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普笔记2023-5-25】索继江丨过程数据监测与医院感染质量改进
本帖最后由 wuxing718 于 2024-9-28 08:54 编辑索继江丨过程数据监测与医院感染质量改进https://mp.weixin.qq.com/s/JLX0WXPAw639orAJPxhaDg
讲者丨索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整理丨杨玉杰(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
审核丨蓝雪0816
来源丨2022 SIFIC暨OCAMRI联合会议
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控制是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防控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流程、全环节、全要素,主要包括了质量控制、风险识别、感染监测与控制干预。其中,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础,在2022年SIFIC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上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索继江教授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全国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数据抽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何实施医院感染数据过程监测进行医院感染质量改进以及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未来与发展。
名词术语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指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指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开展主动监测,及时评估,降低潜在感染风险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文件明确要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重点科室的主动监测,对侵入性操作环节(例如手术治疗、中心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透析治疗、内镜操作等)实现全覆盖。通过主动监测,及时发现感染散发病例、感染聚集性病例和感染暴发,持续改进感控工作。医疗机构要定期开展感控风险因素科学评估,明确影响本机构感控的主要风险因素和优先干预次序,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合理设定或调整干预目标和策略。采取基于循证证据的干预措施,进行科学防控,并建立并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开展感染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机制。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感染监测评估工作。
国家对医院感染监测质量给予明确要求,每年开展对全国医疗质量数据收集、抽样调查等活动,并通过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进行数据监测,与医院等级评审密切相关。医院感染管理专业指标的填报包括2015年颁发的13项指标和2019年新增6项结构性指标。
2020年全国共有12292所医疗机构参与国家医疗质量抽样调查和感染管理专业数据填报,涵盖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医疗机构,较2019年的11139所增加10.35%((四川795所)。2021年全国共有13475所医疗机构参与国家医疗质量抽样调查感染管理专业数据填报,涵盖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医疗机构,较2020年的12292所增加9.62%(四川877所),最终形成《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全国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数据抽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数据抽查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
[*]医院感染监测开展水平不一,数据不完整;
[*]填报人员对填报要求掌握不够,概念不清,理解有误;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化程度低;
[*]多为结果性数据,部分数据真实性无法确定;
[*]部分医院连续性监测做不到,导致医院感染病例和聚集性事件预警、反馈、干预和控制能力差,不能及时了解整个医院存在的感染风险。
[*]“结果数据”的缺陷包括:①对临床及时干预和控制感染指导性差;②数据固化;③真实性难考核;④结果类数据信息量少,许多指标无法上报;“结果数据”的优势是较易获取。
[*]“过程数据”的优势包括:①全过程数据可获取数据全面、指标丰富;②监测系统自动生成,真实、可靠、准确,为临床过程的如实记录;③数据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可追踪;④能够及时发现感染风险如感染病例、聚集性病例及感染暴发苗头。“过程数据”的劣势为获取难,需要信息化支撑。
如何实施过程监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不少机构和医院相继开发医院感染监测软件,多数医院已经建立起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化系统,部分医院已经实现了实时、在线、主动的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实时高效的感控工作。通过实时监控、实时预警,及时干预及早防控。
在国内率先研发应用了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数据为导航,创新院感工作新模式。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近1800家医院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各医院的感控效率,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PR-NISS主要通过系统自动数据加载生成,院感专职人员对感染预警病例进行筛查,对感染疑似病例及时与临床经治医师反馈、沟通,最后由临床医生进行感染病例确认。它对住院患者全过程进行数据监控,非常直观地反映住院患者全过程的各种感染要素。
[*]预警病例处理:在医生工作站,会直接显示预警病例,临床医师根据感染诊断标准给予感染病例的排除或者确认,遇到问题,专职人员与临床医生在对话框随时进行交流、沟通与反馈。
[*]主要指标监测: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送检率等主要指标监测,并且系统能够自动生成日报、周报、月报、半年报及年报。
[*]感染暴发监测:实现医院感染事件的暴发预警功能,完成感染暴发监测,预警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聚集性事件时,专业人员实施追踪、排查,现场查看、跟班作业,认真分析,尽早干预,落实各项相关防控措施,使得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得以迅速控制,切断院内交叉传播,最终将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及早控制在萌芽状态。
[*]实现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服务:系统能够提供各项关键数据,例如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送检率、感染现患率等,实现医院的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服务。
[*]通过监测发现重要指标问题,指导防控:例如某院2014年,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53.88%,对标国家标准,进行分析和整改,2022年6月,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首次达到>80%国家标准。
总之,通过对住院患者实现全过程监控,实时进行干预,实现感染防控关口前移;通过感染病例智能判别,实现了实时监测和实时干预;通过病原学和症状监测,实现了暴发实时预警和早期控制;通过交互平台的应用,实现了与临床的实时沟通与干预;通过科学的信息采集机制,实现了目标性监测,高效简便;通过提供详实系统的数据,实现了科学决策和持续改进。
逐步实现及时引导核心防控措施的信息化监测以感染风险评估、诊治路径为重点,实现对感染诊疗行为的“事前”主动引导;以重点患者和重点部位、环节为主线,建立物联网监测模块,做好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事中”监测控制;以持续改进为目标,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事后”分析评价。
目前过程监测和干预能力仍然不足医院感染风险很多,不仅包括手卫生,还有MDROS、SSI、三管、传染病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方方面面。感控工作重点是要发现并管控风险,干预不规范行为,若从微观到宏观要做到全面干预,依然存在能力不足问题。
未来展望TR-NISS会更加成熟完善,功能不断扩展,智能化不断提升,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水平不断提高。IPCS智能化运行,利用物联网(行为监测)实现“智能感控”,提高实时自动化干预水平和效率,加强干预效果的评估,实现医院感染风险降低。更多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快速跟进,相关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实现数据标准化,监测数据的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风险识别模型,开展多中心大数据目标性监测与控制研究,掌握、研判医院感染聚集或暴发趋势,实现早期预警和精准干预。医院信息化过程监测得以实现和完善之后,即将全面推进区域性和国家医院感染信息化平台建设。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图文:王小虾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路过学习啦,感谢分享! 路过学习啦,感谢分享! 下载收藏学习,感谢老师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