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普笔记2023-5-31】王玉兰丨以问题为导向的感控思维与实践
本帖最后由 wuxing718 于 2024-9-28 08:40 编辑王玉兰丨以问题为导向的感控思维与实践https://mp.weixin.qq.com/s/fH4o-m0wx2hKyPvIyonntA
讲者丨王玉兰(佛山复星禅诚医院)
整理丨王玉兰(佛山复星禅诚医院)责编丨蓝雪0816来源丨2022 SIFIC暨OCAMRI联合会议
感控工作要坚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问题上,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正视问题,自觉解决问题。问题是工作的导向,要善于“解题”。领袖们关于问题为导向的思想和观点同样适用于感控工作。医院感染有哪些特点?什么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感控理念?如何以问题为导向的理念开展感控工作实践?在SIFIC 2022年全国感控年会上,来自佛山复星禅诚医院的王玉兰主任分享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感控理念及实践》给出了答案。
一、以问题为导向理念概述(一)医院感染特点
[*]隐蔽性强,临床表现复杂,难以辨别,若不能及时发现干预,可能会发生院感暴发事件。
[*]发生率虽低,但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黑天鹅事件。
[*]涉及面广、环节多,发生院感暴发事件,原因调查及处置难度较大。
[*]医院感染控制活动是理念与行为交织的结果;重视与不重视,落实与不落实,结果会大不同。
[*]我国发生的几十起院感暴发事件,体现了医院感染的特点,每一个环节落实不到位、监管不到位,漏洞弥补不及时,隐患及问题的叠加就会由量变到质变,发生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医院感染事前控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医院感染防控永远是预防比治疗重要,事前预防比事后处理重要;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感控理念
[*]以问题为导向理念是以大感控的理念为基础,以问题作为感控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以大感控统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以全局观评估风险,以问题为切入点,由点到面,推动全员、全过程的感染控制活动,将感染防控的关口前移,实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目标。
[*]以问题为导向,培育风险意识,提升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感控理念内涵 大感控理念由王炳花教授提出,大感控理念是指全员、全部门、全过程的感控理念,多专业跨部门合作的感控,是在全院层面管理、推进工作的管理过程,是站在全院层面系统化的去谋划感控工作。以问题为导向的感控理念核心思想是:①是感控人自身要树立大感控理念及意识,树立积极主动的工作意识,发挥合纵连横作用,借力做大感控,缔结多部门合作的同盟军。②宣贯大感控理念:人人是感控实践者。③是感控工作无小事,全员参与,重视过程管理。④是遵循并用“预防-干预”的安全管理原理,打造“绿色-安全感控”文化。
(三)以问题为导向理念的优势
[*]以问题为突破口,识别风险,集中资源,解决感控工作中的难题。
[*]以问题为切入口,加强与临床的沟通联系,提高防控措施依从性和执行率。
[*]针对性的培训,学以致用,提高培训效率;有利于开展循证感控研究;为精准感控实现提供路径;引领感控的方向与发展。
[*]借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多部门协作;用监测数据评价问题改进效果;以目标为指引,理顺工作思路;寻找突破口探求更好更适合的管理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也是遵循木桶原理,找漏洞,补短板,强弱项,筑牢院感防线。
[*]应用PDCA等管理工具,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目标。
[*]将风险意识、循证意识、责任意识融为一体,形成全员自觉自为的行动。只有发现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方向。
(四)从哪些途经去发现问题、识别风险呢?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利用大数据,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实时预警。
[*]以院感指标为指引:对监测数据波动变化 ,查因溯源;
[*]督导检查:深入临床一线,发现问题;
[*]多与临床沟通,从临床获取;
[*]上级部门、同行检查反馈问题;
[*]公开曝光的医院感染事件及问题,对照自查自纠。
院感人只要用心,以高度心责任心,一定的敏感度,可能一个数据,一个病例,不经意的一句话,观摩到的一个操作等,就会发现隐藏的风险与隐患。
(五)感控人员具备的角色与能力医院感染特点:要求感控人承担众多角色:拥有通才和全才的能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一种能力,发现问题其实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感控人员扮演一下六种角色:①教练员:培训、专业及管理指导、专业引领作用。②侦察员(监测员):监测并敏锐的发现问题,识别风险,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及隐患。③消防员:具备及早识别和扑灭院感集聚或暴发事件的能力。④管理员:制定并推动医院感染防控制度落实。⑤宣传员:宣传医院感控文化,用感控文化影响人。⑥研究员:用循证依据、科学方法提供解决问题思路与办法。感控人应具备的能力包括:①眼睛亮--眼观六路;②嘴巴勤--多问多听;③耳朵灵--耳听八方;④鼻子长--百闻不如一见;⑤双腿快---眼见为实;⑥双手巧--示范指导带动;⑦勤思好学 :提升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案例分享:凝心聚力防控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一)背景-现状分析由于医院的快速发展,业务量剧增,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开展,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明显上升;使用科室占临床科室的90%以上;CLABSI数据波动;全院血管导管感染防控,摆到了重要紧迫的位置。
2022年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评分位居第三,列入优先改善项目。
(二)现状调查-位居前五位急需解决的问题:①冲管不规范,置管固定不规范;②接头消毒不规范;③培训不足,资质不足;④手卫生落实不到位;⑤评估不及时等。
将主要问题列入重点改进项目。
(三)改进策略:1.建制立章,成立血管导管专项小组1.1成立血管导管专项小组;明确职责与分工,加强督导检查管理。1.2建章立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流程。1.3建立专项小组沟通群;加强信息沟通交流,信息共享。1.4每季度召开一次小组会议。1.5发挥科室感控小组的作用,逐步拓展中心静脉置管的监管。
2.设计查检表到临床督导CLABSI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3.针对存在问题的改进策略如下3.1规范封管,防范接头导管内血液残留
[*]存在问题:①封管不规范;②接头使用不统一;③接头管路有回血,肝素帽有血迹;④封管液使用不统一,成本因素影响。
[*]改进措施:(1)加强培训,掌握正确封管方法。(2)统一使用正压接头、预冲液。(3)制定《无菌输液接头使用流程》全院使用,规范操作。(4)加强巡查,检查敷料完整性,发现回血、渗血、渗液等及时处理。(5) 院科两级加强督导检查,现场反馈改进。
3.2规范导管置管,实现同质化管理
[*]存在问题:①CVC置管标准不统一;②导管二次固定不规范;③贴膜有卷边,敷料松脱等;④CVC置管未实现同质化管理。
[*]改进措施:(1)制定导管置管操作流程图,统一的CVC首次导管固定方法。(2)由医务科牵头对相关科室医生进行培训授权。(3)科室内培训,并做好“传、帮、带。(4)多部门加强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3规范无针接头消毒,把住细菌入侵血管内门户
[*]存在问题:①中心静脉导管的接头在每次分离或注射前进行消毒落实不到位;②接头擦拭消毒不规范;③消毒时间不足15秒。
[*]改进措施:(1)按照相关指南静疗小组修订了《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操作流程》;录制视频及操作图示。(2)强化每次分离与注射前进行接头的消毒质控管理。(3)多形式培训,模拟训练,掌握接头消毒时间。(4)院感两级加强督导检查,及时反馈存在问题。
3.4开展同质化培训,提高持证上岗率
[*]存在问题:①导管涉及科室多,专项培训普及率不高;②年轻护士较多,实操经验不足;③普通科室置管及导管维护获得资质人员有限。
[*]改进措施:(1)外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获得培训证书。(2)导管维护由医院静疗小组负责培训;CVC置管培训医务科指定由ICU负责培训。(3)制定标准进行考核,考核合格,颁发上岗证。(4)完善培训工具,开展工作坊及模拟情景教学,提升实操能力。(5)分组培训,指定组长,以点带面培训;科内培训考核。(6)加强现场实操考核、督导检查及指导。
3.5规范每日评估,发现风险及时干预
[*]存在问题:每日评估存在评估不及时、漏项,评估不准确或评估不真实;签名不及时。
[*]改进措施:(1)修订精简评估表,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及使用目的意义。(2)院科两级加强督导检查,及时反馈改进。(3)列入日常督导检查项目。(4)院感两级加强督导检查,及时反馈改进。
(三)定期反馈执行率监测情况
(四)收获与感悟
[*]从全局角度评估感控风险,找到问题的根本,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感控质量提升的突破口、切入点。
[*]应用PDCA管理工具,形成科学化管理的思维,由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转变。
[*]多学科、多部门合作在降低CLABSI发挥重要作用。
[*]只有深入到临床一线进行过程监控,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
[*]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评估风险,确立监测目标,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
[*]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改进永远在路上,以PDCA循环管理不断推动持续改进,从一个循环进入另一个循环,促进感控质量递进式上升。
小结
[*]树立以问题为导向理念,实现三个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事后“报告及处置”向事先“预警”转变;撒网式感控更需要向靶向与精准感控转变。
[*]建立以“监测-质控-评价-反馈”为循环的医院感染管理运行体系,形成基于信息化监测与专业化监管,以预防--干预的最经济管理模式。
[*]持续改进:以发现问题为前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问题--实施--检查--评价,形成螺旋式不断上升过程。
[*]感控人既要仰望星空,学习了解最新感控知识、最前沿的理念与技术,又要结合实际脚踏实地的去推动感控制度落地。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图文:王小虾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