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梦78 发表于 2009-6-6 11:08

医学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医学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1 论文写作的目的
1.1Publish or perish
对于真正的科学发现,国际科学圈内的共识是,不发表毋宁于让科学死亡。
邹承鲁院士:“实验结果只有在写成论文并发表后,才成为人类认识自然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2Becoming a better physician, better teacher, and scientist
对于好的临床医生,学术研究是更好地提高临床实践素质的基本保证—使自己更能分析临床难题、具有对病例更高的评价能力、掌握更新的治疗方法。写作本身是对学术研究的一个保障,这也是临床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
1.3 论文发表是学术性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从事研究职业的人员来说,任何专业地位的提升都离不开一定量的专业论著的发表。如何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是职业化要求的直接结果:晋升和评价工作的职业尺度。
1.4对医师,发表论文多少无疑也是个人在同行中提高自我竞争力的具体途径,尤其是对于医师这样需要极强专业性背景职业来说,发表高质量论文是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1.5 对教授,要保持长期处于专业或学科中学术带头人的地位,必须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通过研究和发表论文来保持自己的洞察力和对复杂事物抽提规律的能力,以促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提高,并通过发表来接受同行的评议,不断的发表体现其研究的领先性,而其发表论文的质量和发表的范围则体现其在行业中的声望。

星梦78 发表于 2009-6-6 11:09

2 论文写作
材料是基础,观点是灵魂,文字是外在表现;材料和观点是内容,文字是形式;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三者的结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1写作的准备
首先要拿定主意,即决定“写什么东西?”,也就是决定什么是你最需要写的东西(中心思想):你对某件事的看法?你的某项研究发现(初步、全部)?你一段特别实践的经验总结?
其次是整理素材。即围绕你写作的中心,将日常积累的相关素材(病例、实验数据等直接发现和相关文献等佐证材料)归纳总结,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找出核心部分,来确定你的文章中心思想所要报道的对象、范围和时程。
大量检索相关文献非常重要,要以批判的思维尽可能寻找否定自己中心思想的文献报道,以确定自己的“主意”是否有写作的价值?收集这样的素材是做好文章的必由之路。
几种有价值的快速检索工具
国际:Index Medicus (医学索引)及其网版MEDLINE(www.nlm.nih.gov),医学期刊在线(www.freemedicaljournals.com), Current Contents (即期目次),Webscience等。
国内: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国外医学(以上均根据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分册)、全国报刊索引(医学分册)等。
国内期刊集中的网站:www.chinajournal.net.cn, www.periodical.com.cn
第三是决定写作的形式如何表达,即用何种方式来表达你要写的内容,是研究论文?综述?述评?还是简讯?快报?是用中文写,还是用英文写?决定形式的主要依据是思路的原创性和支持的素材的多少,同时参考你拟定要投的刊物的投稿须知,对照要求对号入座比较省力。
一般刊物要求研究论文长度在4000-8000字左右(2-4个印刷页),4000字以内,可登研究简讯、快报,也有500字左右的消息、读者来信等。综述性刊物一般对综述没有长度限制,而是注重综述的全面性、权威性、系统性和先进性,要求作者具有所综述主题的相当研究背景。
第四是落实框架,即准备好提纲,进入写作阶段。注意:任何有理的论据都需要经过符合逻辑的排序,否则事倍功半。因而,在落笔写作之前,一定要把思路理一下,针对主题,理出一个符合逻辑的提纲轮廓来。
①可先把每个部分整理成短小的单元。
②仔细思考这些单元的表述次序;删去不必要的文字。
③通过副标题和分部表述目次,将性质相近的单元进行归并,理出总的提纲来。
2.2 医学论文写作的一般格式要求
对于医学研究论著,应了解和掌握《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Uniform requirements for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biomedical journals”), 基本上适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刊物的发表要求。
1978年1月,19家国际著名的临床医学期刊(例如British Medical Journal, Lancet,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American Review of Respirator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的编辑,在加拿大温哥华(Vancouver)集会,确定了向他们的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
1979年初,该统一要求以“国际医学编辑指导委员会”名义,首次公布了《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通称为温哥华宣言(或格式Vancouver Style)。至1997年,已修订5版,最新版刊登于Ann Intern Med 1997 Jan 1;126(1) : 36-47。委员会更名为“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已有500多家生物医学期刊宣布加入该组织,更多的期刊采纳此要求,成为刊物的出版格式。
2.3 医学论文的主要内容
2.3.1 标题页 包括题目(title)、作者 (author)、地址(affiliation)、脚注 (footnotes)等。
2.3.1.1题目 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要简明、专一而有信息性。
题目中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提供检索方便的特定实用信息,例如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结果等。
题目中尽可能避免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公式等。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或者120个英文字符(包括空格)。最好以主要结论为题目,少用“ ….的研究”
2.3.1.2作者 国际上对于作者的资格(authorship)有严格要求,应建立在是否实际参与以下工作为基础:
(1)课题的构思与设计,资料的分析和解释;
(2)文稿的写作或对其重要学术内容作重大修改;
(3)最后定稿而达出版要求。以上3项应全部具备方可作为作者。
仅仅筹集或提供资金,或收集资料者并不应当成为作者(可放在致谢栏中)。一般性地对研究小组进行管理者也不足以成为作者。稿件中与主要结论有重要关系的每一个部分,至少应有一位作者负责。
如果研究是协作的(集体的),那么必须列出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作者,而其他参加研究的人员应分别注明或说明,也可列在致谢栏中。
作者的排列顺序应由课题负责人或合作者协商决定。每位作者都应该参加研究工作,能就论文的内容向公众负责。无以上作者资格而列为作者,或仅为表示论文重要而把未参加工作的权威人士列为作者等,均视为科学的不端行为。
作者的写法
中国作者英文姓名的写法有不少格式。国标为姓名的首字母大写, 名连写。
《中国药理学报》规定姓全大写,名的第一字母大写,双名之间用短划连接。例如LI Ji-An. 这样好处是缩写时成为Li JA, 区分了单名(Li J),提高了检索效率。缺点是姓名顺序不符合外国人的习惯,外国人会以为是Ji-An L。
《亚洲男科学杂志》采用并调整了《中国药理学报》的规则,直接写为Ji-An LI, 较为完善。
2.3.1.3地址 (affiliation):是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部门。
有时候作者本人通讯地址有变迁,例如访问学者结束了访问、或进修人员回到原单位、或研究生毕业去了新地方。但无论如何,论文发表时的署名单位一定是从事此报道的研究工作时所在的单位。
因涉及知识产权的保密、归属等问题,因而,一般国内刊物要求投寄论文时,出示正规的单位介绍信(由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出具),以免日后纠纷。
2.3.1.4脚注(footnote)
标题页一般在左下方用横线划出一个区域,放脚注,内容可以有:
(1)研究获资助的经费来源,如基金 (fund)、赞助(financial support)等。一般要求给出基金的标准名称(中或英文)、项目号、年份等;
(2)作者(主要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简况;
(3)作者(主要是联系作者)的通讯地址和电话、电子邮箱等;
(4)一些文中自定的缩略语、简称、首字母缩略词等;
(5)其他需说明的事情。例如若本课题是某个大课题的子课题,对大课题的一些相关报道说明等。
2.3.2 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
2.3.2.1摘要 分成非结构式摘要(unstructuredabstract, 不超过150字)和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不超过250字)两大类。一般综述性文章的摘要多采用非结构式摘要,即陈述性摘要;而目前大多数医学期刊中的论著文章均采用结构式摘要。
摘要中应写明该研究或实验的目的(Objective或aim: why the study was done),说明你为何进行此项研究;基本的实验步骤,如研究对象或实验动物的选择,观察和分析的方法(Methods: what was made)。主要的发现,如有可能,应提供具体数据及其统计学意义(Results: what was found);以及主要的结论(conclusion: what was concluded),应是明确的、总结性的表述,而非含糊的、模棱两可的推论。
摘要应是对论文、报告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客观陈述。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其内容应包含与论文、报告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之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和术语。摘要要着重描述该项研究或观察结果中新的和重要的内容。
2.3.2.2关键词 摘要之前或之后(统一要求)应提供3-10个关键词(国际标准是3-8个)或短语,并逐条核实以便索引系统的编者将你的论文编入应见索引。
英文请采用《医学文献索引》(Index Medicus)(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撰)的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简称MeSH)中的规范术语。
中文对应采用MeSH中文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所编)和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颁布的《医学名词》。如果MeSH中没有恰当的新词,可直接采用新词做关键词。
关键词一定要选用MeSH最新版本。例如脑缺血,现用brain ischemia,   不再用cerebral ischemia; 心脏肥大,现用cardiomegaly,不再用heart hypertrophy,丝裂霉素用 mitomycin,不再用mitomycin C等。
不要用不够专一或太泛的词做关键词,例如“有机化合物”(应该用具体的化合物名称);“药用植物”(应该用具体的植物名);“实验动物”(应该用具体的动物名);“细胞研究”(应该用具体的细胞株名)等。
不要使用自定的缩略语、缩写字作为关键词,除非是MeSH中公认的专有缩写字,例如DNA。
2.3.3 正文 包括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
2.3.3.1引言 (introduction) 应概述本项工作的研究或观察的理论基础,给出简明的理论或研究背景。关键的是必须在引言中非常明确地给出本项工作的目的,所有引言中使用的素材都是围绕着提出本工作的目的而展开的。
不管你列举了多少别人做的工作,都必须非常逻辑地说明你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这也是设立引言的根本目的。通过引言,一般就能看出你的idea的创新性如何。
2.3.3.2方法(methods)
(1)应明确描述观察或实验对象的选择,如患者(应表明实验过程是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例如是否符合社会事业机构或地区性人体实验委员会所制定的道德标准,或者是否符合1975年制订、1983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不要使用患者的姓名、缩写名和医院的各种编号,有关实验之前应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书等)。
实验动物:应提供动物的级别、动物饲养许可证号、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关于爱护和使用实验动物的准则等。目前我国规定公开报道的研究成果,使用大鼠和小鼠必须是二级以上,即清洁级以上动物才有效。一级(普通级)只用于教学,不能用于科学研究。
由于年龄、性别和种性的描述往往不够清楚,作者应明确而公正地表明他们为什么包含在一个实验报告中。作者应该说明如何或为什么一个实验采用的是特别的方式,例如,作者要解释为什么只采用了某一年龄段的对象或者为什么没有采用女性对象等。
要避免使用“种族” (race)的字眼,代之以“民族”(ethnicity)或“种群”(ethnic group)。一定要明确给出例数、性别、年龄、实测体重及范围。
(2)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都应有详细描述,例如实验用的药品和仪器,括号内应注明规格(如分析纯还是化学纯)、批号、型号、制造厂家 (manufacturer)名称(而非提供者 provider,一般不要写某某人提供的试剂等)、厂址(交代城市名即可)等,以便他人能重复实验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应列举建立方法的参考文献,并做简要描述(不需全部重复描述)。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 的方法,要说清楚采用此方法的理由,这些方法的限度应给以评价。对所有采用的药物和化学试剂,要准确地记载它们通常使用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
(3)使用国际非专有药名(通用名称)而不是代号或商品名,例如“卡托普利”,而不是“开博通”;“普萘洛尔”,而非“心得安”; “依那普利”而非“MK-422”;“依地酸”(edetic acid),而非 EDTA; “卡西霉素”(calcimycin),而非“A-23187”等。当然,有时候可以在括号内注出其商品名或商标名。
不常见的药名,特别是新近上市的新药名,首次出现时应注上英文名,以避免不同的译名带来的混淆。
注意:通用名应全部小写,句首时才大写。例如雷尼替丁 ranitidine, 卡托普利 captopril;而商品名或专有名则首字母在文中总是大写,例如Zantac,Capoten。
(4)给药的途径和剂量一定要写清楚,动脉内注射 ia,脑室内注射 icv,灌胃 ig,肌内注射 im,腹腔注射 ip,静脉注射 iv,口服 po,皮下注射 sc, 符号不能搞错。
剂量表述用每千克(/kg)而不是每100毫克等(对于小鼠也是),液体浓度用每升(/L)而不是每毫升(/ml)。/d表示每天,/a表示每年(而不是/yr)。
注意:按体重计算的药物剂量应以“g(mg)•kg-1•d-1”或“g(mg)/(kg•d)”表示,不应写g(mg)/kg/d。
Bid 一日两次,tid 一日三次,in vivo 体内,in vitro体外, et al 等等(指人), etc 等等(指物)。
(5)药物、试剂浓度及各类生化指标使用法定单位的基本原则是:当其相对原子量(Ar)或相对分子量(Mr)已准确测得时(如各类电解质、维生素、糖类及其代谢产物、脂类及其代谢产物、非蛋白类含氮物质等),均应采用“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以mol/L,mmol/L(10-3),µmol/L(10-6),nmol/L(10-9),pmol/L(10-12) 等法定单位表示。
(6)所有研究对象的科学名称首次出现在文中应给全,例如微生物、植物、动物,其拉丁全名要给出。一般种名首字母大写斜体,属名小写斜体,鉴定者标记名大写正体。
例如:Macaca mulatta恒河猴;Panax quinquefolium L. 西洋参;Arstragalus aksuensis Bge. 新疆黄芪;Helicobacter pylori幽门螺杆菌
(7)放射性核素或元素符号均用正体且首字母大写。核子数应标在元素符号左上角,如14CO2 .当有必要标明受激态时,可将受激态符号标在其右上角,如 NO* 表示电子受激态。
对于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直接在标记物前使用方括号标示。例如: urea, [α-32P]ATP(not α-T32P), sodium formate (不是标在sodium之前,而应靠近取代的母核)。
(8) 统计学方法,总的原则是,应该详细交代以证明结果,并让有素养的读者能够通过原始数据,核实报告的结果,所以应尽可能以数量来描述所见,还应注明测量误差的恰当指标,或注明不确定性,如列出可信区间。应避免仅仅依靠统计学的假设性试验,例如只报道 P 值就不能体现重要的定量信息。
对实验对象的合格性应进行讨论。详细注明实验的随机性。描述实验方法中的盲法及其成功之处。应记载观察中的丢失情况,例如动物的死亡数。
研究设计和统计方法的参考文献应尽量采用标准著作,并注明被引证的页码,而不是采用报道设计和方法的原著文献。所采用的通用计算机程序应描述其特征。
一般应给出观察对象的例数和观察次数。一定要交代清楚 n=? (多少并且是什么。是动物数,还是细胞数,还是实验的次数?)   
注意:只有同类的数据才可被平均。一般要求是平均数±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过去简写SD, 现规定为 s) 尽量不用标准误(standard error, se),除非是进行不同群体间均数的比较。
统计学中的术语,如“正常”(normal)、“显著”(significant)、“相关”(correlation)、“样本”(sample)、 “随机”(random,表示随机化设计)等,不宜作非专业性应用,即没有做过统计学处理,就不要在文中随便乱用,尤其是“显著增高”或“显著减少”这种话 。
统计学处理必须根据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并且一定要明确交代具体方法,例如, t 检验,是组间还是配对?
半数有效剂量(ED50),或半数致死剂量 (LD50)或半数抑制剂量( IC50)等,应有95% 可信限的报道,并且相比时,应使用加权概率分析 (Bliss and Finney法)。
P>0.05 表示差异无显著性, (一般指小的样本),但并不意味着一点没有差异。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的显著性; P<0.01已表示差异有统计学的非常显著性,一般不必要再去强调P<0.001,甚至于P<0.0001的非常非常非常的显著差别。
许多作者习惯于认为统计差异显著才有意义,一味追求报道统计显著性,做出不显著的结果就很丧气。却忘了反过来想一想统计差异不显著的意义。医学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大剂量与小剂量的疫苗接种对人工免疫防疫无显著差别而使免疫接种简便可靠。
片面追求 P 值,忘记了实践中实际结果差异的重要性也是不足取的。例如:实验组均降压5mmHg左右,比起对照组来说,差异可以是非常非常显著,但从临床效果来看,高血压病人血压下降5mmHg没有实际意义,在此, P 值虽然很小,不能说明你的药物有用。因为你忘记了设阳性对照,即和已知降压有效的药物进行比较。
早在1979年, 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主编 Dr Stephen 就写道“Few things are more dispiriting to a medical editor than having to reject a paper based on a good idea but with irremediable flaws in methods used.” (Altman DG. The scandal of poor medical research. BMJ 1994; 308: 283-4),很少有比这样的事更让一个医学编辑丧气的了:虽然一篇论文的立意很好但却因为方法学存在不可挽救的缺点而不得不退稿。可见,研究方法是多么重要!
2.3.3.3结果(results)
按逻辑顺序,在正文的表、图中描述的研究结果,不要再在正文中用文字重复描写表或图中的全部资料,只重点描述或总结重要的观察结果即可。
凡用文字已能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表和图;如能用表则不用图。文中不需要重复描述数据,只需强调或摘述其主要发现。不要同时用表和图重复同一数据。
对结果的描述应说明在作用靶点的实质表现上,而非表和图的表象上。例如,不要大段描述你的发现是某某药使某某曲线左移了还是右移了,而应描述左移或右移代表的实际意义的变化,例如收缩加强了还是减弱了,因为药物并非对曲线有作用,曲线反映的是药物对靶点的作用。
结果中的数据,尤其是对照组,应该尽可能给出原始的绝对值数据,而不是全部只报道相对百分率的变化数据。这样,可供有能力的读者进行对比分析。
有效数字:测量数据不能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例如:仪器的精密度是个位有效,意味着十位是准确的,个位是可以波动的估数,那么你报道的数据没有必要到小数点之后一位或两位。
有效数字的修约原则是:四舍六入五进单。并且,修约只可一次,不可连续。例如:12.35&reg;12.4,12.45 &reg;12.4;12.349 &reg; 12.35, 不可再到12.4。
注意:使用12.4 mm不要使用0.0124 m,使用 5 &micro;mol/L不要使用 5 x 10-6mol/L,使用3%-8% 不能使用3-8%。使用(4±8) nmol/L或 4 nmol/L±8 nmol /L不能使用 4±8 nmol/L。家兔2.5 kg和2500 g的意义不同, 后者指精确度为1 g。
照片必须质量好、清晰度高、对比度强烈。最好请专业的摄影师帮助拍摄。许多作者往往在整个实验中都非常重视试剂、仪器等的品质,而在最后关键的结果需要留下照片,却马虎从事,自己拿个傻瓜机就拍了,以至于照片模糊不清,不能达到出版的要求而被退稿。
能使用彩照的不使用黑白照片。避免用彩照翻拍成黑白照片。
注意对于显微照片, 一般除注明放大倍数外,应有同照片同时拍摄的标尺刻度,以便参照。
照片中的箭头指示、数字、符号、字母等,必须在图注中详细说明,不得有遗漏。同时,要说明是否染色,什么方法染色,放大倍数多少,使用的仪器等。
对于一张有代表性的照片,必须还要说明是代表了多少样本的多少次实验的结果。照片必须做好备份。
文中表述的次序一般使用阿拉伯数字:
    建议用                        不用
1                           I 或一
1.1                          A 或(一)
1.1.1                          (l)
1.1.1.1                          (a)
2.3.3.4讨论 (discussion)
着重讨论该研究中新的和重要的发现,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不要过细地重复已在引言或结果中详细描述过的数据或其他资料。讨论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对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推理,提出设想。注意尊重前人及他人的研究,慎用“领先”、“首次”、“发现”等字。
讨论不要做成文献综述,重复引言中的工作。在讨论部分中应记载研究发现的含意及其限度,还应包括这些发现对将来研究的意义。应将本文观察的结果同其他有关的研究联系起来进行讨论。
研究结果要与研究的目的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要回答自己的结果能否很好地满足引言中提出的研究的目的的要求?所以应避免不成熟的论断,避免做自己的资料不能充分支持的论断。避免在工作尚未完全完成时就提出或暗示要求首创权。如理由充足,可以提出新的假说,但应恰如其分,如情况合适,可提供推荐(suggest)意见。
讨论在结语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结论,从自己的结果出发,对自己的研究目的作出“是什么”或者“是怎么样”的论断,证明了什么就是什么。
要尽量避免使用含混不清的词语,例如“可能”(possible)、“也许”(perhaps)、“大概”(probably)、“或许”(maybe)、“好象”(likely)等等。如果对结论没有把握,那就说明你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证实你的结论而不是现在就进行推论。
例如,一般作者往往使用A的条件得到了B的结果,结论时就喜欢武断地说B是A的必然结果。这是不全面的。从逻辑上讲,你还必须同时验证了没有A就得不道B之后,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讨论中可能涉及到结论(conclusion)或结语(summary),一般不要用“小结”一类字样。
2.3.3.5致谢 (acknowledgment)主要补充说明
(1)因参加一些工作而又不够成为作者的人需要致谢;例如曾给以一般性支持的科室领导人等;
(2)技术性帮助的致谢;
(3)经济和物质上的资助应给以致谢,并注明资助的性质;
(4)能发生利益冲突的经济关系。
在知识信息方面为论文做出贡献,但又不够成为作者的人,可在致谢中提及他们的姓名,以及他们的工作和贡献,例如“学术性指导”、“研究计划的重大评论”、“收集资料”、“参加临床试验”等。
致谢必须得到本人的同意,方可刊登其姓名。作者应负责征得每一位致谢者的书面同意,这样,读者可根据这些来推断论文中资料和结论的可靠性。
2.3.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公开文献。同类的内容,应尽量选择近期的研究成果,避免引用过老的文献。
参考文献的编号应按照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排列,在正文、表格和插图说明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号码,用阿拉伯数字加括号表示,仅在表格或插图说明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根据该表格或插图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顺序确定其编号。
参考文献的格式应采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中的格式,期刊名称的缩写也照此方式。
应避免使用摘要作参考文献。“未发表的观察结果”和“个人通讯”,虽然是文字资料,也不能作为参考文献。上述内容可用括号插入正文中以做参考。尽量避免使用内部资料和教科书。
已被期刊接受,但尚未刊出的论文,可做参考文献。在使用时应注明期刊名称,后用括号注明“印刷中”(in press)。引用已投出但尚未被正式接受的稿件,所引用的信息应在正文中列出,并用括号注明,属于未发表的观察资料,不能作为正式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亲自对照原文一一核实。
参考文献的写法
期刊引文(articles in journals)
(1) 标准期刊引文(列出所有作者,若作者超过6人,列出6人,后加“等”-et al):多数国外期刊要求全部作者。
Qian J, Zhou CH, Qian Z, Nan FJ, Ye QZ. Development of a K562 cell-based assay for screening anticancer agents. Acta Pharmacol Sin 2001; 22: 821-6.
(2) 机构作为作者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Uniform requirements for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biomedical journals. Ann Intern Med 1997; 126: 36-47.
(3)无作者
Cancer in South Africa . S Afr Med J 1994; 84: 15.
(4)论文非英文(刊物非英文),但有英文题目。
Branje JP. Protocollaire toxicology. Pharmaceutisch Weekblad 2000; 135: 1689.
(5)卷有分部
Ozben T, Nacitarhan S, Tuncer N. Plasma and urine sialic acid in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Ann Clin Biochem 1995; 32 (Pt 3): 303-6.
(6)期有分部
Poole GH, Mills SM. One hundred consecutive cases of flap lacerations of the leg in ageing patients. N Z Med J 1994; 107 (986 Pt 1): 377-8.
(7)有期无卷
Turan I, Wredmark T, Fellander-Tsai L. 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Clin Orthop 1995; (320): 110-4.
(8)无期无卷
Browell DA, Lennard TW. Immunologic status of the cancer patient and the effects of blood transfusion on antitumor responses. Curr Opin Gen Surg 1993: 325-33.
(9)书和其他专著(Books and other monographs)
Ringsven MK, Bond D. Gerontology and leadership skills for nurses. 2nd ed. Albany (NY): Delmar Publishers; 1996.
(10)引用书中章节的
Milton AS. Prostaglandins and fever. In: Sharma HS, Westman J, editors.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 v 115. Brain function in hot environment. Amsterdam: Elsevier; 1998. p 129-39.
(11)学术会议论文集
Kimura J, Shibasaki H, editors. Recent advances in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EMG and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1995 Oct 15-19; Kyoto,Japan. Amsterdam: Elsevier; 1996.
(12)学位论文
①Kaplan SJ. Post-hospital home health care: the elderly's access and utilization . St Louis (MO): Washington Univ; 1995.
②刘慧青. AngⅡ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化合物EXP-2528的保护作用(博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山东大学;2005
(13)专利
Larsen CE, Trip R, Johnson CR, inventors; Novoste Corporation, assignee. Methods for procedures related to the electrophysiology of the heart. US Patent 5 529 067. 1995 Jun 25.
(14)报纸文章
Lee G. Hospitalizations tied to ozone pollution: study estimates 50 000 admissions annually. The Washington Post 1996 Jun 21; Sect A: 3 (col 5).
(15)印刷中的资料(谨慎使用)
Peshin SS, Lall SB, Gupta SK. Potential food contaminants and associated health risks. Acta Pharmacol Sin 2005; 26: in press.

星梦78 发表于 2009-6-6 11:10

2.4 关于综述(review)
文献综述是作者针对某一专题,亲自收集、阅读一次性文献资料后,有目的地将众多分散的一次文献资料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归纳,编写而成的专题学术论文。
写好综述的基础是“文献”,“综”指全面分析综合,因而针对主题,应尽可能地收集和掌握全面的文献;“述”指评述,对文献要消化吸收,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路,有层次地予以归纳和分析,才能写出一篇好的综述。
综述既可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某一领域的进展,也可以是某一专题的一个侧面。关键是要体现创新的思想,要选择国内外最新的、重要的选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基础和成果,最好具有实用的价值,有指导性,才是好的综述。
一般小综述为4000-8000字(国内),大综述(国外)一般在2万字以上。
写综述的注意事项:
(1)正确理解综述的特点:综述既不是原著,也不是简单的文献报道,要把不同作者的研究成果熔于一炉,并作分析评论;介绍文献必须如实,并注明文献出处。
(2)综述必须论之有据:介绍原著必须忠实于原著的事实,让数据说话,对外文资料的翻译要准确,认真消化提炼,是艰苦的再创造过程。切忌文献堆砌,更不能把国外的一二篇综述改头换面,剽窃为自己的综述。
(3)综述内容一定要新:除了写一点必要的历史背景外,重点是介绍新知识、新发展、新技术、新经验,因而文献一定要新,并且有权威性和代表性。

星梦78 发表于 2009-6-6 11:10

3 论文发表
3.1 投稿(submission of manuscripts)
投稿时必须附有由全部作者签名的说明信。内容包括:
(1)说明该文是首次发表还是重复发表,或已将其中某一部分投寄到别处。
(2)声明可能导致权益冲突的经济关系或其他事宜。不少刊物都有作者版权转移给刊物的声明,以便刊物制作电子版本或其他使用时,不必再向作者购买著作权了。作者必须表示接受刊物刊登的这些声明。
(3)声明原稿已经所有作者阅读认可,所有作者均符合作者资格;
(4)注明负责与其他作者联系修改稿件、校对清样等事宜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地址等;
(5)注明稿件属于该期刊的哪一类文章以及是否愿意支付版面费用等。
3.2 关于首次发表和重复发表
对于同一项研究的结果发表一次以上,尽管所用词句不尽相同,通常被认为是重复发表。包括有些论文中的研究工作已在其他已发表的论文中报道过,或者在已投给其他刊物被考虑接受的论文中描述过。对于这样的论文,大多数期刊不愿考虑发表。
但是,这一做法通常不排除考虑发表已为另一家期刊所退稿的论文,或已发表过初步报告的完整报告,这种初步报告包括以摘要形式发表,或学术会议上报告过而未在会议录或类似出版物上全文发表,则可以考虑发表。
学术会议的新闻报道通常是允许的,但这类报道不可太详细,如果由记者写成,一定要亲自过目。学术方面的新闻报道不能附加资料和有关图及表等。
作者在投寄稿件时,应向编辑部充分说明全部的投稿材料和以前的可能会被认为是首次或重复发表的相同的、或非常相似的报道情况。这些材料的复印件应主动随同原稿一起寄给编辑部,以便有助于刊物对这些材料做恰当的处理。
如将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论文中的科学信息,由新闻媒介发布出去,被预先透露给公众,也是违反许多期刊的规定的。在个别情况下,向公众透露危害健康的有关资料以引起警惕,也要经过与编辑部的协商并得到同意后,上述论文中的有关材料才可以做初步透露。
下列情况下用另外一种文字,再次发表在我国被认为是正当的,但要看各刊的具体规定(在国外被认为是科学的不轨)。
(1)应使用两种不同文字的期刊编辑对同一原稿用两种文字发表一事有充分了解,其中负责第二次发表的编辑应当得到该文首次发表的复印件,再次发表可以是正当的。
(2)首次发表的优先权应得到尊重,再次发表应在首次发表后两周以上。
(3)再次发表的论文应面向不同的读者,而且不是单纯的翻译本,通常译成缩写本发表即可。
(4)再次发表的版本应忠实反映首次发表论文的资料和论点。
(5)在再次发表的论文的标题页,应采用脚注向读者、同行及文献检索机构表明,该文已经编辑,即将平行发表。面向全国的读者,同时应说明本文与首次发表的论文中材料和论点相同。该脚注的恰当写法是:“本文是根据[期刊名称和详细出处]首次发表的研究结果而写成的。”
国际上的惯例是一篇研究论文绝对不允许同时投往不同刊物,只有在一种刊物不用而退稿之后才能投往另一刊物。 把一篇论文加以改头换面再重新投稿,或把相同的数据,特别是图表,在不同研究论文中多次使用,或把一套数据采用不同组合方式以多篇论文的形式发表,都是变相的一稿两投,这些做法都是违反科学道德规范的,都是不能允许的。国际上也有人称之为“自我剽窃”。
最近一位美国科学家在投出一篇论文之后,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问题,于是又补充了一些数据,并把修改过的论文投到另一刊物,后来两篇论文都被接受发表。被发现后,这两种知名刊物都决定今后再不接受这两篇论文全部作者的任何稿件。
3.3 论文被刊物拒绝的最常见理由(Trisha Greenhalgh. How to read a paper: The basics of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London: BMJ Publishing Group,1997 )
(1)研究并未关注重要的科学问题;
(2)研究并非原创--也就是他人已有相同或相似的报道;
(3)研究并未真正验证作者自己提出的假说(目的);
(4)进行的是相同目的但类型不同的研究;
(5)实际操作的困难使得作者偏离初始合理的研究方案;
(6)样本数太少或严重不足;
(7)实验条件控制不好或控制不充分;
(8)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对或不够妥当;
(9)作者未能公正客观地从其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
(10)存在值得注意的利益冲突(例如,某位作者或资助者可能会从论文发表中获得经济利益而使文中出现显而易见的不受防范的偏见);
(11)论文语言写作和表述太差,使读者难以理解。
选择刊物:每一种刊物对论文形式都有其习惯做法,对某一刊物投稿前务须仔细阅读刊物的投稿须知,严格按照要求编排你的文稿。这样做可以大大节省审稿时间,加快论文发表。
刊物水平一般反映发表论文的水平。不同水平刊物对论文的要求可以相差甚远。一篇被高水平刊物拒绝的稿件可能会被较低水平的刊物不经任何修改而接受发表。
向高水平刊物投稿,由于经过本领域内高水平审稿人审稿,审稿意见一般切中要害。根据审稿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不仅对提高论文水平大有好处,对提高作者的科研水平也是很有益的。
审稿与修改
自己 → 导师、同事、同行 → 编辑部编委
认真修改论文,反复磋商、推敲,使论文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对文稿要反复阅读,“勇于忍痛割爱,删除每一句中多余的字”。论文寄出之前至少修改三遍。最好定稿时再看一遍,防止发生遗憾。标点符号亦应引起注意!
文字表述要自然流畅、朴素真实;层次分明、逻辑合理。
英国The Lancet(《柳页刀》)杂志提供审稿人审阅论文时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1)论文讲述的主题值得研究。
(2)论文中的假说是否表述清楚。
(3)我所知道的最重要的文献研究已被引用。
(4)提供的信息是新的。
(5)研究设计是合理的。
(6)方法学的交代足以用以评估。
(7)讨论述及系统和随机误差的缘由。
(8)结论能够被提供的数据支持,并能准确反映论文的内容。
3.4 期刊介绍
3.4.1国际知名医学期刊集中的网站: www.freemedicaljournals.com
3.4.2国际知名的医学核心期刊—主要是指依据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收载进美国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 体系的期刊,在不同的领域(category)进行排序,每年依据IF提供期刊年度引文报告(JCR)。例如国际药学药理学核心期刊榜。医学(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加药学总的约800家,被公认为是顶尖的医药核心期刊。
3.4.3入选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Index Medicus(医学索引,网络版是 MEDLINE)的期刊,这是公认的国际常用医学核心期刊。我国有将近50种医学期刊入选。
3.4.4入选荷兰医学索引 Excerpta Medica 的期刊
一般国际大刊均已成为周刊或半月刊,基本上都有独立的网站,如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http://content.nejm.org);The Lancet (www.thelancet.com),British Medical Journal(www.bmj.com);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http://jama.ama-assn.org);Blood等。
3.4.5 SCI收录的 5968种刊物,中国大陆入选SCI的期刊70种,生物医学期刊仅几种,入选的医学期刊主要有: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报,IF 1. 125)
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IF 0.459)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亚洲男科学杂志,1.096)
3.4.6我国国内的医学期刊大约有400种
3.4.6.1全国性期刊(由全国性学会或中央部委主办)。例如:中华系列(61份),例如《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等;还有中国系列如《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中国药学杂志》、《中国生化药物杂志》等。
3.4.6.2地方性期刊(主要由地方政府所属单位或学会主办)。例如:《上海医学》、《上海针灸杂志》、《天津医药》、 《山东医药》、 《齐鲁药事》、 《辽宁医学杂志》、《中原医刊》、《河南中医》等。
3.4.6.3 大学学报(主要由医科院校主办)。例如:《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报》等。
关于中文医学核心期刊,可查阅(1)北京图书馆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收录的期刊榜;(3)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编撰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收录的医学类核心期刊;(4)标注入选“中国期刊方阵”的医学期刊;(5)山东大学核心期刊目录。

szwuxl 发表于 2010-1-21 11:39

回复 4# amber78
下载学习了,对今后的论文发表会有很大帮助的。感谢分享!

jyzmx 发表于 2010-1-23 16:44

谢谢老师,学习了收藏再学习.我正在学习如何写论文呢,真是雪中送炭!请问老师如何文献检索?比如说要想看看《中国感染学杂志》如何操作?

爱心洋溢 发表于 2010-3-18 15:42

多谢提供.很好的资料.已收藏再学习.

开心小不点 发表于 2013-1-17 15:01

近期正在写论文,不知道如何下手,阅读了,非常感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学论文的写作与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