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占琴1 发表于 2023-8-5 07:13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制度


一、监测对象:
被选定手术类型的所有择期及急诊手术患者,宜重点监测风险较高的手术。
二、监测方法
1、应采用主动监测与临床报告相结合的方法。
2、应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
3、应收集基本资料、手术资料和感染资料
⑴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一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⑵手术资料: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腔镜使用情况、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清洁度分类、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医师)。
⑶感染资料应包括外科伤口感染资料及其他相关感染资料。
三、分析与反馈
1、应对监测资料进行定期分析总结,包括感染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变化趋势等,形成外科伤口感染监测报告。
2、定期反馈不同手术类型感染率,不同切口类型感染率,外科医生感染专率,感染微生物分布报告等结果。
3、 外科伤口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
(1)报告范围 当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报告:
(2)医院发生外科伤口感染暴发,即医院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外科伤口感染病例的现象。 
(3)医院发生疑似外科伤口感染暴发,即医院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5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外科伤口感染病例;或者5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外科伤口感染病例现象。
4、报告程序 
医院发生5例以上疑似外科伤口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外科伤口感染暴发时,应于12h内向上一级卫生部门报告。
 5、暴发处置 采取防控措施 
(1)医院发生疑似外科伤口感染暴发或者外科伤口感染暴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通报相关部门和单位,调查和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和防护等措施,控制可能的感染源,切断可能的感染途径,必要时固定科室或划定区域集中收治外科伤口感染患者。同时应组织现场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2)救治感染患者 医院应积极组织救治外科伤口感染患者,成立医疗救治组,及时明确诊断,组织专家会诊,制定治疗护理方案,减轻外科伤口感染对患者的损伤。 
(3)加强监督指导 各级卫生部门接到外科伤口感染暴发报告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指导医院开展外科伤口感染暴发的医疗救治及调查处置工作,提出防控措施,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降低外科伤口感染对患者的危害。  

春语 发表于 2023-8-5 09:22

       谢谢老师分享,路过学习了

弯月 发表于 2023-8-5 10:17

谢谢老师分享,路过学习了{:1_1:}{:1_1:}

吴晓梅 发表于 2023-8-5 20:58

个人愚见:
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规定的是: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其实不需要制度,这个可以制定“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和“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不再是芦苇 发表于 2024-4-25 08:29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水凝 发表于 2024-8-6 11:37

感谢老师的分享

阿迪、达斯 发表于 2024-8-20 09:20

谢谢老师分享,路过学习了

youjianmei 发表于 2024-8-20 11:43

谢谢老师分享,路过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