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某项环境卫生学监测超标了,你觉得整改后应该增加监测频次吗?
有人认为,对于总是超标的的某些项目监测,又是属于重点科室的,增加监测频次可以主动发现异常!这话看起来有道理!可是,可能是我本人有点先天地轻视这些不痛不痒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吧,总觉得劳民伤财!您觉得呢?请大家拍砖! 我觉得只有暴发感染怀怀疑与该项目有关时才有必要增加监测频次,总是超标的不是仅靠增加监测频次就能解决超标问题,只有加强环境卫生的清洁消毒环节才能体现从根源上解决超标问题! 重视管理过程或许比监测更有效? 措施落在实处,重视监督检查更有效. 重视过程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比监测结果更重要。 我觉得首先要找到总是超标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超标,只需及时纠正就行了,无需增加监测频次;但如果找不到超标原因,还是需要通过不断监测找到原因,只有解决了问题,才好放心啊。 赞同楼上老师的观点。 1# 缭绕缭绕老师:只要您查出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整改,没必要增加监测次数。 我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无论是否重点科室均为每月做一次,院感科也是每月采样抽查重点科室,基本都是100%合格,这些工作究竟有多大意义?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对动态操作环境的监测,但是没有判断指标,又不好开展,不知如何是好。
在没有文件规定可以取消监测之前,只好继续做无谓的事情,劳民伤财! 我也认为,重视过程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比监测结果更重要。 谢谢各位的帮助!其实,我内心里也很不屑于环境卫生学监测,但某些重点科室和重点部门还是要做的,不敢说不重要啊!;P各位讲得很对,第一是原因是什么,是环境本身的原因还是工作人员操作的因素,器械因素?第二是具体操作的过程控制!我会从这几方面入手的。非常感谢大家的点拨! 1# 缭绕
同感!同感!:Q :funk: 我觉得改进原因比增加检测次数更有效。重点是原因从根本上解决。才能做好院感。 很赞同缭绕版主的观点,顶一下,另外我国的环境监测,在我们基层医院根本不具备很过硬的微生物实验室,出具的报告根本没有说服力,明明是污染的东西,培养的结果却是无菌生长。有点糊弄人的感觉。而我们院感人又总想通过这些监测结果来寻求了院领导对工作的支持,有时真觉得很迷惘。 我觉得首先要找到总是超标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超标,只需及时纠正就行了,无需增加监测频次;但如果找不到超标原因,还是需要通过不断监测找到原因,只有解决了问题,才好放心啊。
拙凌 发表于 2009-8-22 08:10 http://bbs.sific.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我同意拙凌的意见,监测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不解决,监测多少次都没用还劳民伤财,本末倒置 查出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整改,没必要增加监测次数 大家都在说环境卫生学监测意义不大,劳命伤财,但是又没有明确的规范出来说不用做了。我们基层医院的最怕检查,检查通不过,领导就不高兴,平时工作做得再多也白搭。最好有规范来明确到底该做些什么,多久做一次?这样大家就不会茫然,觉得做做呢没意思,不做呢又担心 采取监测与环节控制管理,超标后、立即整改、复查达标即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很多时候我们院感科下科室去采样,都是随机采治疗台、配药台、治疗车的物表,没有说专门等科室消毒后才采样,开始超标较多,慢慢大家注意各种物表的清洁、消毒工作,超标也不多了,包括手卫生,我们都是取医护人员操作前的手培养,提高了医护人员操作前进行手卫生的意识。 同意楼上的做法,我们在日常的下科室监督检查时,也是开始随机抽样,这样更有说服力和指导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