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5|回复: 16

分科琼脂上的菌落特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4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以前在论坛上发的关于一种G-杆菌分科琼脂的帖子,有朋友回去试过吗?

https://bbs.sific.com.cn/viewthread.php?tid=694&extra=page%3D4


现上传一些关于该培养基应用的实例:


奇异变形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菌落几乎相同,产生扩散的黄色色素.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可见绿色色素.菌落是粗糙型的.

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该菌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不扩散的胡萝卜色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5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因为能看懂的不多吧!;P ;P

可见去细菌室学习是多么重要和迫在眉睫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上传一张阴沟肠杆菌的图片:
分科琼脂菌落7.JPG

[ 本帖最后由 巴斯德之徒 于 2007-10-11 21:5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2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产气巴斯德菌

分科琼脂菌落10.JPG


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下:产气巴斯德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2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肺炎克雷伯菌和粗糙型大肠杆菌:

分科琼脂菌落8.JPG

乳白色微黄的是肺炎克雷伯菌;
黄色较小的突起菌落是粗糙型的大肠杆菌.

评分

参与人数 1 +5 文点 +2 收起 理由
hxwsw + 5 + 2 勇于探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2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具体向大家介绍一下怎样分科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2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hxwsw 的帖子

1.2        方法:
1.2.1判断方法与标准:
1.2.1.1NBIIA判断方法:
肠杆菌科:黄色凸起菌落(某些菌属在菌落聚集处呈蓝色),中心浑浊,直径2.0mm-3.0mm(大)
    非发酵菌:兰色扁平菌落(鲍曼不动杆菌在菌落聚集处由于色素堆积而呈橙黄色,单个菌落无色但不透明),透明或半透明,直径1.0mm-2.0mm(小)
        弧菌科:淡黄色扁平菌落,不透明,便边缘半透明,直径2.5mm-4.0mm(大)
1.2.1.2OF+氧化酶判断方法:
肠杆菌科:发酵(F),氧化酶(-)
        非发酵菌:氧化/不利用(O/-),氧化酶(+/-)
        弧菌科:发酵(F),氧化酶(+)
1.2.1.3氧化酶+NBIIA判断方法:
肠杆菌科:黄色凸起大菌落,氧化酶(-)
        非发酵菌:兰色扁平小菌落(鲍曼不动杆菌中等菌落),氧化酶(+/-)
        弧菌科:淡黄色干燥大菌落,氧化酶(+)


其实在这个帖子上就有原文的.里面有详细的配方,配制及使用方法.
https://bbs.sific.com.cn/viewthread.php?tid=694&extra=page%3D4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hxwsw + 10 好!有应用价值!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巴版太有才了,真的有实用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对巴版老师的独创感动,在微生物之家论坛上就一直在看巴老师提供的好东西.

[ 本帖最后由 鱼禾草 于 2007-11-15 19:5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0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方法我前几天试啊,不过好像跟巴氏涂文章上所描述的出所出入,不知能不能说的更详细点,配成平板后是啥颜色?我的是草绿色的,菌落是黄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fhqwcw9488 的帖子

你用的是什么指示剂?要用溴甲酚紫哦!不是溴麝香草酚蓝啊!
你怕上把指示剂弄错了吧!我们这个培养基配好后是蓝紫色的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1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回去在试试吧,先谢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fhqwcw9488 的帖子

不客气!欢迎常来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按照巴版的文章上配方,我做出来了,不过培养24小时后都一个颜色,我对细菌的菌落形态把握的不是很好,还是不能很好的分出来每个菌种:$ :$ 。要是颜色不同就好了:loveliness: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qiuhaitang 的帖子

你说对了!该培养基就是要求在对数期内进行观察,一般是培养6~8小时观察一次,18小时观察一次.除了黏液型铜绿和荚膜高表达的臭鼻克雷伯菌需要培养至48h以外,其他的G-杆菌均应在24内观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2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资料,谢谢老师让我们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