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普笔记2023-6-1】倪晓平丨微生物气溶胶防控特点与防控技术
本帖最后由 wuxing718 于 2024-9-28 08:39 编辑倪晓平丨微生物气溶胶防控特点与防控技术https://mp.weixin.qq.com/s/b3bPfi_iMOGtlqhZKTZc2Q
讲者丨倪晓平(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整理丨刘娜(威海市立医院)审核丨刘欢(襄阳市中心医院)来源丨2022 SIFIC暨OCAMRI联合会议
气溶胶的定义、属性是什么?为什么微生物气溶胶会引起疾病传播?如何防止内镜中心气溶胶的传播?如何进行进行工程控制?如何判断空调系统引起相关感染的传播方式?影响气溶胶的传播因素有哪些?根据气溶胶的特点,医疗机构和我们个人如何进行有效防控?2022年SIFIC年会上,来自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倪晓平教授,全面介绍了微生物气溶胶防控特点与防控技术,值得学习和借鉴。
第一部分 气溶胶的定义、属性、传播因素一、气溶胶定义。悬浮于空气介质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直径在0.001um-100um之间,含有病原体称为微生物气溶胶。
二、微生物气溶胶有三个属性
[*]遵循气流流线运动特点的颗粒。不像飞沫,飞沫离开人体,马上落在患者周围的物体表面。
[*]符合空气动力学。直径大小在0.001um-100um之间,颗粒粒径比较小,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
[*]在空气中悬浮相对比较稳定,长距离近距离传播。新冠病毒在气溶胶载体上相对稳定,研究表明3小时后仍有感染性。2020年四月份哈佛大学研究表明:来自病房气溶胶标本,通过细胞培养、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气溶胶标本的完整上皮细胞内具有传染性完整的病毒颗粒,从细胞培养形态学证实气溶胶标本含有颗粒物。最近美国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口腔大开间气溶胶污染。发现大颗粒物(大于25um的颗粒物)污染以牙椅为中心周围环境地面,在空气中平均悬浮时间7.92秒,污染半径1.1米。大颗粒物落在牙椅地面,撞击中间挡板上,并未翻过挡板污染周围环境。因此要对患者周围环境表面进行充分清洁消毒,防止污染物传播。小通过颗粒物(小于25um)行动轨迹发现整个牙椅诊所被气溶胶饱和。小颗粒物在空气当中停留时间平均7.31分钟。气溶胶在五分钟之内,平均漂移最远达到37.2米,形成广泛污染。做产生气溶胶操作行为时,由于颗粒物大小,对环境污染有截然不同两方面:周围环境、空气气溶胶污染。
三、室内气溶胶的传播三个因素
[*]跟人体热羽流现象有关。人体表面大概是35-36度,环境温度在20多度,有10多度温差形成对流现象,对流现象把气溶胶托举起来。实验研究把人体的模型加热为模拟正常人体温度,两个模型相距0.35-0.5米时候,模型间污染空气是周围2-13倍。不管周围空气换气多少次都无效,直到把两个模型距离拉开到0.8米时,热羽流作用才消失。热成像图显示下全身热羽流现象,头部血管丰富,热羽流现象更严重。两模型间在0.5米内产生热羽流,形成了像蒙古包一样的保护层,周围空气无法进入两者间。热羽流现象有多厉害?无论人站着坐着躺着,人都会形成80um以下的颗粒物。主要悬浮在人的呼吸带及以上空气,对进入环境中的易感者造成感染风险。当医护人员头在患者头部上方时,如没有做好个人保护,吸入风险非常大。
[*]房间不同通风频率会存在不同的传播感染。如良好的通风模式,只发生近距离传播。如果人很多及通风不好时,可发生近距离、远距离传播。所以负压隔离病房不是保险柜,只对远距离操作和环境有保护性,近距离操作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动物实验1:一只仓鼠接种新冠病毒,24小时后仓鼠没完全发病。另一只未接种,两者相差1.8公分不足以发生接触传播,同时放在实验箱里面,实验箱通风有进气和出气,换气次数达到每小时70次,八小时后阴性仓鼠感染。在较高换气次数下,近距离传播依然发生。实验2:下层雪貂鼻腔中接种新冠病毒,上层雪貂没有接种。两个实验动物无法接触,通过风管下层进气上层出气,造成上层雪貂感染。
[*]气流的方向。不适当的通风设计,导致某个相对密闭空间出现局部感染热点。实验模拟教室,后排天花板进气,进来的空气往前走,来到黑板被挡住反弹。如老师感染,由于前排学生热羽流现象,挡住了反弹过来热羽流。看到红色局部感染,蓝色安全区域里也有案例。发生在广东省餐厅的新冠暴发,感染者家人在餐厅最底部三桌,引起同座及周围两座九人感染。因空调吹出来空气,再返回去被吸入再吹出来。因此一排三桌都有,但是里面人没感染,因为两处餐者背靠背,形成热羽流现象。
第二部分 COVID-19内镜中心防控策略一、COVID-19内镜中心防控策略。
[*]患者控制:通过四早,尽早隔离患者,减少暴露和疾病传播。
[*]工程控制。
[*]行政管理。
[*]个人防护用品,是医护人员最后的防线。
二、如何做到工程控制。工程控制是基于疾病传播途径,对各类有害因子暴露风险评估,实施医疗操作布局通风、气流组织的科学合理的设置过程。坚持污染最小化原则,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感染。功能区块独立,气流组织合理,诊疗便捷,卫生设施防护,环境安全可控。
1. 空气传播途径。气溶胶传播,借助风管传送。比方空调系统回风口产生气溶胶可感染室内易感者,通过风管远距离传播,影响其区域内房间。借助人员走动:人按照每秒一米速度走动,可推动前面255升空气流,同时携带76-234升空气。管理措施建立缓冲间,在缓冲间更衣、洗手,可以让携带的污染空气截留下来,保护其他区域。物品通过缓冲间、传递窗。
2.三个空调系统气溶胶传播风险。分为末端系统、区域系统、新风系统。末端系统“一对一服务”每房间里各自风机盘管里面运行冷媒系统,通过回风口将用过空气再吹入空气,空气再次被制热或制冷。大开间末端系统污染:风机盘管在大开间,中间进气四边通风。由于空调之间没有物理隔断,如感染者污染空气被吸入再吹出后,会影响其他风机盘管,引起水平传播,污染风机盘管会造成垂直传播。从院感角度,这样的末端系统不建议使用。区域系统:“一对多点服务”把风机盘管搬到空调机组里,混合新鲜空气,通过风管送到每房间。每房间回风口把空气回收在风管里混合,风管里是再利用空气。不仅会污染风机盘管,还影响送风管。不仅会造成水平传播,即使患者离开污染持续存在。新风系统:外来新风占到10-30%。为了保障空气新鲜,从其他系统输入室外的空气,初步过滤大颗粒物除湿后送到房间,没有制冷效果。
3.空调系统气溶胶传播方式:中央空调感染来源,单间没有水平传播,但风机盘管被污染,有垂直传播风险;单间吊顶上空气要有效隔断。 大开间多台下的风机盘管:水平传播,也有垂直传播。区域系统:水平、垂直传播。新风:无水平、垂直传播。隔离病房排风管污染严重,空气过滤要用对新冠病毒阻隔的高效过滤器。
4.空气消毒和盘管消毒。空气消毒器根据国家标准选择物理、化学、等离子。臭氧浓度超标机器无法实现人机共存。盘管消毒:进来空气和新鲜空气混合通过消毒模块经过风机盘管表面,再吹向其消毒区域。可把回风口上方回风箱变成消毒箱,经过消毒后空气再吹到空气盘管。不仅保护空气盘管,保证进房间空气干净,同样大区域也在回风管安装空气消毒装置;风机盘管表面污染要先清洁再消毒。清洁剂、清水冲洗, 物理、化学消毒。空气盘管是金属,不能用容易生锈的消毒剂。
5.行政管理做到污染最小化。英国伦敦大学内镜中心将内镜通过传递窗进入,人员通过正压缓冲间, 设计保证化学危害、生物危害实现了最小化。手工清洗上机后,穿墙而过来到清洁区,做到污染最小化。
6.个人防护用品的指定防护系数。测量呼吸器内外空气污染物比率,如apf10意味着吸入空气污染物概率有10% 。口罩适合性实验:定性由各医院做,定量由专业机构做。闭合性的实验,医护人员做。口罩是呼吸道传染病中重要的防感染用品。国家标准要求在选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时候,根据疾病传播途径以及工作岗位进行选择。发生呼吸道暴露时,立即按照呼吸道职业暴露措施进行处置。呼吸道患者在诊前建议进行呼吸道处理。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口腔、内镜等环境污染。选用黏膜消毒剂:过氧化氢、高渗盐水、碘伏、次氯酸等等。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图文:王小虾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路过学习了,感谢老师的分享!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路过学习。。。。。 学习,感谢老师分享! 感谢老师的分享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感谢老师的分享! 感谢老师的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