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膜过滤法与传统倾注法微生物采样监测的对比
很多老师在纠结滤膜过滤法与传统倾注法对于微生物监测采样有什么区别,我们前段时间做了一些循证相关的小实验,与各位老师分享1 资料来源对某三甲医院消毒清洗后的软式内镜(23条胃镜、15条肠镜以及2条电子支气管镜)分别运用滤膜过滤法以及传统倾注法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并对医疗机构用水(以内镜中心清洗槽为例)进行微生物检测采样,分别在水处理装置、用水管路及水槽水龙头设置3个采样点,对比两种监测方法的采样结果。 2 试验材料50ml一次性注射器、50ml相应的中和剂洗脱液、蠕动泵、一次性滤膜内镜采样器、营养琼脂培养基及培养材料。 3 试验设计将23条胃镜、15条肠镜以及2条电子支气管镜分别进行登记编号,对于同一编码的内镜先进行倾注法检测后重新清洗消毒,再进行滤膜过滤法检测。运用两种方法对医疗用水三个采样点进行监测,所有试验材料均保证为同一厂商以及同一批次的产品;收集人员采样前进行过严格的培训,所有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及采样均有同一工作人员收集完成,减小试验误差。 4 采样方法传统倾注法:用50ml无菌注射器收集50ml含有中和剂的洗脱液,从软式内镜活检口注入,在活检出口收集冲洗内镜后的采样液,及时送检。滤膜过滤法:用50ml无菌注射器收集50ml含有中和剂的洗脱液,从软式内镜活检口注入,用带有蠕动泵的采样收集机器将采样液收集到含有过滤膜的一次性收集器中,及时送检。 5 结果 表1滤膜过滤法与传统倾注法微生物监测合格率
胃镜n=23肠镜n=15电子支气管镜n=2
合格数合格率合格数合格率合格数合格率
倾注法2191.30%1493.33%2100%
滤膜法1252.17%1066.67%00%
表2 内镜用水用水不同采样方法合格率
前段水中段水末段水
合格数合格率合格数合格率合格数合格率
倾注法16100.00%16100.00%16100.00%
滤膜法425.00%233.33%16.25%
6 思考
目前较多医疗机构对于医疗用水的微生物学检测仍然采用传统倾注法,但此方法培养出的菌落可能起源于单个或多个细菌。若多个细菌团聚在一起或同时黏附到某个无机或有机颗粒物表面,而检测时由于采样体积有限,不能彼此分离团聚细菌或采样样本中未抽取到含菌部分,或未冲洗到有微生物存在的部位甚至未形成菌落,从而低估总菌量,结果假阴性率较高。滤膜过滤法可使菌落经过滤膜富集浓缩后,可拦截直径0.45μm以上的微生物(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μm-5μm之间),从而得到的结果更准确,可提高检出率,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从而更有利地降低院感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从2000年开始已出现多次因内镜污染而造成的病原菌感染暴发流行,部分内镜中心用水中甚至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多重耐药菌。对比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对患者及医院造成的损失,对于医疗用水检测的经济成本投入是极其必要且有价值的。但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对于医疗用水的监测与研究少之又少,利用滤膜过滤法对医疗用水进行微生物监测的医疗机构更是凤毛麟角,医疗用水在医院被广泛应用于诊疗过程中的清洗、诊疗操作、配液等方面,由于水管管路结构复杂难以彻底清洗消毒,某些致病菌长期定植在管路或水龙头中形成感染源。使用者因为患病而免疫力低下,同时不同程度的接触有创性医疗器械操作,极大的增加了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医院感染事件聚集或暴发几率,严重影响到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加额外的医疗支出。
欢迎各位老师与我们交流讨论相关水路监测的方法以及对于滤膜过滤法及传统法的使用心得与看法
非常感谢老师的分享!循证感控,用数据说话更能让临床及管理层信服!有个问题咨询一下老师,你们的医疗用水采样方法及流程可以分享一下吗? 看了楼主分享的第一手资料,感觉内镜监测很有必要使用更灵敏的监测方法,保障医疗安全! 我们也改进,用了滤膜法。但是这次卫监请的第三方公司进行监测抽检执法时,我们一直自己监测合格的终末漂洗水却超标了。因为跟自己监测有出入,就去跟第三方公司深入探讨,发现他们是采样100ml终末漂洗水进行检测,因为标准是10cfu/100ml,还说已经跟市疾控消防所研究过,100ml更准确。跟卫监做笔录说起这个,卫监只看结果,还是被罚了… 请问做一个成本多少钱?这个钱是检验科出,还是院感科自己订货拿给检验科,还是院感科自己监测自己发结果 遗失翅膀的鸟 发表于 2023-8-12 17:44
我们也改进,用了滤膜法。但是这次卫监请的第三方公司进行监测抽检执法时,我们一直自己监测合格的终末漂洗 ...
还可以具体说说 本帖最后由 缭绕 于 2023-8-12 21:37 编辑
遗失翅膀的鸟 发表于 2023-8-12 17:44
我们也改进,用了滤膜法。但是这次卫监请的第三方公司进行监测抽检执法时,我们一直自己监测合格的终末漂洗 ...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采样方法是50毫升,那么他们用100毫升的方法是不适用的,他们的执法是没有依据的。
林_ARa7z 发表于 2023-8-12 18:08
请问做一个成本多少钱?这个钱是检验科出,还是院感科自己订货拿给检验科,还是院感科自己监测自己发结果 ...
我们是院感科买过滤泵,买一次性滤杯,前者5万元,后者每个30多元。培养当然是检验科的专业,我们负责采样。 非常感谢,谢谢分享!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请问老师!表2内镜用水采样标本是16份吗? 想太多123456 发表于 2023-8-12 15:02
非常感谢老师的分享!循证感控,用数据说话更能让临床及管理层信服!有个问题咨询一下老师,你们的医疗用水 ...
说来惭愧,我们医疗用水的监测方法也一直在摸索中,目前针对高风险的科室例如透析用水,我们会使用滤膜法采样,但是相对来说风险低一点的口腔、内镜等用水就还是用无菌袋取样;
同样培养方法之前用普通营养琼脂确实阳性率低,后来所有医疗用水比较透析中心2021版SOP使用R2A琼脂,培养7天,阳性率高的同时还得对可以菌种做鉴定,有时候有的菌种无什么意义,确实也是一笔人力物力的开销 林_ARa7z 发表于 2023-8-12 18:08
请问做一个成本多少钱?这个钱是检验科出,还是院感科自己订货拿给检验科,还是院感科自己监测自己发结果 ...
不同医院不一样的流程吧
我们是设备/耗材统一招采,然后进到医院耗材系统,费用:蠕动泵采样器+滤膜过滤器=4.8w,耗材55元/个
采样之后,检验科培养发结果,对于可疑菌种上鉴定 林_ARa7z 发表于 2023-8-12 18:08
请问做一个成本多少钱?这个钱是检验科出,还是院感科自己订货拿给检验科,还是院感科自己监测自己发结果 ...
这个有点超出感控的监管范围了哈。监测不只是对院感科负责,首先是要对患者负责,其依据是国家的规范。而院感只是督查部门哦 林_ARa7z 发表于 2023-8-12 18:08
请问做一个成本多少钱?这个钱是检验科出,还是院感科自己订货拿给检验科,还是院感科自己监测自己发结果 ...
至于这个仪器为什么要这么贵,显然已经成为实施规范监测的瓶颈和阻碍。
也不排除有些医院打着“嫌仪器贵”的旗号,在用涂布法做监测,也落得结果超标时还要分析整改咯~~~
个人看法! 非常感谢,谢谢分享 缭绕 发表于 2023-8-12 20:36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采样方法是50毫升,那么他们用100毫升的方法是不适用的,他们的执法是没有依据的。 ...
50ml是内镜的采样标准,内镜末洗水按照合格标准10cfu/100ml采用100ml是没问题的 遗失翅膀的鸟 发表于 2023-8-12 17:44
我们也改进,用了滤膜法。但是这次卫监请的第三方公司进行监测抽检执法时,我们一直自己监测合格的终末漂洗 ...
这个问题,我又咨询了专家,如果您院平时是采50ml的,那么根据达标要求是小于10cfu/100ml,结果就应该是乘以2,你可以去问一下检验科,是不是他们平时以为你们就是采100ml的?
我刚才就这个问题咨询我们检验科,她那么也糊涂了 junior86 发表于 2023-8-14 08:09
50ml是内镜的采样标准,内镜末洗水按照合格标准10cfu/100ml采用100ml是没问题的 ...
谢谢您,一下子发现背后有很多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