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紫晶 发表于 2021-8-22 15:39

【感染科普笔记2021-4-12】 顾兵丨临床微生物检验新技术:助力感染诊治

本帖最后由 999欣欣向荣 于 2024-9-26 15:49 编辑

顾兵丨临床微生物检验新技术:助力感染诊治https://mp.weixin.qq.com/s/7Zxs9Q0vpCEPxMAv3KsQaQ讲者丨顾兵(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理丨陈露(淮北市人民医院)责编丨张静 吴怀英来源丨2020年SIFIC学术年会
临床微生物的建设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快速准确的鉴定出病原微生物,可以更好的为临床服务,可以助力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来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的顾兵教授在2020年SIFIC学术年会上向大家分享了临床微生物检验方面的新技术,同时他也指出了目前临床微生物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供大家探讨改进。

一、PCR技术的应用我国与欧美国家关于临床微生物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
[*]PCR技术在美国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常规开展的。在我们国家临床微生物工作当中,如果碰到一个菌搞不清楚的时候,可能会随便报一个。但是在欧美国家,需要常规进行测序的。
[*]美国检验人员充足,而我们国家检验相关方面的人员规模不足,导致工作无法更细致。
[*]欧美国家开展的项目非常的齐全,而且有专门的分子微生物的部门,进行相关的测序、研究、发现。这是我国急需要改善的。(下图为欧美国家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所开展的项目)。


二、微生物质谱技术的应用顾兵教授通过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正确应用质谱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涂片的重要性,传统的基本功不能丢掉,结合新技术的开展---质谱技术的应用使微生物检测范围大大增加。
三、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技术,在疑难重症的感染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美国,迅速被临床认可,于2016年被写入美国FDA NGS感染病诊断指南。但目前仍存在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1、二代测序技术适用的感染类型

2、微生物室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帮助临床医生正确鉴定感染病原体的相关案例
案例1:病原NGS:14岁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男孩,2013年波多黎各旅行回国后入院,脑膜炎住院,发展为脑积水和癫痫状态。6周之内进行38项感染病原检测,先后联用5种抗生素;未查出病因,并一度陷入药物引起的昏迷状态。采用脑脊液直接二代测序,确定为钩端螺旋体感染。
案例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入院病史:患者,女性,48岁;反复头痛1年,间隔发作,无恶心呕吐,无晕厥和肢体抽搐。入院后三次脑脊液检查:隐球菌培养阴性,细菌培养阴性,T-SPOT、PPD试验阴性,夹膜抗原凝聚试验阴性;痰液、脑脊液结核杆菌PCR检测均阴性;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略高。采用二代测序进行病原体鉴定:寄生虫。
案例3:微生物探案:患者,男性,17岁,再障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7月余,发热3天,入住血液科;
[*]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无胸闷,无胸痛腹痛,初未予重视;2017-8-4至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1.3x109/L,NE%42.6%,Hb45g/L,PLT3x109/L;腹部B超未见异常;2017-08-11患者来我院就诊,骨髓形态学+骨髓病理+染色体等检查后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成功后出院;
[*]出院后患者间断发热,体温最高达39°C,服醋酸泼尼松后可降至正常;近1月余患者自行停用SMZ-Co,3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发热;至当地医院查胸部CT提示两肺严重感染;患者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来院;
[*]复查CT,CT片仍有明显炎症渗出改变,考虑卡氏肺孢子虫感染不能除外,先予SMZ-Co加量为3片 q6h,继续予比阿培南+伏立康唑巩固抗感染治疗;呼吸科会诊:考虑结合入院后治疗经过与CT的改善情况,卡氏肺孢子虫感染有存在可能。
[*]鉴于患者肝功能欠佳,因此可予科赛斯替换伏立康唑,既抗卡氏肺孢子虫又兼顾真菌。故今调整用药为复方磺胺甲噁唑片 2片 po bid,继续比阿培南抗感染,联合科赛斯。地塞米松5mg抗炎治疗;
[*]患者连续送检痰标本检查卡氏肺孢子菌均为阴性;
[*]微生物室建议送检肺胞灌洗液。
实验室检查:马拉色菌


3、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感染诊断的优势⑴全面覆盖(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无偏性病原检测;⑵精准灵敏度比传统培养高1-2个量级,阳性率高,解决未知疑难感染;⑶深入提供病原鉴定,分型,耐药机制,毒力因子,宿主反应;⑷友好采血量2ml,危重/儿科病人压力小。

四、拉曼光谱技术的应用PCR、质谱、二代测序都只能用于病原菌的鉴定,而病原菌的快速药敏目前仍没有解决。拉曼光谱是目前正在应用及科研中的技术,是病原菌快速药敏的曙光。
红色是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黑色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小结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实验室感染诊断技术都可以走进微生物实验室,促进学科的发展。临床微生物的建设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也不要丢掉传统的一些鉴定的方法。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解读要结合临床才能提高诊断技术,达到进准治疗的目的,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这样才能最终造福患者,更好地为健康中国服务。
图文:王小虾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ynosmile 发表于 2021-8-22 20:09

实现快速药敏,服务临床,谢谢分享!

木子玲2 发表于 2021-8-25 19:40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医大一院 发表于 2021-10-20 17:41

路过学习,谢谢老师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染科普笔记2021-4-12】 顾兵丨临床微生物检验新技术:助力感染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