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cf730 发表于 2022-3-13 05:18

致盲或致死!消毒剂突发召回的背后

致盲或致死!消毒剂突发召回的背后
来源: 新浪医药新闻 2022-03-08A-A+
文丨老薛

在疫情下,接触物品后手部清洁消毒成为常态。而3月7日,美国FDA则公布了一则消毒剂召回公告。






正常状态下,这些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应该是异丙醇,可用于在没有肥皂和水的情况下,降低皮肤上的微生物数量。用异丙醇作为消毒剂应该是美国比较常见的做法,在我国则是用乙醇作为主要成分。但需要的召回的消毒剂,却是因为经FDA检测后发现含有甲醇。





在我们认知里,甲醇是假酒中常见的组份,饮用后会致盲,严重者会致死。当年我国也曾经有类似的案例,1996年,云南因甲醇中毒192人,死亡35人;2017年广东17人甲醇中毒。而FDA这次公告里,同样提到了食用后中毒。






看到这里不要迷惑,我们讨论的确实是消毒剂,外用的。但同样要考虑到一点,美国人那边对酒精的管控应该是比较严。而且也有说法是,可能因为乙醇用来做消毒剂会增加口服的风险,所以他们用异丙醇组份。但即使用异丙醇,可能也无法阻挡买不到酒或者买不起酒的青少年或者成年人,他们可能会把消毒剂作为酒类的替代品。这样一来,含有甲醇,真的会出人命,因为改变预期用途后,口服中毒,是这件事的最大风险。





甲醇其实除了口服经消化道,也存在经皮肤吸收中毒,此外还能经由呼吸道吸收。这甲醇组份的毒,只要接触到就会可能中,FDA和企业这样积极的召回,也就情理之中了。那么问题来了,甲醇是哪里来的?是原料不纯,异丙醇中混入?还是错误投料,不小心把甲醇给加进去了?

这其实并不太难,正常情况下,每批原料都有留样。这是为了保障万一出现问题时,可以迅速找到根源出在哪。对于易于挥发的原料,可以不开封、留一小瓶的方式。对于那种动辄50公斤的大件,可能不能这样留,那就取样检测后留样,反正最起码也要留到过了有效期。这种方式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原料问题都有查出,比如偶发性的,有螺丝帽留到原料中,你取样的桶里未必有螺丝帽。但对于那种混有组分污染的,尤其是液体的,这种方法就很实用。毕竟它的污染,也是存在均一性的。现在查下当初的异丙醇留样,应该能排除一些困扰。

同样,看下公司是否有用到甲醇,如果用到了,那对比一下实物和台账数量,也可以查出是否有错误投料。这些都是建立在企业有正常的质量体系运转基础上的,如果本身质量体系流于形式,那么就很难查明真相。

1937年的美国磺胺酏剂事件,是因为二甘醇代替了乙醇作为溶媒,属于有意替换;2021年的日本脚气药里含安眠药组分,则是错误投料引发。

不同原因的错误可能会带来同样的后果,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截然不同。大概该企业也会为了解决问题,而内部大调查,毕竟如果因为消毒剂出现人命,那种影响谁都承受不起。

小白天使 发表于 2022-3-13 07:32

谢谢老师分享!
关注一下消毒剂!

禅静思语 发表于 2022-3-13 08:11

感谢分享!

zhanglianqing 发表于 2022-3-13 11:46

感谢老师的分享。。。。。。

1411398739 发表于 2022-3-13 13:50


学习了,{:1_1:}{:1_1:}{:1_1:}感谢分享!

jerkran 发表于 2022-3-13 21:06

了解了                                                         

jcyyhlb 发表于 2022-3-13 21:37


感谢老师的分享,学习了。

子非白日梦 发表于 2022-3-13 23:28

大家有没有做消毒剂或洗手液采样培养的?我感觉这样的东西如果污染还是挺可怕的

静之秋月 发表于 2022-3-14 08:21

{:1_10:}实在无语。怪不得临床都不喜欢用。实在用了不舒服。也根本说不出为什么不舒服。其实根本是有毒有害甚至威胁生命。

SWHXY123 发表于 2022-3-14 08:27


感谢老师的分享。                                 

张世玲 发表于 2022-3-14 17:01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海上明月谁飞鸟 发表于 2022-3-31 15:24


谢谢老师分享!
手消毒剂我们多是酒精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盲或致死!消毒剂突发召回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