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普笔记2023-9-24】李太生丨艾滋病《中国诊疗方案》的创立与推广应用
本帖最后由 吴晓梅 于 2024-9-27 16:00 编辑讲者丨李太生(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整理丨狄寒玲(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
审核丨吴怀英(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来源丨SIFIC 2023“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联合大会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自198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是影响公众健康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SIFIC 2023“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 联合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李太生教授,对艾滋病《中国诊疗方案》的创立与推广应用做了详细介绍。
一、艾滋病概况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之后十年,艾滋病一直是人类的噩梦,是不治之症。
直到1996年鸡尾酒疗法问世,才使人类第一次在与艾滋病斗争中取得成就,病人可以通过服用鸡尾酒药物长期存活。在感染早期使用抗病毒治疗,可以使艾滋病传染性降低到3%。正是因为鸡尾酒疗法问世,人们才有机会重建艾滋病病人的免疫系统。
在与艾滋病缠斗41年以来,我们对其认识已经由96年之前所认为的“超级肿瘤”,到现在把它看作一种可防可治,但需要早发现早治疗的内科慢性疾病。
在2010年之后,我们认为艾滋病需要内科甚至整个医学多系统诊疗,使艾滋病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可以长期存活。由于2010年之后尤其是2015年全世界广泛推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艾滋病在全世界的发生率已经有所下降。但每年仍然有150万到170万新感染者。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如果大家早发现早治疗,给予病人全身心关爱,病人有望长期存活,有望使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无艾滋病时代。换言之,到2030年,全世界艾滋病每年感染人数可能不超过7000人,这个需要各种会议和学术年会大力推广防治艾滋病相关知识。
二、艾滋病防治之中国战役
中国在1985年报道了第一例艾滋病,然后揭开了艾滋病防治的序幕。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我们相信在中国,艾滋病并不一定是在1985年才有的,但是只有在1985年,当这个病人来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医生才能够根据自己了解到的先进知识,能够在第一时间把这个美籍阿根廷人——中国第一个艾滋病病人诊断出来。所以说第一个病人的发现不是疾控发现的,而是哨点医院发现的。哨点医院非常重要,哨点医院不光是要有代表性,还要有先进性。
1990年之后,艾滋病在中国的发生速度明显增多,而且由于当时鸡尾酒疗法国产化的程度比较慢,所以在艾滋病治疗方面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在2002年我国启动国产药方案之后,病人开始使用中国仿制药方案治疗,但出现了明显毒副作用,30%的病人死亡或者出现了药物严重毒副作用。直到2005年,在国家科技部支持下,中国团队进行了第一个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并且证明了国产药为主方案,可以达到国际同类药的治疗效果,并在全国推广。在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2008年我国开始了全国多中心优化方案的研究,并且提出来了效优价廉低毒的中国方案。价格是国外同类药品的1/7,但是疗效和国外一样,显著降低了司他夫定和齐多夫定药物毒性,并在全国推广。
总的来讲,在国家艾滋病防治特别需要的情况下,在国家支持下,我国临床医生能够根据国家艾滋病诊疗需要,从没有方案到提出中国方案,并优化中国方案,发展中国方案,使我国整个艾滋病诊疗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这些方案都通过各种会议指南形式在全国推广,使我国艾滋病年病死率10年降低了86%。换言之,现在中国艾滋病病人百人年病死率应该在2%以下,彻底改变了艾滋病是一个不治之症的巨大挑战。
三、《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进行了更新,有六个主要更新点。
[*]第一点,针对艾滋病诊断,除了蛋白电泳确诊实验之外,首次提出HIV核酸检测阳性也可以作为艾滋病诊断的金标准,大大提高了艾滋病诊断效率,缩短了窗口期。
[*]第二点,强调了在抗病毒治疗之前,要及时进行艾滋病病毒载量检测,以及治疗之后3到6个月复查载量检测,这样能够及时发现治疗成功率或者治疗失败耐药可能性。
[*]第三点,中国HIV感染者感染HIV之后4.8年就发病,远远高于欧美国家感染8年发病规律性。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要及早用药,因为及早用药可以保证更好治疗成功率,保证更小传染性。
[*]第四点,根据目前整个临床上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诊断水平低的难题,把一些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写入诊疗指南,使医生能够根据这些分子诊断,更早地诊断艾滋病相应机会性感染,更早地开展抗病毒治疗。
[*]第五点,是最大的更新点,在2018年首先提出了艾滋病在中国治疗的三驾马车理论,也就是自费免费加医保。基于在2021年国内有四种药物进入了医保,所以更加强调在中国以三驾马车尤其是大力发展医保,使病人能够享受到更多单片制剂治疗,疗效更好,服用更方便的艾滋病新型治疗方案。免费治疗在中国治疗人群中占到了80%左右,在免费治疗方面要关注免费治疗药物相关副作用。
[*]第六点,预防为主,也就是在艾滋病治疗已经很成功的情况下,需要有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用药。对一些高风险人群,一些不能保证一定要用安全套的人在他发生高危性行为之前,可以按需或者每日服用二联预防用药,降低70%左右新的感染率。
这些措施使整个艾滋病诊疗水平明显提高,但仍然有很多困难。中国每年有10万到15万新感染者,而且近年来新感染者晚期病人占比越来越大。换言之,2015年晚发现的病人占35.5%,2020年38.8%,2021年接近40%,这些问题说明了整个中国临床界和预防界对艾滋病认识不够,才导致了病人晚发现的问题。虽然治疗很成功,但是艾滋病无法治愈。国家公认艾滋病大于50岁,就属于老龄化,所以艾滋病老龄化问题以及由于药物长期毒副作用带来的挑战,是今后内科医生,不光是感染科医生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新版诊疗指南提出全病程管理理念,也就是预防、早诊、个体化治疗以及长期治疗,包括心理关爱,各种疫苗接种等等。对于艾滋病来讲,发现疫苗来治愈艾滋病,要解决免疫重建不全问题,这是一个国际性挑战。
根据这些问题,团队在过去十几年进行了一些尝试,从我国中药雷公藤医治免疫炎症做起点,经过十多年探索,从中药雷公藤里面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进行改构,形成化学结构非常清楚的羟基雷公藤,和上海医药总厂合作完成了二期临床实验,并进行分析,初步结果证明,新的药物t8羟基雷公藤在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方面,有望作为新一类治疗药物,新治疗策略在国际上推广。相关文章也在今年艾滋病全球会议上进行介绍,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仍然需要做更大努力。
总结随着鸡尾酒疗法的出现和应用,使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大大减少,将艾滋病从“超级肿瘤”变为一种可以治疗,但目前尚难以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我们需根据新版诊疗指南进行艾滋病全病程管理,也就是预防、早发现、早诊断、个体化治疗以及长期治疗,延长艾滋病患者生存期,提高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新药以及疫苗等,实现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目标,以期使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无艾滋病的时代。
“本平台所有文章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群内学习,但若需转载至公众号或其它平台发布,请先联系小编确认同意”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图文:王小虾
论坛紧跟热点,更新好快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启2: 吉喜娴还在服药中。 吉安丹20号停药(呕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