nionline 发表于 2023-10-7 15:10

【感染科普笔记2023-10-7】胡付品丨实验室如何开展接地气的科学研究工作

本帖最后由 吴晓梅 于 2024-9-27 15:58 编辑

讲者丨胡付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国家卫健委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
整理丨薛彩霞(青岛市黄岛区中心医院)
审核丨付盼(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蓝雪0816
来源丨SIFIC 2023“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联合大会

做科研是每一个微生物工作者提升自己业务能力和水平、做好具体日常工作的重要基础,是职业上升通道的必要条件。SIFIC 2023“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联合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的胡付品教授分享了实验室做科研的经验,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



实验室是开展接地气的科研工作方式有很多种。做科研至少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是资源,对于微生物方面的科研就是实验室分离的菌毒株等,对于从未见过的细菌,去做科学研究,把研究论文发表出去,以这个为基础,可以申请基金,这是最好的;第二,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想法太多,超出你的能力。所以有时没有想法不行,想法太多也不行。一颗科研的种子萌芽的成功和失败之路,有种子、有基础、有科研可能成功,有一些条件,超越了他的能力就可能失败。从以下五个科研思路进行探讨研究。
一、科研思路一
重视药敏实验方法学比较研究的价值,如头孢地尔不同方法的比较研究,国内做的不多,欧洲和美国做的较多。美国有药敏解读标准,我国没有。美国给什么样的标准,我们就参照他的标准做。看起来比较简单,没有指南怎么解读细菌药敏报告?我们不能照搬美国的标准,这就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研究,药敏实验方法学的研究,列举一些实例加以说明。
[*]替加环素药敏实验方法学比较:中介或耐药需要复核;需要用纸片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复核,加以证实。
[*]检测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性(CLSI2022)的方法学是与不是之间,都是科研问题。
[*]经典的头孢西丁替代苯唑西林检测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敏感性,国内发的论文非常少,国外发的非常多。不能一味地参照美国的标准,目前我们做了9种抗菌药物的折点都是这样做的。当CLSI宣布以头孢西丁替代苯唑西林检测甲氧西林耐药性时,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认为CLSI讲的是对的,基本是没有科研能力的表现;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或咨询业界大咖,说明有科研的潜力;自己想动手去验证一下,说明有科研潜力。
[*]基于抗菌药物折点制定药敏实验是最基础的科研工作,不同方法检测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研究,确定假中心结论。研究得出葡萄球菌的折点结论:头孢西丁MIC法和KB法不可靠;苯唑西林MIC法和KB法都可靠,科研技术上没有难度。
[*]阳性血培养物快速药敏实验方法学研究。胡必杰教授团队做了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已经发表了论文。

做科研一定要找到优势资源以及有自己的一些思路。药敏实验方法有很多可以做,包括高大上的药敏实验折点制定非常简单,都是通过药敏试验方法做的。
二、科研思路二
人人都能做的耐药菌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的研究,耐药机制的检测科研方法A类(APB+EDTA),CLSI推荐B类(mCIM+CIM)得出的结论:单产A类酶:两种方法都好;单产B类酶:两种方法都好;单产D类酶:CLSI好;同时产A+B类酶,科研方法(APB+EDTA)好。
[*]免疫层析检测碳青霉烯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也要通过实验加以证实。
[*]不同检测blaKPC基因亚型的提示假阴性实验室检测研究,结论:表型检测方法均为假阴性,酶免疫层析技术可检测部分亚型。

通过不同方法学检测耐药菌的耐药机制,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才能得出正确的耐药机制结论。
三、科研思路三
重视发出的每一张药敏实验报告,科研需要一点耐心和坚持。微信和QQ是科研杀手,怎么做呢?举例说明:
[*]大肠埃希菌一: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复合制剂是耐药的;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西丁等是敏感的。这个结果不符合常理,但真实结果就是这样,
[*]大肠埃希菌二: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耐药的,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替坦等是敏感的。ESBL确认实验阴性,本株细菌产生TEM-I型β-内酰胺酶膜孔蛋白缺失 ,头孢西丁的耐药性可能是有膜孔蛋白缺失所致而非β-内酰胺酶pa/pb调控TEM-Ib高表达所致,强启动因子pa/pb是有弱启动p3经32cc-T突变而成。深入研究:高大上的科研来源于常规,否则就是无源之水。
[*]铜绿假单胞: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敏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耐药机制是非产碳青霉烯酶,可能机制是膜孔蛋白和外排泵。这种机制需要科研进一步证实。
[*]亚胺培南耐药但头孢菌素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头孢菌素敏感或中介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由编码外膜蛋白oprd基因缺失突变以及插入导致的外膜蛋白缺失或改变最重要的耐药机制。
[*]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耐药但亚胺培南敏感的机制,耐药机制:产生OXA-232型碳青霉烯酶(OXA-48家族)。OXA-232肺炎克雷伯菌同源分析及遗传结构特征,铜绿假单胞菌典型耐药机制,可诱导Ampc酶,药敏实验有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是耐药的。可能的耐药机制是Ampc酶(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针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产生的氨基糖苷转化酶。网络数据库是巨大的宝藏,最全的药敏专家系统,一定要重视每一份药敏报告结果。

四、科研思路四
我们遇见的重复菌株是极好的科研资源,针对某种抗菌药物的菌株在开始治疗以后发展为中介或耐药。菌株是最好的资源,因此一定要保留菌株弄清楚耐药机制,举例证实。
[*]铜绿假单胞菌典型耐药机制,可诱导Ampc酶,药敏实验有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都是耐药的。可能的耐药机制是Ampc酶(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针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产生的氨基糖苷转化酶。一开始Ampc酶没有发生突变,是它发生了高表达,Ampc酶表达量由原来的1上升到2800多倍。利用2天时间把病人的病例整理出来,发表了一篇论文。
[*]患者因为电击伤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在治疗过程中氨曲南由敏感演变为耐药:一开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氨曲南敏感,且联合药敏结果显示氨曲南+磷霉素存在协同作用,患者联合用药治疗后创面感染症状明显好转,但停用一天磷霉素后感染再次加重。新的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转为耐药,进一步的联合药敏方案显示亚胺培南+磷霉素存在协同作用。这个氨曲南由敏感转耐药的机制就是PDC-16型Ampc酶发生突变。

重复菌株是做好的科研资源,一定保存好,如果以上实验无法在自己实验室开展,可以找有条件的实验室和科研人员进行合作,以弄清楚细菌的耐药机制。
五、科研思路五
科研的初心是要解决我们心中的疑惑,解决临床问题。如安徽省铜陵地区的有位老师每年都发文章,就因为手里资源丰富。如果把数据整理,是非常好的资源,县级医院没有条件创造条件都去做,也发表了文章。所以有些老师老说自己没有文章,是因为你没有利用手中的资源。我们为啥做不了?其实科研没有那么难。只是没有发现自己的潜力,一开始就把科研想的比较难。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没有基础的,来了我们实验室,在不断地学习之后,也发了好多SCI文章,今后还会继续发文章。实际上做科研首先是解决临床问题,在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顺便就把科研论文发表了,基金申请了,这个主次不能倒过来。一开始奔着去申请基金再发表论文,可能会比较难。
小结
科研其实没有那么难,难的是没有发现自己的巨大潜能。胡教授带给我们实验室如何做接地气的科研工作,实际上就是日常工作的总结。细菌耐药监测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精准治疗需要经验性用药;细菌耐药监测是科学的经验用药的基础,药敏的组合优化提供给临床抗感染治疗最优的方案。细菌耐药监测的工作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科研思路,可以在这基础上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实例证明科研不是凭空想象的,是有实际的依据的。我们一开始想错了,以为科研的目的是为了发SCI文章,申请基金,其实科研的初心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疑惑,解决临床的问题。你以为很简单,其实都没解决,这就是我们要做的科研。欢迎投稿:sific2007@163.com
“本平台所有文章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群内学习,但若需转载至公众号或其它平台发布,请先联系小编确认同意”
本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PKaCST1E2GuAhB0H1Mjqg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图文:王小虾





jcyyhlb 发表于 2023-10-7 16:19

谢谢老师的资料分享,学习了。

mjm19900801 发表于 2023-10-7 17:13

感谢 老师的分享

duweili 发表于 2023-10-8 09:03

谢谢老师的分享,对于试验室病原微生物检测有进一步了解。

kr1l6 发表于 2023-10-8 09:14

谢谢老师的资料分享,学习了。

c陈思s 发表于 2023-10-8 12:13

谢谢老师的分享,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染科普笔记2023-10-7】胡付品丨实验室如何开展接地气的科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