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丨胡必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感染管理科)
整理丨叶青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责编丨张静(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
来源丨2019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
导读中国感控的发展,经历了“基础感控”、“循证感控”、“精准感控”三个阶段。在2019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上,胡必杰教授又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的感控理念:个体化感控。“个体化感控”离不开临床医生的参与,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临床医生和护士参与到感控工作中来。那么要从何做起呢?且听胡教授慢慢道来.....
感控的核心是预防感染:临床导向
过去印象:形式化感控,看不到感控带来的临床效果(临床医生和护士)
未来期望:更多的临床医生和护士参与到感控工作中来
解决办法:针对每一个病人,指导临床医生和护士如何开展感控
临床存在的问题:以“挂接触隔离标识”代替“接触隔离措施”。
临床存在的问题:医生对“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的指导“一头雾水”。
临床存在的问题:医生护士未意识到导管接头、肝素帽有大量血迹是引发感染的风险因素。
临床存在的问题:胸腔引流管置管位置有大量血迹,医务人员只重视“如何治疗”,而无感染防控意识和理念。
临床存在的问题:患者出现三导管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混合感染等情况,而医务人员未意识到是感控工作出了问题。
解决办法:以具体的、“触目惊心”的案例为依据开展教育培训,告诉临床医务人员“如何发现以及如何避免病人的感染风险”,指导其做好消毒隔离等感控工作。
个体化的感控、临床导向的感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
感控的对象是患者个体:差异较大
不同患者的感染控制特点不一样
ü 脑出血昏迷的患者:请您思考!!!
ü 药物过敏的患者(全身红疹、口唇疱疹):皮肤感染的防控;皮肤的清洁消毒
ü 胃癌术后的患者:正确的体位以防止误吸;早期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ü 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胸腔积液引流袋的放置——既要符合原则,也不能被污染
ü 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请您思考!!!
ü 甲流肺炎:请您思考!!!
ü 结核病人:防止结核传播,加强患者营养支持,防止误吸
笼统地都以“三导管感染的防控”“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为指导措施?
No!!! 不能!!!
思考题:如何通过这些鲜活的个体案例吸引临床医生参与到感控工作中?
感控执行者是临床医护:熟悉个体
1. VAP预防
2. CLABSI的预防
3. CAUTI的预防
4. 皮肤创面感染的预防
5.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
6. 曲霉菌感染的预防
7. 艰难梭菌感染的预防
...
1. 手术切口感染预防
2. 术后腹腔感染预防
3. 术后肺炎预防
4. CLABSI的预防
5. 耐药菌感染预防
教授强调:口腔卫生也应该是感染预防控制的一个关注重点!
1. VAP预防
2. 肺曲霉感染预防(H7N9患者大量使用激素以后,极易引起肺曲霉菌感染)
教授强调:对于此类患者感染的防控,不仅仅是消毒隔离,还要考虑控制激素的使用!
推荐:核查表
内容:基础疾病状态、手术、侵入性操作、免疫状况...
目的: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关注每一例患者的感控薄弱环节
感控的实施方法是循证:科学有效
全面实施循证感控,科学预防医院感染
比如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控制
教授强调:做一百次手卫生抵不住一次“口腔或胃内容物的吸入”
感控个体化能降费增效:针对性强
× 所有的患者都需要一套一套的全面的感控措施
√ 在积累丰富经验、熟悉患者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核心感控措施,并融入到医生的诊疗常规和护士的护理常规中
结束语
懂感染、保安全:人人都是科学感控实践者!
让感控基因,植入到每一位临床医生和护士的脑海里!
胡必杰教授在大会上殷切的希望每一位参会者能把这种“个体化感控策略”的理念展示给更多的临床医生和护士,让每一位患者得到最好的看护!
图文: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