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3|回复: 17

肺部肺炎球菌和流感杆菌混合感染的镜下表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3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以下是一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的痰标本直接涂片染色后,在镜下见到的情况,该标本培养的最终鉴定结果是: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球菌是PRSP,并呈现多重耐药,而流感杆菌常用抗生素均敏感(β-内酰胺酶-).

G-小杆菌和G+矛尖状双球菌均位于脓细胞内

G-小杆菌和G+矛尖状双球菌均位于脓细胞内


胞内吞噬之G+矛尖状双球菌

胞内吞噬之G+矛尖状双球菌


G+矛尖状双球菌,有明显的荚膜.

G+矛尖状双球菌,有明显的荚膜.


胞内吞噬之G+矛尖状双球菌,有特别厚的荚膜.

胞内吞噬之G+矛尖状双球菌,有特别厚的荚膜.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楚楚 + 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个证据证明不是只有淋球菌才有典型的吞噬现象,也不是只有淋球菌被中性粒细胞吞噬时才有指导意义.
其实很多具有侵袭力的细菌都会引起吞噬现象.:lo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3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巴斯德之徒 的帖子

有说服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3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拍得很清楚,肺链的形态很典型,好像阴性杆菌少了点,就第一张看到清楚的两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4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典型:D :D :D ,现在难得见到典型的肺双形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xiangboshu 的帖子

其实每张片子上都有的,只是为了突出肺炎球菌,没将焦距对准G-杆菌罢了.
仔细看,你能发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巴斯德之徒 的帖子

谢谢巴版的指教: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6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在我们医院检出来非常非常少,是不是水平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柳暗花明太谦虚了,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更多的相关因素应该是标本质量、接种是否及时、培养基质量和培养条件等。我们自从改进了培养基,优化标本处理流程后以上两菌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临床反映很好哟。:lol :lol :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黄土地 的帖子

整到点子上了!呵呵。。。。。:victo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8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很清楚,现在两种细菌都分离到不太容易,这与培养基质量和标本质量有关。: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0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夜光杯 于 2008-7-8 22:20 发表
图片很清楚,现在两种细菌都分离到不太容易,这与培养基质量和标本质量有关。:D

还有培养环境!因我们无二氧化碳培养箱,至今在痰中未做出一例流感嗜血杆菌!:L
巴版的图片就是漂亮!

[ 本帖最后由 初学者 于 2008-9-20 21:5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初学者 的帖子

没有这个东西就用浊缸也能培养出来的.
关键是培养基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0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烛缸那么小,我给谁做的是?我们只有脑脊液标本才放烛缸,也自开展工作以来只做出一例嗜血杆菌!向领导提出n次了,无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初学者 的帖子

说的是!如果标本量大就肯定需要CO2培养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5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土地 于 2008-7-7 23:55 发表

柳暗花明太谦虚了,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更多的相关因素应该是标本质量、接种是否及时、培养基质量和培养条件等。我们自从后以上两菌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临床反映 ...


能说详细点吗???改进了培养基,优化标本处理流程我也想做,能提供点经验吗??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9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蓝荧荧 的帖子

谢谢分享您的经验!对于常规工作中的体会或经验,论坛非常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0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图 谢谢八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