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96|回复: 26

今天看到的几道题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1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toto 于 2018-3-12 08:16 编辑

1.隐球菌病晚期的基本病理变化:肉芽肿形成。
2.对于HBEAG阳性母亲所生下来的新生儿的预防措施: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3.流行性斑疹伤寒第4-5出现皮疹。
4.惊厥伴脑功能障碍见于癫痫。
5梅毒的病原体是:苍白螺旋体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星火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1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让大家继续探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1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毒的病原体是: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是小而纤细的螺旋状微生物,因其透明不易染色,所以称为苍白螺旋体。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 。离体后,一般1~2小时内死亡 。对干燥和热敏感,在60℃经3~5分钟即死亡,在100℃时立即死亡,但对冷抵抗力较强 。对消毒剂抵抗力差,低效消毒剂即可将其杀灭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一般认为病程初期、二期病人传染性较强 。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高山雪莲W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1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护理出生的,院感学习的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1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大家学习,探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1 17: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谢谢分享给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1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路过看看。字节还必须要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1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oto 于 2018-3-12 08:24 编辑

病因
隐球菌病的病因

通常认为,新生隐球菌是本病惟一病原菌。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从人的皮肤、土壤、灰尘、鸽粪中都能找到。在大城市中,掉落在窗台的鸽粪常成为传染源。隐球菌属包括17个种和18个变种,其中仅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具有致病性。新生隐球菌是圆形的酵母型菌,周围有宽阔的荚膜,称厚荚膜。菌体内有一个或多个反光颗粒,为核结构。部分菌体可见出芽,但不形成假菌丝。非致病性隐球菌无荚膜。新生隐球菌在沙保培养基和血琼脂培养基上,于25℃和37℃均能生长,非致病性隐球菌则在37℃不能生长。培养数日形成酵母型菌落,表面黏稠,初为乳白色,后转变成橘黄色。此菌能分解尿素可与假丝酵母菌区别。人与动物均可感染。近年发现,其他隐球菌亦可致病,如罗伦特隐球菌、加特隐球菌等。[1-2]
临床表现


1.多发群体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原菌可直接侵入并引起血行传播,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等患者、白血病、艾滋病易患本病。

2.症状

本病依照临床表现可分为肺隐球菌病、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皮肤黏膜隐球菌病、骨隐球菌病及内脏隐球菌病五型。

(1)肺隐球菌病  环境中存在的新生隐球菌直径小于10μm,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后,一旦其沉积在呼吸道中,在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下,形成明显的多糖荚膜保护层以拮抗宿主的防御机制。多数健康人感染可以自愈或病变局限于肺部。在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隐球菌能够进展活动,可引起严重肺部感染甚至经血行播散全身。症状有咳嗽、胸痛、乏力、低热、体重减轻等,常有少量黏液痰或血痰,痰内可找到病原菌。X线表现:病变以双侧中下肺部为多见,亦可为单侧或局限于某一肺叶,可呈孤立的大球形灶或数个结节状病灶,周围无明显反应,类似肿瘤;或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或呈片状浸润阴影。部分患者有空洞形成。

(2)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  患者常诉前额、双颞或眼球后疼痛,间歇发作,疼痛逐渐加重,多伴有发热及颈强直、抬颈抬腿试验阳性等脑膜刺激征。若发生脑实质局限性肉芽肿,出现单纯占位性病变,可出现恶心、呕吐、智力减退、昏迷、偏瘫、视物模糊、眩晕、眼球麻痹、眼球震颤、复视等症状。精神障碍可很显著。亦可出现癫痫样发作。本病常发生于艾滋病患者,是其死亡常见原因之一。

(3)皮肤黏膜隐球菌病  隐球菌的皮肤感染最多见于头颈部,常因原发灶的播散引起。皮疹表现为丘疹、痤疮样脓疱或脓肿,易溃烂。部分HIV感染者将发生传染性软疣样皮损。皮肤的原发损害较罕见,表现为孤立的瘭疽,须依据明确的植入史及可疑植入物中培养出隐球菌才能确诊。部分患者可同时因累及黏膜而呈结节性、肉芽肿性或溃疡性损害。

(4)骨隐球菌病  好发于颅骨及脊柱,但常不累及关节。骨损害常呈慢性多发的散在破坏性病变,无骨膜增生,可有肿胀及疼痛。X线无特殊表现。

(5)内脏隐球菌病  播散性隐球菌病可首先表现在许多脏器或系统上,据报道,骨髓炎、前列腺炎、肾盂肾炎、腹膜炎等都可以作为隐球菌病的首发表现。胃肠道及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与结核病相似。个别情况可侵犯心脏引起心内膜炎
隐球菌病检查




1.病原学检查

(1)墨汁染色法  是迅速、简便、可靠的方法,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取所需检查的新鲜标本,如脑脊液、痰液、病灶组织或渗液等,置于玻片上,加墨汁1滴,覆以盖玻片,在显微镜暗视野下找隐球菌,可见圆形菌体,外轴有一圈透明的肥厚荚膜,内有反光孢子,但无菌丝。反复多次查找阳性率高,脑脊液应离心后取沉淀涂片。

(2)真菌培养  取标本少许置于沙氏培养基中,在室温或37℃培养3~4天可见菌落长出。

2.血清学检查

由于患者血清中可测到的抗体不多,因此检测抗体阳性率不高,特异性不强,仅作辅导诊断。通常检测新型隐球菌荚膜多糖体抗原,以乳胶凝集试验灵敏而特异,且有估计预后和疗效的作用。

3.病理学检查

视病期及受累器官而异。在脑组织内可以无组织反应而仅见胶样黏液性水肿。脑膜呈慢性、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反应,伴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慢性病灶中可见结核性肉芽肿样表现。组织内可见菌体。皮肤黏膜隐球菌病有两型损害病变:

(1)胶质性损害  组织反应小,局部有大量菌体聚集。

(2)肉芽肿性损害  可有明显组织反应,包括组织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浸润,可有坏死区。
隐球菌病诊断与治疗


本病的早期诊断对于预后及减少或避免后遗症的发生尤为重要。早期主要依靠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怀疑出现脑病时应及时行脑脊液检查,如直接墨汁涂片查是否有厚荚膜的菌体,同时行脑脊液培养。

   


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须与结核性脑膜炎、颅内占位性病变及其他颅内疾病相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2)严格掌握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指征。

(3)加强护理和支持疗法。

2.抗真菌治疗

可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等。对于严重患者,予静脉应用两性霉素B后口服氟康唑的标准治疗方法。在无艾滋病的轻症患者,氟康唑口服,连用8~10周可能有效。在其他抗真菌药效果不佳时,伏立康唑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卡泊芬净对本病作用有限。对皮肤黏膜隐球菌病出全身用药外,还应辅以局部处理。

(1)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生素,与真菌胞膜上的固醇类结合,改变膜的通透性,使菌体破坏,起杀菌作用。是目前治疗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和全身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对曲霉素菌病效果较差。

1)给药途径  ①静脉滴注  开始宜用小量,如无不良反应,渐增剂量,疗程1~3个月。静注时用5%葡萄糖液稀释,浓度不超过0.05~0.1mg/ml,缓慢静脉滴注,每剂不少于6小时滴完。浓度过高易引起静脉炎,滴速过快可发生抽搐,心律失常、血压骤降,甚至心跳停搏。②椎管内注射或脑室内注射  限于治疗隐球菌性膜的病情严重或静脉滴注失败的病例。如有副作用可减量或暂停用药,脑脊液内药物过多可引起蛛网膜炎而脑脊液细胞增多,暂时性神经根炎、感觉消失、尿潴留、甚至瘫痪、抽搐,如及早停用,大多能缓解。

2)副作用  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寒战、头痛、头晕、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等,对肾、造血系统有一定毒性。为减轻副作用,可于治疗前半小时及治疗后3小时给阿司匹林,严重者可用静脉滴注氢化可地松或地塞米松。用药期间,应每隔3~7天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血清肌酐>2.5mg/dl时用药应减量,尿素氮>40mg/dl应停药,停药2~5周恢复正常,再从小剂量开始给药,注射部位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最初输液部位宜先从四肢远端小静脉开始。

(2)5-氟胞嘧啶  5-氟胞嘧啶是一种口服的系统性抗真菌药物,对隐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可与两性霉素B合用,治疗全身性隐球菌病。婴儿剂量酌减。口服吸收良好,血清浓度高,脑脊液浓度可达血清的64%~88%,容易产生耐药性,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皮疹、中性粒细胞核血小板减少,肝肾损害,与两性霉素B合用时可减少耐药性,药量可稍减,毒性反应可减轻,可缩短疗程。

(3)氟康唑  双三唑类抗真菌药,作用机理和抗菌谱与酮康唑相似,体内抗真菌活性比酮康唑强,生物利用度高,口服吸收好,对念珠菌、隐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副作用有胃肠反应,皮疹、偶致肝功能异常。

(4)隐球菌荚膜的单克隆抗体治疗  使用隐球菌荚膜的单克隆抗体治疗隐球菌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鼠来源的荚膜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治疗20例隐球菌病的一期临床研究在国外已经完成,其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Thl型细胞因子IFN一γ也被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的治疗,目前仍需通过大规模临床实验验证其疗效。[3-5]

点评

谢谢辛苦转帖。  发表于 2018-3-12 0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谢谢分享给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ynosmile 发表于 2018-3-11 19:59
病因
隐球菌病的病因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谢谢分享给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HBEAG阳性母亲所生下来的新生儿的预防措施: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为什么是“丙种球蛋白”?应该是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谢谢分享给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ynosmile 发表于 2018-3-11 19:59
病因
隐球菌病的病因

这位老师是医学专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HBEAG阳性母亲所生下来的新生儿的预防措施: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和乙肝疫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性斑疹伤寒,皮疹于发病后3~5天开始出现,先见于躯干,很快蔓延至四肢,数小时至1天内遍及全身,重者手掌、足底均可见到,但面部少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院感的学习永远不能停止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路过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