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楚动人y 发表于 2017-6-30 01:24

surly 发表于 2017-6-30 00:00
反方辩手请问正方辩手:高风险的地方从何而来,又要去往何处?


大家好!我是正方辩友楚楚动人y! 针对反方辩友186楼回答:一、   先回答第一问高风险地方从何而来,一般有四个来源:1、       可以通过其他医院感染暴发警示来设定目标性监测目标;2、       也可以通过国家或其他省、市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水平来确立目标;3、       还可以通过综合性监测数据得到目标对象或高危因素;4、还可通过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分析总结得到目标;二、又要去向何处?首先做为目标性监测的目标不是固定和一成不变的,目标通过至少半年以上的监测,效果很成功,感染明显下降;那么目标会有终结,然后在监测下一个目标。请问对方辩友结合现实情况这是不是一个好方法呢?

双色小球 发表于 2017-6-30 07:46

御剑迎风 发表于 2017-6-29 22:15
哈哈,你是我方派过去的卧底吧
不知道你贴个题目,贴个截图,就想断章取义?
很不好意思,我把 ...

如果对方辩友连最基本的的理念   目标监测是在全面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基本认同都没有,我只能表示呵呵,无奈。。。。。。

御剑迎风 发表于 2017-6-30 08:15

双色小球 发表于 2017-6-30 07:46
如果对方辩友连最基本的的理念   目标监测是在全面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基本认同都没有,我只能表示 ...

你就是想告诉我们国家规范?这个认同都没有?何以见得?
剩下的几张ppt你们如何面对,如何解释?

御剑迎风 发表于 2017-6-30 08:17

surly 发表于 2017-6-30 00:03
我是反方辩手surly,请问152楼,目标监测的质量能肯定吗?请你举出实例,谢谢!

请见我方16楼回答,顺便提醒下问问题前先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

御剑迎风 发表于 2017-6-30 08:20

surly 发表于 2017-6-30 00:00
反方辩手请问正方辩手:高风险的地方从何而来,又要去往何处?

这个问题是我见过你们提的最犀利的问题{:1_17:}
188楼已经回答很好了

御剑迎风 发表于 2017-6-30 08:32

双色小球 发表于 2017-6-30 07:46
如果对方辩友连最基本的的理念   目标监测是在全面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基本认同都没有,我只能表示 ...

第一,我方3楼已经说了全面监测基础上应开展目标性监测,这个认同何以见得没有? 我在95楼也说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个“胜”,这个“寒”如何解释?
第二,你贴出来这几张图片是想表达什么意思,拜托,不要老让我们猜好不好。

wuzouyu1983 发表于 2017-6-30 08:38

本帖最后由 王小虾 于 2018-5-24 08:32 编辑

全面监测是全方位连续的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监测,主要有发病率调查和现患率调查方式。
发病率调查是对一定时期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特定人群中所有病人检测,病人在主要期间甚至出院后(如出院手术患者的监测)都被监测和监控,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可采用前瞻性,能早期辨认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并且能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现患率调查,利用普查或抽样调查方法,收集一个特定时期内,即在某一时点或或时间内完成有关实际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资料,从而描述医院感染及影响因素的关系。全院性的活动,增强临床工作人员医院感然知识,反复进行现患率调查,可以看出医院感染的长期趋势,可用于控制效果评价,所以,全面监测更符合预警

surly 发表于 2017-6-30 08:42

大家好,我是反方辩手surly,现对我方全面综合性监测举实例:2590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25908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医院感染率为3.27%;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率5.01%,不同季度的医院感染率不同;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发病率最高,占67.27%;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94%。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减少侵入性操作,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出版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而文中提到的前瞻性调查正属于全面监测的调查方法之一。

御剑迎风 发表于 2017-6-30 08:50

surly 发表于 2017-6-30 08:42
大家好,我是反方辩手surly,现对我方全面综合性监测举实例:2590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综 ...

终于看到你们贴出文献了,激动!
不过我要小小打击你一下了,这篇文章是对某个医院的感染情况进行描述性研究,就是纯粹告诉大家我院感染率是多少,那个部分感染发病率最高,以哪种病原菌为主。
对于调查方法的评价,不好意思,这个研究不涉及,也没有提到前瞻性调查更好

surly 发表于 2017-6-30 08:52

大家好,我是反方辩手surly,
现对我方全面综合监测的方法举第二个实例: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201 1年1-12月22 156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 156例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例数206例,感染率0.93%,医院感染例次数224例次(1.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76例次,33.93%), 血液系统(54例次,24.11%),上呼吸道(36例次,16.07%)为主,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07%.结论 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加大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力,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 施.出版源《中国医药》,这个案例分析可见全面监测的重要性。

wuzouyu1983 发表于 2017-6-30 08:54

御剑迎风 发表于 2017-6-29 21:18
“我就认为全面监测好”这不是你们霸气的宣言吗?事实胜于雄辩,哪个事实?
那48楼提到的问题你们是怎 ...

你们更霸气,罗列实例,感染暴发,全面性监测解释一下吧,暴发的实例不都是目标性监测吗,你们也解释下??

dufengxia 发表于 2017-6-30 08:57

御剑迎风 发表于 2017-6-29 22:15
哈哈,你是我方派过去的卧底吧
不知道你贴个题目,贴个截图,就想断章取义?
很不好意思,我把 ...

我是反方辩友dufengxia,您所得胡必杰教授的课件,请仔细看看整体,是因为全面性监测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一点问题,部分医院重视结果监测,而不是过程监测,并不是说要取消或说全面性监测不重要,也在课件中承认全面性监测法是目标性监测的基础,也同时指出目标性监测执行中的问题,也需要改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前的全面性监测大部分是靠人工查阅病例检查单到临床科室现场调查,而发展到现在又有多少医院还是单靠人工呢,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结合医院其他信息化系统,方便快捷的抓取数据,您在辩论中也提到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率降低就终止目标性监测,实际是这样的吗?贵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是多少,降低了,就不做这项目标性监测了吗,在188楼您也提到还可以通过综合性监测数据得到目标对象或高危因素;也承认面性监测法是目标性监测的基础,目标性检测法只是一个过渡阶段,从全面性检测法(资源、人力不足阶段,但是必须得进行)到全面性检测法(医院感染零发生),所以,不论目标性检测法实施多久,都是基于全面性检测法,也必将回归于全面性检测。有目标性检测法的地方,就有全面性检测法,但有全面性检测法的地方,不一定有目标性检测法。











双色小球 发表于 2017-6-30 08:57

本帖最后由 王小虾 于 2018-5-24 08:40 编辑

御剑迎风 发表于 2017-6-30 08:50
终于看到你们贴出文献了,激动!
不过我要小小打击你一下了,这篇文章是对某个医院的感染情况进行描述性 ...
如果前瞻性调查没有优势,文中为啥选择

surly 发表于 2017-6-30 08:59

我是surly,举第三例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及医师报告相结合的方法,统一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结果 2009-2011年共监测住院患者26 790例,发生医院感染780例、1042例次,感染率2.91%、例次感染率3.89%;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ICU;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占54.12%;医院感染中病原菌检出84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1.48%,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分别占30.58%、17.95%,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8.54%、14.76%、11.57%;在780例医院感染病例中,送检374例,送检率为47.95%;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0%敏感,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革兰阳性菌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较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出版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双色小球 发表于 2017-6-30 09:01

御剑迎风 发表于 2017-6-30 08:50
终于看到你们贴出文献了,激动!
不过我要小小打击你一下了,这篇文章是对某个医院的感染情况进行描述性 ...

这就是全面性监测的优势,如果你只有目标性监测,就最基本的感染率是多少都没法知道

御剑迎风 发表于 2017-6-30 09:04

双色小球 发表于 2017-6-30 08:57
旭果前瞻性调查没有优势,文中为啥选择

{:1_9:}{:1_9:}{:1_9:}{:1_9:}
哥们,你是没有做过学术研究吧,选什么方法是因为它能解决你的问题,不是说这个方法一定好
如果你想看目标性监测的文章,我推荐你阅读下列几篇文章,好好对比下就知道我为什么选这个方法,不选那个方法
张为华, 易光兆, 袁喆,等. 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分析. 重庆医学, 2011, 40(34):3457-3459.
晏玫.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在ICU病房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6):36-37.
郭丽珍, 雷风仙, 张丽平,等. 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9):1009-1011.

鱼儿飞 发表于 2017-6-30 10:36

本帖最后由 鱼儿飞 于 2017-6-30 10:38 编辑

自由辩论阶段结束{:1_28:}

各位辩友、会员:    早上好!    2016年西安年会的主题是“培养微生物思维,倡导精准化感控”;2017年杭州年会的主题是“懂感染,保安全,人人都是科学感控实践者”……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感控工作越来越重视多学科联动性,而且越来越重视科学性。为此,论坛“检验报告单解读”板块负责人“梦缘徽州”版主主动与辩论赛场联手,组织了一场——【微观世界|让更多感控人读懂检验报告】专项与辩论赛团队合作的辩论赛。这一期,就“预警医院感染宜采用目标性监测法,还是全面性监测法? ”展开辩论。这一次,尝试在检验人员中组织一场专项辩论赛,共有20人报名参加辩论赛,大家对这个话题充满了热情。现已完成了破题立论、攻辩阶段和自由辩论三个阶段,现就前几个阶段双方观点进行概括性总结:
【正方】:预警医院感染宜采用目标性监测1、开展目标性监测和干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有利于关注医院感染隐患;减少或降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监测资料,采取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2、目标性监测的优势就在于有针对性,减少人员花在监测上的时间,且有利于减少HAI率。3、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发现不同部位和类型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识别可干预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预警医院感染。4、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应”代表“应该及只准许”的意思。5、目标性监测是医院感染监测体系的发展趋势;目标性监测费用/效益比较高,效果往往事半功倍;目标性监测数据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收集和分析,质量高,有分析和研究的价值;目标性监测重在实时、动态监测,因而更适合院感的预警模型。6、目标性监测可以给临床医生精准治疗提供依据。7、目标性监测更能提高医院感染的发现率,为有效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更可靠的依据。8、单纯开展医院感染的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尚不能很可靠地获得医院感染相关信息;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在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研究方面 ,优于单纯开展医院感染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
【反方】:预警医院感染宜采用全面性监测
1、全面性医院感染监测是广泛的、全面的、整体的监测,才能做到全方位的把控和控制,更能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目的;已经开展2年以上的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但并不是说不需要开展全面性监测了;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能解决回顾性的全面监测不足;医院感染全面性监测更符合感染监测的愿景;目标性监测会有遗漏。2、全面性检测法不仅是目标性检测法的基础,更是目标性检测法的终极目标;医院感染的范畴不断在发展。3、医院应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故只有在全面性监测基础之上才能做目标性监测。4、全面监测是针对全院的、系统的、连续的监测方法,而目标检测则是针对特殊人群。5、全面监测可以了解全院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和指导,或给予有效的控制,并为制定计划和措施提供依据;目标监测是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对全院的感染情况和存在问题有了基本了解之后,为了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用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采取的某种特定监测。6、只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全面监测,发现各个科室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和有效的防治医院感染;全面性监测法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7、全面性监测有利于了解全院医院感染的整体情况、感染率、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提供所有感染部位和部门资料,预警医院感染,做到过程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通过院感监测系统等手段第一时间了解到病人的资料,具有连续性、全面性。

    本辩题对于双方来说,论据均较少,难度较大,但是实际中使用较多,因此可以结合实际进行辩论。明天进入总结成词阶段,期待大家积极讨论,总结经验,呈现一份完美的总结成词,大家加油!【建议】1.论述应层次分明:论点是什么?支持论点的论据是什么?要对应;2.论据的选择很重要,循证级别高的文献是引用的重点;


温馨提示:总结成词阶段将于7月1日,9:00正式开始,截至7月2日,8:59

鱼儿飞 发表于 2017-6-30 10:39


       2017年6月辩论赛
会员名姓名备注立场观点1观点2观点3观点4观点5参考文献/依据
楚楚动人y杨莲正方1开展目标性监测和干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有利于关注医院感染隐患。减少或降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监测资料,采取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3.4目标性监测的定义
草莓小花朵阎颖正方2目标性监测的优势就在于有针对性,减少人员花在监测上的时间,且有利于减少HAI率2015年郑州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结果
esuoting雷晓婷正方3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发现不同部位和类型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识别可干预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预警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静雨轩周谋清组长正方4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应”代表“应该及只准许”的意思。WS321-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4.5b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御剑迎风史庆丰正方5目标性监测是医院感染监测体系的发展趋势目标性监测费用/效益比较高,效果往往事半功倍目标性监测数据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收集和分析,质量高,有分析和研究的价值目标性监测重在实时、动态监测,因而更适合院感的预警模型
嘉嘉妈妈宋芳琳正方6目标性监测可以给临床医生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溜溜球2016邓银正方7目标性监测更能提高医院感染的发现率,为有效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任玲,周宏,郑雯,茅一平,《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法的对比研究》,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
15085262727陈超秘书正方8单纯开展医院感染的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尚不能很可靠地获得医院感染相关信息;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在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研究方面,优于单纯开展医院感染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现场调查数据
尺与寸杨文超正方9
 lurylwm罗丽正方10
wuzouyu1983吴邹钰反方1全面性医院感染监测是广泛的、全面的、整体的监测,才能做到全方位的把控和控制,更能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目的已经开展2年以上的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但并不是说不需要开展全面性监测了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能解决回顾性的全面监测不足医院感染全面性监测更符合感染监测的愿景目标性监测会有遗漏《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年初浙江省的案例
杨吉武杨吉武反方2
jasonhuang黄政瀚反方3全面性检测法不仅是目标性检测法的基础,更是目标性检测法的终极目标医院感染的范畴不断在发展手卫生、天花、呼吸机使用、2003年SARS事件、发明了第一支留置针“Braunüle”
王铮铮王铮铮反方4
喀喇沁旗张晓燕张晓燕反方5医院应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故只有在全面性监测基础之上才能做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springlily吴德丽反方6全面监测是针对全院的、系统的、连续的监测方法,而目标检测则是针对特殊人群
双色小球叶智颖反方7全面监测可以了解全院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和指导,或给予有效的控制,并为制定计划和措施提供依据目标监测是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对全院的感染情况和存在问题有了基本了解之后,为了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用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采取的某种特定监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surly胡茜秘书反方8只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全面监测,发现各个科室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和有效的防治医院感染全面性监测法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济南市2004-2006年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
dufengxia杜凤霞组长反方9全面性监测有利于了解全院医院感染的整体情况、感染率、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提供所有感染部位和部门资料,预警医院感染,做到过程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通过院感监测系统等手段第一时间了解到病人的资料,具有连续性、全面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
张霆张霆反方10

静雨轩 发表于 2017-7-1 09:06

   首先,非常感谢主持人的全程指导和对方辩友的精彩辩词!
    通过5天的唇枪舌战的辩论,让我们大家都对感染监测都有更深的见解:无论是为医院“0”感染的目标也好,还是为今后的预警监测提供依据也好,都希望我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越做越好,为患者医疗安全撑起一片蓝天!      目前,国家对医院感染越来越重视,医院重点部门的相关管理规范层出不穷,不断更新,随之而来管理范围和对象不断增加让我们院感人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好的执行,才能使规范落到实处,才能使我们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安全和满意。
   “预警医院感染宜采用目标性监测法,还是全面性监测法?”
    如果所有医疗机构的监测系统都能100%的覆盖,我们院感人能100%的执行下去,相关人员能100%的参与配合,我想今天这个辩题就不再需要争论。问题是我国医院众多,地区发展不均衡,人员配比不齐全,管控对象一直在增加,根本无法做到全面性综合监测,这是赤果果的现实问题!所以我方观点,预警医院感染宜采用目标性监测法。理由如下:
   1. 从医院感染监测体系的发展趋势来看:美国于70年代成立了由80所医院组成的全美医院感染监测体系(NNIS),1986年CDC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推荐并开展了目标性监测,每半年发布一次调查结果。1999年已有42个州285家医院参加了NNIS,2007年以来以目标性监测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国于1986年卫生部医政司首先建立了全国医院感染监测体系,覆盖17所医院和8个疾控中心,1992年发展到134所医院,主要发展模式参照了NNIS,先后进行了10多年的综合性监测,2000年前后开始向目标性监测过度,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均是采取目标性监测为主。
    2.从医院感染监测体系的特点来看:
   (1)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比较:全面综合性监测收集资料众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而目标性监测主要针对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院内感染疾病为监测对象,所达到的费用/效益比较高,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2)从数据分析角度来比较:全面监测由于没有调整危险因素,也没有考虑对病人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资料的分析阶段缺乏高效的说服力,如果横向和其它医院进行比较,则因为没有标准化感染率而缺乏可比性。目标性监测则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收集和分析,便于后期资料的分层分析,也利于资料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为评价危险因素提供较高的质量保证。
   (3)从时效性来比较:全面监测系统有一定的时效滞后性,很多病人出院后才能收集完整,因此是回顾性调查,对于收集的大规模资料无法有效分析,更难进行相关的预警评价。而目标性监测重在实时、动态监测,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可随时分析和调整策略,因而更适合院感的预警模型。(丁艳, 张皖瑜, 尹湘毅,等. 中、美、德三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体系的比较分析. 医学与哲学, 2007, 28(8):50-51.)
    综上,目标性监测具有投入少、见效高,数据准确可靠,时效性强的特点,非常适用于预警医院感染!
    当然,对于对方辩友提到的目标性监测覆盖范围小,可能会造成院内感染暴发情况,我们也想重申一下我们的观点和立场!
    首先,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的定义:目标性监测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因此,国家规范并没有严格规定目标性监测的具体范畴,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或者循证医学的证据来进行判别,是适应国内外形式发展的。关于如何定义高风险地方,高危因素,我方已在188楼进行阐述,这次再向对方辩友强调一下:(1)通过其他医院感染暴发警示来设定 ;(2)国家或其他省、市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水平来确立;(3)通过综合性监测数据得到目标对象或高危因素;(4)通过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分析总结得到目标。这体现出目标性监测对象并非一成不变,灵活机动的特点。对重点部门、特殊人群、特殊操作、细菌耐药等进行目标性监测,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经过各个医院实践和时间验证的。
    第二:对方辩友一直强调目标性监测会造成院内感染暴发。的确,院内感染暴发给每一个感控人敲响了警钟,也督促我们路漫漫其修远兮。然而,院感暴发真的是监测方法的问题吗?浙江HIV感染事件中,操作者明知一次性物品需“一用一抛弃”,但仍造成该事件的发生,请问这是院感培训不到位吗?是监测方法的锅吗?胡必杰教授在《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新思路》明确提及:“理论上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对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最有效,但是大量事例包括我国大宗严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显示,这种监测模式并没有发挥用。” 而“改变的监测方法是否会导致临床对医院感染管理的不重视和医院感染暴发不能早期发现? 答案是否定的。我国已开展过程监测和目标性监测的部分地区的经验表明,改进后的监测方法,配合教育培训和有效督查,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科学管理更加关注和重视。”
第三: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也没有完美无缺的方法。目标性监测和全面性监测都各自有适用范围,也具有一定的局限。但本次议题就是优中选优,选择更合适、更恰当的方法来推进院感监测,所以摆论据,讲道理,并进行多维度综合性评价才是硬道理。我方引经据典,一一论证自身优点,并通过对比分析提到目标性监测的种种好处。而对方已讲的目标性监测的两个“缺点”并非我方实质性的问题,我方已在进行了强有力的辩解,但我方180楼提到的问题对方从未正面回答,也从未进行过辩论。
    第四:对方辩友一直强调主观能动性,认为“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 一直“努力着,都在拼着。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努力做到医院感染零”。我方已在129楼提到,按照对方假定条件,还是导致暴发事件的出现,这是不是说明你们太理想化了?纸上谈兵容易,现实往往会给你一记闷棍,具体案例可参照我方16楼。
    最后,在截止时间对方终于拿出文献来进行辩解,但很不幸,这些文献都只是纯粹描述医院感染率、感染的部位分布以及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并未涉及到方法学的评价,也并未指出全面性监测更优。科学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选方法,而不是根据研究方法评价目的,这本身就犯了研究的大忌,也请对方好好琢磨这个问题。
      因此,我们再次重申我方的观点:预警医院感染监测更适宜采用目标监测法!
谢谢大家!
                                                                      正方全体辩友

surly 发表于 2017-7-1 19:30

反方总结陈词
尊敬的主持人、点评嘉宾、各位辩友、观众们,大家好!
      不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精彩。由主持人梦缘徽州发起的检验人员专项辩论赛——《检验师微观世界》,主题是:预警医院感染监测宜采用全面性监测法还是目标性监测法?
因为是检验人员的专项辩论赛,所以队友们只有利用下班的时间来搜集资料,在这过程中才发现,预警医院感染监测的资料并不那么容易找,尤其是文献,还有一些客观原因,原定一个组十个队员,最终从破题立论、攻辩阶段和自由辩论三个阶段,我方队友只有五个人在论坛发言,但是在组长dufengxia的带领下,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辩论赛。
      在此,我将反方观点总结如下:
      1、全面性监测是指长期的、系统的、全面的、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所有部位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等进行综合性监测。医院感染问题是在发展中逐步认识、深入和控制,也就是个长期的过程。最早记载是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病人衣服消毒,俄国外科医生皮罗果夫普说过:“从多年实践可以大胆地断定,大部分病人不是由于损伤本身,而是由于医院感染而死亡。”
         2、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性监测,早期发现各个科室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和有效的防治医院感染。当今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为进一步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有效应对可能的疫情,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的安全。2013年4月3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卫发明电【2013】7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作部署,坚持把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统一”的工作原则,按照“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和“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方针,扎实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工作,同时对相关医务人员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知识进行培训。
      3、全面综合性监测主要有发病率调查和现患率调查方式:(一)发病率调查是对一定时期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特定人群中所有病人检测,病人在主要期间甚至出院后(如出院手术患者的监测)都被监测和监控,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可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两种方式,它可提供本底率以及所有感染部位和部门的资料。前瞻性调查能早期辨认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并且能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回顾性调查是通过查看出院病历,发现感染病例及相关因素,省时省力。(二)现患率调查,利用普查或抽样调查方法,收集一个特定时期内,即在某一时点或或时间内完成有关实际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资料,从而描述医院感染及影响因素的关系。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耗资相对较少。特别是对缺乏条件开展感染监测的医院定期或不定期的现患率调查,可以了解某地区感染情况;全院性的活动,增强临床工作人员医院感然知识,反复进行现患率调查,可以看出医院感染的长期趋势,可用于控制效果评价。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回顾性调查及医师报告相结合的方法,统一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结果2009-2011年共监测住院患者26 790例,发生医院感染780例、1042例次,感染率2.91%、例次感染率3.89%;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ICU;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占54.12%;医院感染中病原菌检出84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1.48%,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分别占30.58%、17.95%,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8.54%、14.76%、11.57%;在780例医院感染病例中,送检374例,送检率为47.95%;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0%敏感,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革兰阳性菌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较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出版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从古至今,医院对医院感染一直有着长期的、连续不断的监测,而这一点非常符合全面监测的特点,目标监测是全面监测的发展趋势,而全面监测却是目标监测的基础,从各种资料显示全面监测也是每个医院不可或缺、必须使用的方法。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预警医院感染监测宜采用全面性监测法。
       对方的回答很精彩,在辩论阶段做得相当出色,但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指出对方辩友所存在的问题:1、情绪过于激动,礼仪欠缺,见于109楼、177楼;2、语言足够华丽但逻辑不足见于6楼;3、处处针对我方,说我方空口无凭,而我方并不是空口无凭,只是辩论的时间和队友们的时间都不是恰到好处,大家都是百忙之中抽一点时间来回复,根本没有时间上实例,这一点让对方误解,我方表示很抱歉。最后关于我方举的例子可以看一下我上面阐述的第3点,例子都是引用了我方全面监测的调查方法。
      不管是全面性监测还是目标性监测都是每个医院离不开的监测方法,让二者完善起来医院感染监测就会更完美!
      反方全体辩友感谢SIFIC、主持人、点评老师、对方辩友,谢谢大家!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2017年6月辩论赛】预警医院感染宜采用目标性监测法,还是全面性监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