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中细菌和真菌感染管理的最新概念
本帖最后由 米娅 于 2019-2-11 14:43 编辑来自:抗感染联盟
ICU中细菌和真菌感染管理的最新概念
2018年10月6日,《Intensive Care Med》(IF=15.008)发表了题为《ICU中细菌和真菌感染管理的最新概念》的综述。
此文有以下几个观点
1.全球感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出现耐药情况;
2.生物膜使导管和设备相关感染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3.侵袭性真菌感染(IFIs)是最常见严重感染患者死亡的原因,死亡率为30%至40%;
4.ESCMID指南认为氟康唑不再是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并建议使用棘白菌素作为一线经验治疗药物;
5.2016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指南将棘白菌素作为疑似念珠菌病首选药物;
6.ICU中抗真菌管理的十大原则:限制或避免抗真菌预防,特别是氟康唑;第一时间使用适当的药物(主要是棘白菌素类)进行正确治疗;从棘白菌素类到唑类的降级治疗等。
1全球感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出现耐药情况
[*]大量来自中东、非洲和其他地区的难民已经引入耐多药结核病和耐多药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对广谱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南欧和东欧最高(最高可达38.1%)
[*]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也越来越常见(希腊59.4%,意大利34.3%,罗马尼亚20.5%,其他欧盟国家不到2%)
[*]在葡萄牙、希腊、意大利、塞浦路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鲍曼原虫分离株中,50%以上的鲍曼原虫也报告了碳青霉烯类耐药性
2生物膜使导管和设备相关感染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膜形成后,生物被膜内残存的细菌/真菌不断外逸,形成新感染灶,感染持续存在,导致感染被彻底治愈机会减少。
图1.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卡泊芬净可有效抑制体内生物膜
3侵袭性真菌感染(IFIs)是最常见严重感染患者死亡的原因,死亡率在30-40%之间
严重侵袭性真菌感染(IFIs)在危重病人中越来越常见,念珠菌是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可能由于手术操作的复杂性日益增加、患者感染风险更高以及患者特征发生变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侵袭性念珠菌病(IC)的发病率在大多数地区呈逐渐上升或稳定的趋势。
4ESCMID指南不再认为氟康唑是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并建议使用棘白菌素作为一线经验治疗药物
52016年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指南将棘白菌素作为疑似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
棘白菌素与氟康唑相比具有杀菌活性好、活性谱广、安全性好、药物间相互作用少等优点。
6ICU中抗真菌管理的十大原则
[*]限制或避免抗真菌预防,特别是氟康唑;
[*]区分感染和定植,不治疗定植;
[*]应用非培养诊断方法早期发现侵袭性念珠菌病(BDG、CAGTA、PCR);
[*]减少只根据危险因素来进行经验性治疗;
[*]根据危险因素、(严重)菌群化和生物标志物促进早期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第一时间使用适当的药物(主要是棘白菌素类)进行正确治疗;
[*]48小时内给予充分的感染源控制(拔出导管、适当引流、手术控制);
[*]使用足够的剂量:低剂量与耐药性有关;
[*]尽可能降阶梯治疗,从棘白菌素类到唑类降级;
[*]停止早期无效治疗并检查治疗持续时间(抢先治疗不超过7-10天);
参考文献:
Ezell S.A. and P.N. Tsichlis,聽Akt1, EMSY, BRCA2 and type I IFN signaling: a novel arm of the IFN response.Transcription,2012.聽3(6): p. 305-309
Stoodley P. et al. Biofilm as Complex Differentiated Communities.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 2002. 56(1): p. 187-209.
Lazzell A.L. et al.聽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Candida albicans biofilms with caspofungin in a novel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murine model of candidiasis.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2009. 64(3): p. 567-570.
Bassetti M. Garnacho-Montero J. Calandra T.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017) 43: 1225.聽
Pappas PG, et al. Clinicalinfectious diseases : a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Society of America, 2016, 62(4):e1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学习,谢谢分享给大家!继续关注! 谢谢老师的分享。 感谢老师的分享,学习了 谢谢楼主老师分享!学习新知识!{:1_17:} 学习了,长知识了,谢谢老师分享!!!!! 学习涨知识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nice,学习了{:1_1:}{:1_1:}{:1_1:}{:1_1:}{:1_1:} 长知识了,谢谢老师分享!
涨知识了,谢谢老师分享! 感谢老师的分享,学习了 谢谢老师分享! 谢谢楼主老师分享!学习新知识!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1_1:} 学习,谢谢分享给大家! 开阔了我们的感控视野,感谢老师分享!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