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 发表于 2007-4-25 00:51

【转贴】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尿路感染为什么可获得良好疗效?

<p><font size="3">转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Vol 7:13.</font></p><p><strong><font size="4">湖北某市医院汪医师问:为什么尽管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发生率高,但为什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尿路感染仍多可获得良好疗效?</font></strong></p><p><font size="4"><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答:</strong>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社区获得性感染的80%以上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30%-50%。而目前国内各地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在这一情况下,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国内仍被广泛用于治疗尿路感染且常可获得良好疗效,许多医师对此感到非常困惑。</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临床工作中根据临界浓度(breakpoint)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是否敏感,临界浓度则主要是参考抗菌药物常用剂量在人体所能达到的血浓度结合抗菌药物对细菌的MIC来确定的。我国采用的是目前全球通用的临床和实验标准机构(CLSI)颁布的标准,即氟喹诺酮类对各类细菌的临界浓度为1-4mg/L。由于肾脏是氟喹诺酮类等许多抗菌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抗菌药物在肾组织中浓度远高于血浓度,在尿液中更高,如口服加替沙星400mg后尿液中峰浓度可达675mg/L,给药12-24h回收尿液的平均浓度仍可达60mg/L。因此尽管大肠埃希菌等一些细菌根据临界浓度被判为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但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肾组织和尿液中的浓度仍远高于其对细菌MIC值,可有效抑制细菌,因此部分患者有可能获得良好疗效。</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需指出的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尿路感染由于细菌耐药导致失败亦非少见,尤常见于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遇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失败,或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应根据药敏选用其他类别抗菌药物。</font></p>

木瓜 发表于 2007-4-26 03:09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zhangpian</i>在2007-4-25 19:04:57的发言:</b><br/>豁然开朗!木瓜不错!怎么给你投票啊?</div><p></p><font size="4">不用投票了。只要你能时常来光顾并参加讨论,这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了!!</font>

星火 发表于 2007-12-4 22:04

是否可以理解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只作参考?或与临床实际有差异呢?

xyk2000 发表于 2011-6-13 01:55

不错,学习下有不少收获。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尿路感染为什么可获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