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是什么东西?
目前,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而且该病菌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出现,并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许多医院感染的爆发。
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病原学培养结果提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那么它与鲍曼不动杆菌有什么区别呢?
不动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非发酵菌,最初,人们发现醋酸钙不动杆菌(A. calcoaceticus)和鲍曼不动杆菌(A. baumannii)难以区分,故统称为“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采用传统的生化试验和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如API 20NE、Vitek 2、Phoenix 和 MicroScan WalkAway等)鉴定不动杆菌,由于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不动杆菌基因型3和不动杆菌基因型13TU生化表型十分接近,很难区分,通常都鉴定并报告为醋酸钙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部分医院则直接报告为鲍曼不动杆菌。因此,目前临床报告的鲍曼不动杆菌实际为“鲍曼不动杆菌群”。“鲍曼不动杆菌群”的四种菌种致病力、耐药性相近,临床诊断和治疗相似。
2011年,Nemec A等在该复合群内,进一步命名了“皮特不动杆菌(A. pittii)”和“医院不动杆菌(A. nosocomialis)”。由于菌种数目由2个增加至4个,原“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也改成了“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
2014年,Sarunyou Chusri对分离222株生化鉴定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菌种进行分子鉴定,结果鲍曼不动杆菌197株(89%),医院不动杆菌18株(8%),皮特不动杆菌7株(3%)。
2015年,Nemec A等以德国微生物学家“Harald Seifert”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塞弗特不动杆菌(A. seifertii)”。
2016年,Cosgaya等以丹麦微生物学家“Lenie Dijkshoorn”的名字,命名了一个“戴克肖不动杆菌(A. dijkshoorniae)”。
截至目前为止,“鲍曼不动杆菌群”已包括6个菌种,即:醋酸钙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医院不动杆菌、皮特不动杆菌、塞弗特不动杆菌和戴克肖不动杆菌。
除醋酸钙不动杆菌与人感染的相关性不大,其他5个种均与临床感染有关。采用生化鉴定系统,群内所有菌种均可能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或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而质谱技术可能是有效区分“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各个菌种的有效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你们医院报告的事鲍曼不动杆菌,还是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
统计CRAB的时候,你们会把哪些纳入分子了?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我们医院报告鲍曼不动杆菌,不报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 学习了,我们都报的。 医院报的“鲍曼不动杆菌”,基本就是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 我们报的是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以前都不理解,现在知道了,谢谢老师解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