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普笔记2022-3-13】吴怀英丨定点医院医务人员感染风险有哪些?
定点医院医务人员感染风险有哪些?作者:吴怀英(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责编:王小虾 最近看到相关网站推送信息如下:确诊病例:北京地坛医院应急隔离区医生,1月23日起进入应急隔离区工作,1月23日至2月2日每天一次例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月3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当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目前已在医院隔离治疗。
确诊病例2:北京地坛医院应急三区医生。1月22日进入地坛医院小闭环工作,2月4日作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2月6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当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继续在地坛医院隔离治疗。
[*]2021年03月18日,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医院(定点医院),检验师为输入性病例采集咽拭子时感染。
[*]2021年06月11日,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定点医院),两名医护人员感染。
[*]2021年07月20日,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定点医院),护士护理境外人员过程中发生感染。
[*]2021年07月29日,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定点医院),护士护理境外人员过程中发生感染。
[*]2021年07月31日,河南省郑州六院(定点医院),52例感染(医务人员、保洁人员、患者、陪护)。
[*]2021年12月27日截至2022年1月5日,西安市胸科医院、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长安区医院累计报告医务人员感染15例。
上述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发生感染,那么定点医院感染的风险会在哪里?我们不妨从“人、机、料、法、环、测”的方面深挖细掘查找风险因素,减少或杜绝医务人员感染发生,如果大家都有好的建议,期待您的留言。 “人”的因素
[*]医务人员有无经过穿脱个人防护用品培训及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保洁人员文化程度、年龄,有无经过穿脱个人防护用品培训及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院感科、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等职能科室人员有无定期督导检查;
[*]医院领导是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是否对值班医务人员进行闭环管理;
“机”的因素
[*]消毒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消毒产品相关标准;
[*]通风系统是否符合传染病防控要求;
[*]非触动手卫生设施、干手设施等配备;
[*]有无配备负压设施;
[*]消毒湿巾、抹布、地巾是否符合感控需求;
[*]抢救设施配置。
“料”的因素
[*]防护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通风系统是否符合传染病防控;
[*]消毒剂是否符合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相关要求;
[*]手消毒剂是否杀灭新冠病毒;
[*]抹布地巾是否便于清洁消毒。
“法”的因素
[*]医院、科室感染防控管理组织、制度;
[*]各职能科室、科室等岗位职责;
[*]个人穿脱防护用品流程;
[*]清洁区、污染区、缓冲区空气消毒流程、消毒频次;
[*]清洁区、污染区、缓冲区物表仪器设备消毒流程、消毒频次;
[*]新冠病毒等呼吸道暴露处置流程;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置流程;
[*]标本溢撒处置流程;
[*]针刺伤处置流程;
[*]环境核酸采集、检测流程;
[*]人员核酸采集、检测流程;
[*]抢救仪器设备清洁消毒流程。
“环”的因素
[*]定点医院布局流程;
[*]负压病区各区压差;
[*]医务人员是否掌握个人穿脱防护用品流程;
[*]感染暴发预警措施;
[*]是否有感控专职人员进行防护用品穿脱监督;
[*]对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包括保洁)闭环管理是否到位、是否在清洁区食宿;
[*]培训学习情况;
[*]医务人员疫苗接种情况;
[*]医疗废物管理收集、登记、交接、运送双签字、标识、封口;
[*]手卫生用品配置是否足够;
[*]抹布地巾处置与配置;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是否进行室内质控、室间质评;
[*]发热门诊候诊、进出通道、核酸检测、留观管理;
[*]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就餐饮食在医疗机构内还是院外酒店;
[*]个人防护用品配置配置是否足够;
[*]过渡防护与防护不足的监督检查;
[*]新冠病毒标本采集、运送、交接等环节清洁消毒;
[*]医务人员工作时间是否超过4小时;
[*]定点医院设备维护等外来人员管理;
[*]院领导和医务部、院感、护理等职能部门是否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疫情研判;
[*]抢救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
[*]终末消毒执行情况;
[*]医疗废物处置情况;
“测”的因素
[*] 是否按照国家文件要求对工作人员、患者和环境、污水进行核酸采样检测;
[*]是否对使用前消毒剂浓度进行检测;
[*]是否对定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测;
[*]是否对负压病区压差进行检测。
疫情防控要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感染隐患和风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坚持“短、小、精、干”策略:“短”即暴露时间要短,所有工作人员要最大限度减少在隔离病区停留时间;“小”即暴露规模要小,在保证基本诊疗需要和满足救治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进入隔离病区的人员规模;“精”即防控措施和策略要精准,医务人员要规范戴口罩、严格落实行为隔离,而不是过度依赖负压病房、防护服等;“干”即落实,在各地督导中发现,很多工作不是没有规定和要求,而是落实、落地、落细不到位。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王小虾
聚集发生最有可能是医务人员的闭环管理有疏漏
下载收藏,谢谢分享!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谢谢老师的分享,学习了
老师分析的很透彻,学习了
非常感谢老师的分享,查找的原因很全面,借鉴学习了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路过学习了,感谢分享,很有收获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学习了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路过学习了,感谢分享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