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核酸检测惹的禍
上海失实无症状感染者数据从何而来——都是核酸检测惹的禍!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报告统计数据:病人和无症状为1:59,重症率的极低,而轻症比比皆是。实际观感的巨大差异!与全球数据的巨大差异!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混乱:新冠就是流感,晚阳不如早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本文基于对核酸检测试剂性能的分析,试图对这个问题作出一些解释,认为:核酸检测准确性普遍地存在问题;如果完全抛开流调信息和基础症状,无差别地采用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的方式进行新冠感染者筛查,可能引起大量的假阳性被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导至失实的无症状感染者数据,进而造成对疫情形势的误判,影响防疫体系在现实中的有效性。
原因众说纷纭,病毒毒株因素、季节气候因素、被感染者群体因素、初始载毒量因素、管控措施因素、距离疫苗接种期限因素、无症状感染者标记方式因素等。这些可能都有其道理,但是还是难以很好地解释这种大数据的偏离。能够就这个问题作出一些解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性能并不理想!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性能并不理想!
此文让我们知道核酸检测:灵敏度平均值为71.07%,漏检率平均值为28.93%,特异度平均值为90.2%,误检率平均值为9.8%。这些数据很重要,关于核酸检测试剂的检测率情况,2020年央视采访王辰院士的说法可加以佐证:
大量国外文献:2020年4月刊发论文《诊断SARS-CoV-2感染:过度依赖阳性检测结果的危险》,报告了2.3%-6.9%的误检率,认为过度依赖核酸阳性结果诊断新冠感染是很危险的。
PLOS ONE期刊于2020年12月刊发论文《新冠肺炎初次RT-PCR检测的假阴性结果:系统综述》,认为核酸检测漏检率在1.8%-58%区间,中位数为11%。
European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于2021年11月刊发论文《SARS-CoV-2的RT-PCR漏检率估计: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通过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得到总体漏检率为12%。文中特别提到,剔除来自中国的研究后,漏检率有所下降。
由以上研究和报道可知,无论中外,核酸检测普遍地存在准确率不足的问题,在灵敏度(漏检率)和特异度(误检率)两个方面都不容乐观。在流行病学一书中有举例:某地患有肝癌的概率还不到1%!如果进行普查的话,在现有条件下,100个显示患有肝癌的人中,可能只有不到1个人是真正患有肝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普查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书中指出当检测试剂灵敏度为100%,他将被显示患有1人肝癌;其他999个为非患者;当检测试剂特异度为90%,其中899个将被显示未患有肝癌,但是还有100个将被显示患有肝癌。即在检测显示患有肝癌的101个被检测人员中,只有1个是真正的患者,其他100个是因为检测试剂特异度问题带来的假阳性。
核酸检测模型分析
在2022年5月,某区有10万人口。此时新冠感染率为0.1%,即P(患病)=0.1%,P(未患病)=99.9%。根据冯文数据,设检测试剂灵敏度为71.07%,即P(检验阳性|患病)=71.07%;误检率为9.8%,即P(检验阳性|未患病)=9.8%。
结论很清楚,在0.1%的新冠感染率下,通过两轮核酸检测确认的1010个阳性人员中,实际感染者只占5%,95%的人员为实际未感染的假阳性。另一方面,还有将近一半的实际感染者(49个)混迹于核酸阴性人员中没有被筛查出来。
将新冠感染率调整为1%,阳性预测值得到了提高,通过两轮核酸确认的1456个阳性人员中,实际感染者达到了34.69%。但是由于检测试剂特异性问题,同样还有将近一半的实际感染者(495个)未能筛查出来。
感染率为2%时,通过两轮核酸确认的被检测阳性人员中还有将近一半是实际未感染者;直到感染率提高到20%以后,阳性预测值才能达到90%以上。行文至此,想必读者已经能够理解————为什么在上半年上海疫情中会出现如此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
在动态清零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之下,人群中新冠感染率很低,经两次核酸检测阳性筛选出的人员实际上可能有很高比例并不是感染者。但是根据检测结果他们将被列为无症状感染者,送入医疗机构或者方舱医院进行七天隔离医学观察。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他们在医学观察的第六天和第七天将迎来两次核酸检测的机会,如两次检测阴性可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当然,在此过程中如果隔离措施不完善,他们很可能会真正感染上病毒。
同时,不容忽视还有将近一半的假阴性感染者继续在人群中成为病毒传播者,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动态清零实现起来如此困难。
面对奥密克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几乎无法将所有隐秘的传播链断开,慌乱的管理者惟有层层加码,动态清零实际上必然演变为全域静态。
综上所述,面对奥密克戎,当感染率相对较低,而检测性能未达足够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大规模全员检测存在明显的实质性缺陷。
反思:检测是疾病防控的眼睛,侦察情报错了,结果可想而知!同时更要考虑核酸检测的试剂误差;采样误差;检验误差等等,让防控更科学、有效!对未知传染病防控只有依靠综合措施,集束化防控。
在新冠防控中出现林林种种的可笑措施,值得感控人再学习、再反思,吃一堑、長一智。
如新冠是呼吸道传染病,应以飞沫和空气传播为主,环境和物表传播极低!
接种疫苗是尽快建立免疫屏障,切断传播链,而不是防重症!
有效抗体只有3~6个月保护期疫苗实得推广?对14亿人口大国打1次的接种至少要化3个月,能建起免疫屏障?防控放开后实践已经证明,所谓90%以上接种率的有效性!
作为感控人要当好参谋,献科学之计给领导决策,让我们共勉!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值得深思的东西太多了,总结经验、砥砺前行 从我们单位90%以上的人员感染率来看,三针疫苗预防感染的效果基本为0,但没有一例重症,大多有发热、咽痛等症状,基本持续一周自愈。一个因为基础疾病未注射疫苗的职工,感染后症状很轻,不知道如何解释 蝶恋2014 发表于 2023-1-26 08:17
从我们单位90%以上的人员感染率来看,三针疫苗预防感染的效果基本为0,但没有一例重症,大多有发热、咽痛等 ...
1.疫苗本来就不能预防感染,但对于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有一定作用。这一点是很明确的。
2.个案不足以作为证据 xucf730 发表于 2023-1-26 05:43
反思:检测是疾病防控的眼睛,侦察情报错了,结果可想而知!同时更要考虑核酸检测的试剂误差;采样误差;检 ...
为什么不看看国外的数据呢?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首先,没有任何手段比核酸大规模筛查更有效,更能够落实。其次还有些问题可以讨论,楼主提到了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问题,实际工作中都是多次核酸,怎么解释?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感谢老师的分享,学习了。 谢谢老师的分享,学习了 我身边不乏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感染后症状非常轻或不感染,应该怎样解释那?这类人群是不是应该研究那?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感谢老师的分享,学习了。 学习了、、、、、、、、、 学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学习了 下载学习 谢谢分享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