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新冠疫情防控需关注的十大误区
本帖最后由 小白天使 于 2022-11-8 07:59 编辑三年新冠疫情防控需关注的十大误区
https://mp.weixin.qq.com/s/iE0Xcy-cp6Qjwjrd4--0aw
原创吴怀英 SIFIC感染科普笔记2022-11-07 08:00 发表于内蒙古
作者:吴怀英(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责编:王玉兰(佛山复星禅诚医院)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已经持续了三年,在我们国家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但是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三年来,全社会与新冠病毒不断斗争,虽然取得一次次清零的目标,但新冠病毒的奸猾超出了人类认知与想象,影响力之大前所未来。
新冠病毒持续不断的变异,从最初阿尔法到贝塔、伽玛、德尔塔,奥密克戎、再到近期的BA.7及其亚型,其传播力也越来越强,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感染的剂量越来越低,虽然如此变异速度,在我们国家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下,通过落实常态化的防控措施如: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常清洁、注意咳嗽卫生礼仪、接种疫苗及核酸检测,扑灭了一起又一起的感染暴发,修补了一个又一个针尖大的洞。那么这些漏洞和误区在哪里?下面和大家梳理。
误区一:口罩佩戴误区口罩佩戴越多越好、口罩消毒后使用、说话时口罩拉至下颌露出口鼻、口罩佩戴时间过长等……
解析:佩戴多个口罩,既增加呼吸道阻力,又造成口罩周边密闭性丧失,呼吸阻力增加深呼吸反而造成感染风险;外科口罩连续佩戴规范要求不超过4小时,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使用不超过6-8小时,超过时间可能造成过滤效率降低,口罩消毒后可能造成过滤效率减低,造成感染风险;说话时飞沫喷出,这时摘除口罩或拉至下颌处,近距离接触造成呼吸道吸入感染;正值奥密克戎流行期间,要评估风险,如果风险较大,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尽量佩戴外科口罩。
正确佩戴口罩、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口罩是防控新冠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措施。知识连接:外科口罩符合YY0469-2011、防护口罩符合GB19083-2010。
误区二:喷洒消毒代替擦拭消毒喷雾器喷洒消毒、没有疫情情况下常规使用84消毒液消毒、室外大面积喷洒消毒等。
解析:喷洒消毒不能去污染,且化学消毒剂需要足够的时间、浓度、喷洒量,还要考虑污染程度,如果这些因素保证不了,达不到消毒效果,反而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对人呼吸道造成伤害。
知识连接:《关于全面精准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95号:
[*]遵循“五要”,即:隔离病区、病人住所要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医院、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频次;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要加强清洁消毒;垃圾、粪便和污水要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要做好个人手卫生。
[*]遵循“七不”,即: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消毒;不对水塘、水库、人工湖等环境中投加消毒剂进行消毒;不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不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不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做预防性消毒。
误区三:防护服使用不当解析:被隔离人员、孩童、各种室外高速交通执勤、室外种植等人员穿防护服等。
解析: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a)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并应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防护服对全身进行防护,对于方舱医院、定点医院等在封闭环境工作的医务人员需要穿,因为在方舱医院、定点医院住院的都是感染者,又由于环境相对封闭、人员相对聚集,空气、环境中存在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很高,所以在其中工作的医务人员需要穿防护服、戴防护口罩、戴面屏或防护眼镜、戴手套、穿靴套,并且经过严格培训和训练,掌握正确穿脱流程,且经过考核才能上岗。不正确的穿脱反而增加感染几率。
文献研究:通过空气吸入新冠病毒的风险,而不是接触物体表面的感染风险,尤其是那些定期清洁的环境中的物体表面。研究显示通过空气吸入导致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要高得多,大约高出1000倍。
所以说被隔离人员、孩童、各种室外高速交通执勤、室外种植等人员没必要穿防护服。
知识连接:《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311:防护服适用于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 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
误区四:穿着防护服跳舞解析:隔离区或采样人员舞蹈时弯腰、深呼吸、点头等造成防护服、防护口罩移位,再加上跳舞出汗使防护口罩潮湿,防护效能降低,跳舞还造成造成感染风险,所以说禁止隔离区或采样人员穿着防护服等防护用品进行跳舞等大尺度活动。
误区五:患者及隔离区所有衣物均按医疗废物处置
解析:报道说,病人用过的床品是病毒最易藏匿的地方,空气和物表消毒不能完全将其彻底杀灭,经专家研判,作为医疗废物处置是目前安全且符合实际的处理方式。新冠病毒适合在低温环境中生存,病家冰箱内外部是病人经常接触的地方,常会受到污染,冰箱内不宜消毒的冷冻食品和冷藏开封食品具有很大风险,须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气溶胶中能存活3小时,在铜上长达4小时,在纸板上长达24小时。而在塑料、不锈钢等表面上,病毒可以存活3天。但是新冠病毒属于有包膜的亲脂病毒,几乎对所有消毒剂和热力消毒均敏感,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上皮细胞ACE受体结合导致感染,在自然界新冠病毒随着时间延长而降解,如果通风、消毒、没有相对的适度、温度会很快失去活性,不能导致感染,患者家里衣服可以暴晒、热力消毒或浸泡消毒后使用,没必要按医疗废物处置。
误区六:对新冠病毒过度恐惧紧张解析:新冠病毒属于自限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可以通过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阻止其在人群中传播。新冠病毒感染也是可防可控的,恐慌紧张情绪可能导致抵抗力下降,反而造成感染风险。我们国家常态化防控策略消灭了一波又一波的感染暴发,靠的主要是落实常态化防疫措施,但是关键日常生活中是要认真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如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特别是医务人员在采样等工作中禁止穿着防护服把帽子摘下、在采样亭喝水吃东西、穿着防护服去卫生间、穿着防护服不做手卫生的情况下玩手机、随意脱卸防护用品等等不规范行为,细节不到位是感染主要环节。
误区七:不按规定接种疫苗解析:疫苗是阻断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尽管新冠病毒一次次变异,有免疫逃逸现象,但是文献研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减少重症、危重症患者发生。
误区八:核酸检测不规范解析:代做、采集核酸不规范等原因,不能及时识别无症状感染者,也会造成感染在社会人群中隐匿传播。特别是传播力超强、传播速度超快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更需要核酸采集人员履职尽责,被采集人员认真配合,不然,一旦疫情发生,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可能面临的是学生不能上学、商铺不能开业、人们不能正常出行等局面发生。
疫情防控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你我他都安全了,才有正常的社会生活,才有我们赖以生存的经济活动与消费,才有学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答疑解惑,才能听到悦耳的朗朗读书声,才能减少电子产品对孩子们的视力影响。
误区九:就诊时隐瞒接触、旅居史、流行病学史解析:不管是疫情时期还是平时,就诊患者一定告知看诊医生旅居史、接触史、流行病学史,便于看诊医生正确判断病情及是否具有感染性疾病或传染病,避免隐瞒传染病接触史,不然还可能会触犯法法律,构成妨碍公共安全罪。看诊医生应该掌握常见感染性疾病症状体征,对就诊患者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检测体温,疫情期间查验健康码、场所码、行程码,及时发现传染病隐患,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隔离、及时救治。
误区十:不了解当地防疫政策解析:作为公民既要了解属地防疫政策,又要了解出发地防疫政策,不然可能计划出去而疫情原因让计划泡汤令人沮丧,还可能因为出发地有疫情到达目的地就会被遣返而达不到旅行目的。
“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五早措施是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的主要措施,需要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健康负责人,需要我们一线医务人员及社会人群严格落实正确佩戴口罩、手卫生、常通风、常清洁、避免聚集、掌握落实咳嗽卫生礼仪、接种疫苗、按要求筛查核酸等常态化防控措施。
在二十大胜利召开、全员学习二十大会议精神之际,我们感控专职人员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好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让民众及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知识,既要避免恐慌紧张情绪,又要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对新冠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这十大误区,您了解了吗?针对这些误区全社会需要关注重视,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减少这些误区、不规范行为的发生,让科学感控深入人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是我们感控人的希望与目标。
图文:王小虾
感谢分享,在这些方面加强科普教育很必要。 小白老师分享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困惑的点。
感谢分享 学习了,感谢老师的分享 谢谢分享,学习了 感谢老师的分享,学到了 路过学习,感谢老师分享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学习了,感谢老师的分享 感谢老师分享,已学习。 这是防控行为中实际存在的现象,谢谢分享,学习了 路过学习了,感谢老师的资料分享{:1_17:} 学习了,感谢老师的分享 感谢老师的分享,路过学习了。
。 谢谢老师分享 ,非常实用的资料,赶紧收藏,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感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写的很中肯,感谢老师他享,转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