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普笔记2019-11-14】陈文森 | 医疗机构感控基本制度——多重耐药菌和院感暴发
本帖最后由 999欣欣向荣 于 2024-9-26 19:37 编辑陈文森 | 医疗机构感控基本制度——多重耐药菌和院感暴发
讲者:陈文森(江苏省人民医院)整理:王玉兰责编:倪明珠/谢少清来源:2019年全国感控暨耐药感染大会
随着最新感控十大制度的颁布,其中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和医疗机构内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的出台背景、核心点有哪些?如何具体实施?在2019年全国感控暨耐药感染大会,由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陈文森教授为我们分享其实践经验。一、出台背景
1. 紧扣国家战略定位:“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大健康、大卫生”发展战略;
2. 践行国家战略行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3. 保驾分级诊疗政策:“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4. 应对全球耐药形势:WHO把CRO列为首要威胁。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涵义:是医疗机构为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引发的感染及其传播,根据本机构多重耐药菌流行趋势和特点开展的监测、预防与控制等活动的规范性要求。
目前要求纳入目标防控的多重耐药菌包括但不限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等。
MRDO集束化防控措施包括了手卫生、隔离、标准预防、严格无菌操作、环境清洁消毒、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但不仅限于这些举措。
(二)基本要求:
1. 体系建立、制度建设、职责分工: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明确各责任部门和岗位的分工、职责和工作范围等。
2. 监测:依据本机构和所在地区多重耐药菌流行趋势和特点,确定多重耐药菌监控范围,加强信息化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重点部门和易感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
3. 多学科多部门合作:加强感染防控、感染病学、临床微生物学、重症医学和临床药学等相关学科的多部门协作机制,提升专业能力。
4. 培训:加强针对本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
5. 执行集束化措施: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核心措施,核心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接触隔离、环境清洁消毒、可复用器械与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无菌技术操作、标准预防、减少侵入性操作,以及必要的针对环境和患者的主动监测和干预等。
6. 改变医疗行为,源头控制:规范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择并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三、医疗机构内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
(一)涵义: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过程中出现的感染疑似暴发、暴发等情况,依法依规采取预警、调查、报告与处置等措施的规范性要求。
(二)基本要求。
1. 建立医疗机构内感染暴发报告责任制,强化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定位;制订并执行感染监测以及感染暴发的报告、调查与处置等规定、流程和应急预案。
2. 建立并执行感染疑似暴发、暴发管理机制,组建感控应急处置专家组,指导开展感染疑似暴发、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
3. 强化各级具有报告责任主体履职情况的监督问责。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短时间内出现3例或以上临床症状相同或相近的感染病例,尤其是病例间可能存在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共同暴露因素或者共同感染来源时,无论有无病原体同种同源检测的结果或检测回报结果如何,都应当按规定逐级报告本机构感控部门(或专职人员)和法人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4. 制订并实施感染疑似暴发、暴发处置预案。处置预案应当定期进行补充、调整和优化,并组织开展经常性演练。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医疗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感控工作对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制度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和严格执行的基本要求,具有“底线性”、“强制性”。如何做好多重耐药菌防控,如何落实好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通过学习陈文森教授的详细解读,相信大家对相关制度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图 文:杨 静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没错,处置预案应当定期进行补充、调整和优化,并组织开展经常性演练。 学习了{:1_1:}{:1_1:}{:1_1:}{:1_1:}{:1_1:}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学习了http://app.sific.com.cn/public/emotion/face_027.png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