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普笔记2022-12-23】孟庆兰丨医疗机构应怎样实现感控分级管理?
本帖最后由 wuxing718 于 2024-9-28 17:30 编辑孟庆兰丨医疗机构应怎样实现感控分级管理?https://mp.weixin.qq.com/s/VI5TQzPpp9Fwr1bCT_vXYA
讲者丨孟庆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整理丨杨玉杰(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审核丨蓝雪0816来源丨内蒙古《百日精准感控惠基层》
近年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屡有发生,2019年4月广东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新生儿感染暴发,5月江苏省东台人民医院发生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事件。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于2019年5月23日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制定了感控十项基本制度。来自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部部长孟庆兰教授分析了十项感控基本制度出台的背景,进而从感控分级管理的涵义、层级管理、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配备及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等方面对感控分级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地解读。
一、概述《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七项工作要求。同时,为进一步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等要求,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感控工作,提高感控水平,制定了感控十项基本制度。1. 七项基本要求
[*]进一步提高对感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责任意识,落实感控制度要求。
[*]突出工作重点,做好重点科室感控工作。
[*]开展主动监测,及时评估,降低潜在感染风险。
[*]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感控能力水平。
[*]增强敏感性,做好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各项要求有效落实。
2.十项基本感控制度。包括感控分级管理制度;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感控风险评估制度;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感控培训教育制度;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医疗机构内传染病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3.感控分级管理制度涵义。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建立层级合理、专兼结合、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并有效开展感控工作的规范性要求。
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的各层级主体包括医院感控委员会、感控管理部门、临床与医技科室感控小组、感控专(兼)职人员。感控涉及的临床与医技科室包括全部临床学科及专业、各学科/专业设立的门(急)诊、各学科/专业设立的病区、各学科/专业设立的检查治疗区。感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既要抓好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又要做到全院全覆盖。感控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医务、护理、药学、信息、总务、后勤、医学装备、质量控制及科研教学等。无论是日常感控、医院等级评审,还是疫情防控,都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充分落实多部门协作机制。
4. 感控分级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4.1按规定建立感控组织体系,结合本机构规模和诊疗活动实际,配置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感控专兼职人员。
4.2明确感控组织体系的管理层级与责任主体。管理层级有“医疗机构、感控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三级管理和“医疗机构、临床科室”二级管理两种基本模式。后者主要适用于依规定不需要设置独立感控管理部门的医疗机构,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专(兼)职感控管理岗位,及时发现感控风险,及时培训、指导临床科室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4.3明确管理体系中各层级、各部门及其内设岗位的感控职责;明确各层级内部、外部沟通协作机制。
4.4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践行“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理念,将感控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诊疗活动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
4.5规范预检分诊工作,落实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防控措施。将发热伴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状,以及其他季节流行性感染疾病症状、体征的就诊者纳入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将基于特定病种、操作和技术等的感染防控核心措施纳入重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
二、医院感控管理层级
1.感控分级管理基本要求。明确感控组织体系的管理层级与责任主体。管理层级有三级管理和二级管理两种基本模式。明确管理体系中各层级、各部门及其内设岗位的感控职责;明确各层级内部、外部沟通协作机制。
1.1二级管理模式 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专(兼)职感控管理岗位。二级管理模式包括“医疗机构、临床科室”,主要适用于依规定不需要设置独立感控管理部门的医疗机构。2006年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指出,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所以,二级感控管理模式虽可不设独立的感控管理部门,但仍需指定分管感控工作的部门或设置专(兼)职感控管理岗位。分管感控工作的部门或专(兼)职感控管理人员应向医院感控委员会负责,应定期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医院当前感控工作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感染风险。从本质上来看,感控管理层级仍是三级,而非二级,二级管理是表象,三级管理是实质。
1.2三级管理模式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独立设置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三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控管理部门、临床与医技科室感控小组。疫情期间,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充分利用三级管理模式,即疫情防控指挥部、感控专家组及临床科室感控小组,感控专家组一方面直接对接临床科室感控兼职人员,落实各项感控措施;同时,将相应问题反馈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组,大家共同商讨、解决实际问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三级管理模式非常清晰,各部门发挥各自职责,不能流于形式。
1.3医院感染管理责任 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和各部门、各层级管理者承担不同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医疗机构内各个主体应对自身承担的医院感染理责任有清晰认知,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实际寓于自身日常工作之中,是岗位职责和依法开展执业活动的一部分。院感防控工作是医疗安全的基础,如果没有安全,就没有医疗质量而言。
1.3.1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职责①在分管院长或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②针对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脸因素进行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③为各相关主体履行医院感染管理职责提供指导,内容包括具体岗位的医院感染管理法律规定、制度规则、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等。④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科学、及时地采集、分析和反馈医院感染管理数据信息。⑤对管理实践活动做出专业评估和研判,并报告相关主体,为其进行决策或实施改进提供依据或参考。
1.3.2临床与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作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基础单元,应将医院感染防控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诊疗活动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
1.3.3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医疗机构中专门从事医院感染相关监测、督查、指导、培训及管理的医务人员。
三、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配备
1.感控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感控工作对于医疗安全至关重要,而感控人员是监督指导各项感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关键。感控学科要发展,更需一支稳定的队伍,没有高素质、人员稳定的感控队伍,感控的未来在哪里?现阶段,感控队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感控队伍建设的学科体系不健全、感控人员均缺乏专业的系统培训、感控人员的专业构成不合理、医院领导对院感科重视程度不够、不能适应院感控制面临的新挑战等。
2.精准定位感控发展“痛点” 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大力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与疫情防控密切相关的各方面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亟待加码提速,感控人才队伍建设即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2021年8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控人员配备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感控工作,并对感控人员配备形式、数量、专业结构、薪酬待遇等方面提出要求。但是,仍然有部分医疗机构对感控工作、感控人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3.全社会对于感控的认识“痛点” 很多人了解感控是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开始的,客观上说,疫情让全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感控问题。但我们仍需认识到,目前公众甚至是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对于感控工作的认知和理解仍然不足。《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控人员配备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对于提升各界对于感控工作和感控人员的关注度具有积极的意义。《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感控工作,全力支持医疗机构感控部门配备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感控人员数量。
4.其他规范文件 国卫办医函480号文要求,按规定建立感控组织体系,结合本机构规模和诊疗活动实际,配置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感控专兼职人员。《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要求,医院应按每200-250张实际使用病床,配备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专职人员应接受监测与感染控制知识、技能的培训并熟练掌握。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8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控人员配备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重视感控人员配备管理。其中提到医疗机构是群众看病就医的场所,也是疾病汇集场所;感控工作不力,极易引发患者之间、医患之间等相互交叉感染,甚至导致院内感染暴发、向社区传播导致疫情播散蔓延;感控人员是医疗机构内从事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人员,是监督指导各项感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关键;各地要高度重视感控工作,全力支持医疗机构感控部门配备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感控人员数量。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机构的级别类别以及是否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合理确定感控人员的配备形式和数量。定点医院应当由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感控工作,确保各项感控要求得到全面有效落实。文件对感控人员配备形式、配备数量及专业结构等给予明确要求。
4.1明确感控人员配备形式 医疗机构配备感控人员包括专职和兼职两种形式。专职感控人员主要配备在医疗机构感控管理部门,全职从事全院感控日常管理和业务工作,不承担具他与感控无关的工作。不得临时从其他科室抽调作为专职感控人员开展工作,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也可在新生儿科、血液透析、症重医学科、手术室等重点科室配备专职感控人员。兼职感控人员一般配备在不设病床的个体诊所、医务室等规模较小的医疗机构,或规模较大医疗机构的科室,开展本机构或科室的感控日常管理和业务工作。
4.2合理配备感控人员数量 非定点医院原则上100张床位以下,配备2名专职感控人员;100-500张床位,配备4名专职感控人员;500张床位以上,每增加150-200张床位增配1名专职感控人员。各科室应当至少指定1名医务人员,作为本科室的兼职感控人员,鼓励同时配备兼职感控医师和护士。实际使用病床数多于50张的科室,应当每50张床至少配备1名兼职感控人员。定点医院感控人员配备数量应当保持在非定点医院的1.5-2倍。其他传染病医疗救治定点医疗机构感控人员配备数量,参照定点医院要求执行。
4.3优化感控人员专业结构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配备专职感控人员时,应当充分考虑其专业结构,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人员构成应当包括医师(≥30%)、护士(≤40%),可以包括药学、医技以及有卫生专业背景的管理人员等其他人员(≤30%),所有人员均应掌握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兼职感控人员应当为医药护技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感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长时间专职从事院感防控工作。鼓励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专职从事5年以上院感防控工作的人员,担任主要负责人。
4.4感控人的晋升和职业发展“痛点” 对于感控人来说,最难的莫过于职称晋升和职业发展问题。目前,大部分医学专业都有适宜的晋升通道,但感控人员成员复杂(临床、护理、公卫等),现行职称晋升体系让承担管理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鲜有机会能够完成原先医、药、护、技相关专业的临床工作,从而很难获得晋升,这导致了优秀人才进入感控部门工作的意愿较低。有效解决这些人的职称晋升问题是能否引来人、留住人的关键。
4.5关注感控人员职业发展和薪酬待遇 此《通知》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关心关爱感控工作人员,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设施等条件。拓宽感控人员职称晋升和职业发展渠道,探索与感控工作特点相适应的职称评聘机制。要将感控人员与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待遇统筹考虑,鼓励医疗机构在薪酬待遇上向院内感染防控相关科室倾斜,通过提供职业发展条件、提高薪酬待遇等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感控工作,稳定人才队伍。面对于感控人员,尤其是在发热门诊或进入隔离病区开展工作的感控人员,要与其他工作人员一样享受疫情防控相关待遇。鼓励综合考虑工作内容、工作时长等因素,在兼职感控人员薪酬待遇方面予以体现。
4.6加强感控人员能力提升 此次《通知》的印发旨在保障感控相关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巩固我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除感控人员配置数量、专业结构、薪酬待遇等外,对感控人员工作职责和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感控人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成为高水平的专业人士,才能切实履行感控职责。境外输入需要感控,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需要感控,方舱医院需要感控,定点救治医院需要感控,综合医院同样也需要感控,所以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医院层面均需要感控专家,这就要求感控专家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标准,不断学习,提升感控能力,做好全方位精准指导。
医院感控是医院的防控底线,防患于未然是感控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理念。感控人员务必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并严格遵守循证感控理念和要求开展感控工作。
提高感控人员能力水平具体措施:(1)各地应当加大感控人员的培训力度,专兼职感控人员均应当接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的或医疗机构自行开展的培训活动并接受考核,熟练掌握感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感控人员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3)对感控人员参加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医疗机构应当予以支持。(4)医疗机构应当将感控人员参加培训情况、考核结果以及日常业务开展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医师定期考核、护士执业注册、药学、医技以及其他人员档案管理等,并与职称晋升、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
4.7对于感控团队和感控专职人员来说,亟待提高十大领域能力建设,具体包括:
[*]科学设计和实施循证感染预防(干预措施)的能力;
[*]感染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分析能力;
[*]医院感染暴发的识别与处置能力;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结果解读等)知识与运用能力;
[*]基础感控(HH、清洁消毒、隔离和PPE)知识与运用能力:
[*]领导力、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
[*]抗菌药物知识和合作参与抗菌药物管理能力;
[*]管理工具(如PDCA、品管圈等)在感控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多重耐药菌防控能力;
[*]感染风险的评估能力。
4.8落实感控人员工作职责 此《通知》对感控人员给予明确要求,感控人员要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的职责,重点做好医疗机构内感染监测、感染暴发调查分析和报告,以及监督指导各部门和人员的感控措施落实。在医疗机构内开展主动监测,尤其是对重点科室、侵入性操作环节实现全覆盖。通过主动监测,及时发现感染散发病例、感染聚集性病例和感染暴发,持续改进感控工作,降低潜在感染风险。增强敏感性,发生疑似感染暴发或暴发后,感控人员要落实相应职责,按规定及时报告,开展调查处置工作。落实感控人员的监督指导职责,督促指导各部门和人员做好感控工作。对于监督指导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及风险隐患,要立即督促整改;对拒不改正的,要按照程序报告感控管理委员会,并提出处理意见。
4.9以专业视角建设感控队伍 医疗机构应从学科专业角度开展感控学科建设和日常管理,明确院感核心是预防感染,其专业属性不能被忽视,其建设需稳定的团队,其发展需要科研支撑。过去,医疗机构多以监督各科室人员是否遵守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各类消毒灭菌记录本是否齐全,医务人员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是否齐全等来进行院感管理。
这些均是形式化感控行为,在新形势下早已不再适用。医疗机构应更加重视感控专业属性,提高感控团队科学设计和实施循证感控能力、院感暴发识别与处置能力、感控数据收集与处理分析能力、管理工具(如品管圈)在感控实践中的应用能力等新型能力,让感控工作更加科学和高效。总之,我们的感控管理应该逐渐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应树立循证医学的理念,这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四、规范预检分诊工作
1.基本要求 规范预检分诊工作,落实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防控措施。将发热伴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状,以及其他季节流行性感染疾病症状、体征的就诊者纳入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将基于特定病种、操作和技术等的感染防控核心措施纳入重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
2.传染病预检分诊 安排医护人员在首诊医师正式检诊患者之前,在特定的场所预先对患者进行主要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当患者具有某种传染病典型的症状或体征,同时又具有特定的流行病学史,患者即为某种特定传染病的疑似患者。疑似患者应当按传染病患者进行相应的隔离,由指定人员通过特定的流程和固定的路线引导至相应的传染病诊室进行就诊,以防止患者在医院公共区域走动,造成医院内传染病的传播。其中,2005年2月28日《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1号)、2016年《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及《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文件规范都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3.完善学科建设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规范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常态化开设门诊和病房,门诊和病房应与其他医疗区域进行空间隔离。
4.建立健全本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依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结合本医院的空间环境、建筑布局和流程制定本医院的传染病分诊流程。
5.医疗用房的配备 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房应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病房的配备应符合《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各项要求;门诊应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普通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等专病门诊,允许收治肺结核及艾滋病的医疗机构还应设置结核门诊、艾滋病门诊。除此之外,还应设立发热留观室和肠道传染病留观室,从布局和流程上避免区域交叉。
6.明确预检分诊的地点和人员6.1医院门诊的综合服务台(咨询服务台、预检分诊台) 是医院的窗口,也是控制传染病在院里传播最前沿的关口,上述岗位的人员应履行传染病预检分诊职责。
6.2患者也可能直接到挂号窗口进行挂号 故医院负责挂号的人员,挂号时询问患者是否发热、腹泻或有皮疹,如存在上述情况则为患者挂感染科的就诊号,介绍患者到感染科就诊。必要时指导其到咨询服务台交给专职传染病预检分诊人员处置。
6.3感染科门诊应设置专门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台 对通过各种途径来到感染科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二次预检分诊,把患者引导至相应的诊室,防止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患者在公共区域内交叉发生传染病的传播。
6.4非正常工作日和非正常工作时间 在此期间,急诊科是医院接待患者唯一窗口,同时也是医院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的唯一关口。所以,急诊科检诊护士在进行疾病严重性评估测的同时,也应该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对于疑似传染病患者引导到隔离诊室就诊。
6.5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纷纷向数字化、智能化医院转型,患者挂号也有多种途径,通过微信、支付宝或其他平台挂号的患者,可直接至相关科室的候诊区候诊。所以,各就诊区分诊人员和相关科室的首诊医师就应履行传染病预检分职责。对首诊疑似法定传染病的患者,应交预检分诊人员引导到感染科或就近的隔离诊室就诊。
7.预检分诊点的一般要求 具有传染病预检分诊职责的地点应通风良好,配备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手套、防护服或隔离衣、防护面屏等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用品,配备相应的消毒剂和非接触式体温测量工具。防止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获得传染病。怀疑为经空气或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在患者病情允许时应首先为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8.人力资源的配备 医院为感染科和传染病预检分诊各相关岗位配备充足的人员,按照各自的分工履行传染病预检分诊职责。
9.相关人员知识的储备 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有感染科或相关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完成,这些医务人员所在的科室每年应对这些人员进行传染病预检分诊知识的培训在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应针对传染病的流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夏季来临之前进行感染性腹泻的预检分诊的培训,入冬之前进行流感预检分诊的培训。遇到某种法定传染病大流行时,针对特定的传染病进行预检分诊的培训,确保传染病不漏检,不漏诊。
10.建立通畅的传染病患者出口 对于不能排除或明确诊断的法定传染病患者,应尽早收到感染科相应的病房,不具备收治条件的,应当尽快转当地的传染病专科医院进行救治。
11.不断强化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 医院负责传染病管理的职能部门履行对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发现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优化流程,把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做到位,保障患者安全,保障医疗安全。
12.感控部门参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感控分级管理制度》 要求,医院的感染控制部门应参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这里明确表述为“参与”,明确了感控部门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中的从属地位。2011年发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及2012年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这两个文件已明确具体的工作分工,即涉及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则需要药学部门负责,感控部门起辅助作用。感控科可以但不限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12.1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协调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为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微生物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意识,规范标本采集的流程,使临床科室多送标本,送合格的标本,让微生物检验结果真正为临床抗感染提供可靠的专业技术支持。
12.2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要求认真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感控部门与微生物室的老师密切合作,督促微生物室老师全面准确的收集微生物检验结果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精准、详细、全方位的统计和分析,形成“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反馈给临床医生,为临床医生提供本医院、甚至本地区常见的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数据,为临床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经验性抗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12.3搭建平台 组织药学部门、微生物室、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影像科(包括放射科和超声科)等相关专业科室的专家参加本医院疑难感染、复杂感染、重症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多学科协作,提高临床医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解读与应用水平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能力。药学人员对患者以往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合理化点评,对今后抗菌药物的应用给出具体的合理化建议,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水平和能力,促进整体抗感染水平的全面提高。
12.4与临床科室反馈沟通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 让临床开始了解本科室在微生物标本送检方而的成绩和不足,不断改进工作。科主任履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发挥科室感控组织、感控医师和感控护土作用,对本科室微生物标本送检和标本采集流程的规范性进行督导和指导,不断提高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和微生物标本的合格率,使临床的抗感染由经验性转向目标性,逐渐实现精准的抗感染。必要时,感控部门可将临床科室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和微生物标本不合格个案纳入科室的绩效考核,以促进科室的微生物标本送检工作的持续改进,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小 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医院感控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人类进步为补偿。”这次疫情防控对我们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是这场灾难一定会换来中国感控的进步!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图文:王小虾
学习了,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 学习了、、、、、、、、、 重温480号文,回归常态化院感管理工作。感谢分享,学习了。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人类进步为补偿。”这次疫情防控对我们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是这场灾难一定会换来中国感控的进步!----说的好! 疫情还没结束,领导就要给感控裁员了,打脸来得太快了 我觉得,经过3年疫情感控人员待遇晋升地位还那样,除了担责多其他一样 路过下载学习了,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