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流感疫情,医务界沉着“应考”
6年前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突袭,曾经让我们措手不及。战胜SARS疫情,我们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当年医务界惨痛的经历,被记忆、被反思,才有了国家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及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巨大改观。面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在新一轮考验面前,我们将如何应对?本报驻广东记者采访了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肖正伦教授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所长何剑峰。论坛报:甲型H1N1流感与SARS在传播方面有何异同?
何剑峰:这两种病都是新的传染病。在传播方面其相同之处是,SARS与新型甲H1N1流感(以下简称H1N1)传染源都是病人,其传播途径均为经呼吸道,通过飞沫传播,SARS还可以通过气溶胶进行传播。两者易感人群相同,人类都没有相应的抵抗力。
不同之处是,从主要流行地区看,SARS主要在城市,而H1N1没有地区差别;SARS病毒感染后潜伏期通常是4~5天,H1N1是7天;传播力SARS相对较弱,而H1N1很强,H1N1感染人数目前已经过万例,而SARS感染者全球是8000余例;SARS相关冠状病毒有高致病性,而H1N1较低;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毒力强,而H1N1弱;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后主要是下呼吸道——肺部受累,H1N1主要累及上呼吸道。
另外,今年流行的H1N1是一个新型流感病毒,可有隐形感染,有健康带菌者,带菌者在发病前一天就有传染性了,因此防控存在一定难度。
论坛报:医院防控H1N1传播应该重点加强哪些方面?
肖正伦:医院防控的重点是建立发热门诊和医务人员的防护。其他环节上要注意病人的分流、隔离、运送,以及住院病人的管理。每家医院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预案。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认真做好不同场所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论坛报:对于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是否相同?
肖正伦:不同科室应有所区别。现在国内虽然没有出现H1N1大流行,但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不能松懈。已经收治病人的科室要做好特色防护,要“全副武装”。总之,医务人员要有自身防护的意识,严格按照有关规章的要求执行。
论坛报:SARS流行期间曾有人强力推荐美国的传染病防控措施,此次美国的H1N1防控措施是否得当,其疫情持续加重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有何借鉴?
何剑峰:我并不认为美国的防控措施更好。美国目前的防控策略可以说是“外松内紧”。所谓“外松”是由于没有在口岸加强检疫,对H1N1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没有隔离,于是疫情不断加重。但美国对病毒的控制、有效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很重视,抓得很紧,即所谓“内紧”。美国的医疗资源比其他国家都强大,比如其磷酸奥司他韦(达菲)的储备量可覆盖其人口的1/4。美国现在的做法是,既然在源头上很难控制了,就加紧对药物和疫苗进行研发,做好应对流感更大流行的准备。
中国目前还未出现本地H1N1流行,病例都是输入性的,但要重视以下几方面:
①围堵,比如广东的港口多,海岸线长,人员进出量大,要尽可能地在口岸进行围堵(检疫),减少“种子入侵”(传染源进来);
②做好应对发生本地H1N1传播的准备,既然“种子”已经进来,就要做预防其播撒的长期准备;
③适应不同的形势,加强应对措施,包括发热门诊的建立、针对H1N1药物的储备、个人防护用品的准备等;
④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信息应公开透明。
以上措施如能落实,至少能延缓出现本地H1N1传播的速度。
儿科医院防控:北京儿童医院的预检分诊制度
儿童是H1N1感染的高危人群,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感染H1N1后预后更差。在H1N1流行期间,北京儿童医院作为儿科专科的三级甲等医院,在接诊和防控工作中有什么特别的考虑?记者走访了北京儿童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董丽娟。
董主任说,为保障大多数患儿的安全,该院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预检分诊制度,对来院就诊的任何一名患儿均进行就诊前的筛查。在患儿家属来到分诊前台时,护士就会询问其病史,让发热患儿到单独区域测量体温。测体温的专区护士要询问每一例患儿的流行病学史,根据情况再次分诊,若有可疑病例就去隔离区接受进一步检查。为了防止这些发热患儿的交叉感染,测体温专区设在了通风良好的位置,而且要求患儿之间距离相隔在1米以上,该专区也加强了物表的清洁消毒频次。
董主任介绍,发热患儿进入内科诊室后,诊治医师还会仔细询问患儿的流行病学史,进行“二次筛查”。一旦发现该患儿属于可疑感染者则“就地隔离”。问诊该患儿的医务人员也将一同隔离,不再接诊其他患儿,等待进一步排查。
董主任还提醒,婴幼儿及有慢性疾病的患儿,除了应减少外出和少去人口密集、通风条件差的公共场所外,也应尽量减少去医院就诊时的逗留时间。该院血液、内分泌、肾脏、心脏等专科的门诊都有预约挂号,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患儿及家属在医院等候的时间。去医院就诊时也推荐患儿戴上口罩。但是戴口罩对年龄较小的患儿有现实的困难,因为口罩的尺寸大小及儿童本身特点等都会降低儿童对戴口罩的依从性。因此,患儿及家属在候诊时应尽量在空气流通处等候,在室内等候时也尽量保持与他人间隔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常聪)
特殊门诊防控:美国CDC发布门诊透析中心防控指导
在H1N1流行期间,对已经感染或疑似感染H1N1、同时又需要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应该如何进行特殊防护?美国CDC在一般医院内感染控制指南的基础上又发布了在门诊透析环境中如何有效进行感染控制的附加指导。
1. 透析患者若满足H1N1隔离预警的标准,如果其症状尚不严重至需要到更高级的医疗机构就诊,仍可以在门诊透析中心接受治疗。在这些患者到达透析中心时(或之前),应对其进行分类。有症状、发热性呼吸疾病(体温高于37.8℃)者若有以下症状之一,鼻漏、鼻塞、咽痛、咳嗽,则应单独接受透析治疗。
2. 如果可能,尽量让透析患者戴口罩,在单独的房间里关门接受治疗。用于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提供透析治疗的乙肝透析室不应该用于这些患者的单独透析治疗,除非这些患者本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就呈阳性,或透析中心没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
3. 如果没有单独的房间,疑似或确认H1N1感染患者应该戴手术口罩,在房间的角落处接受透析治疗,尽量远离其他患者,与其他患者至少保持6英尺以上的距离。如果透析中心有多个满足H1N1隔离预警标准的患者,那么应该考虑将这些患者集中治疗,并且为其提供透析治疗的医护人员也应被排在同一轮班(shift)。
4. 在治疗这些患者时,如果需要靠近其6英尺以内,医护人员应戴护目镜或面罩、N95口罩、手套和穿防护服。在离开透析中心之前应该丢弃口罩、防护服和手套,并且严格执行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者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消毒。
5. 对于透析中心的所有患者,治疗用品在使用后只能供使用过该用品的某个患者继续使用;使用完毕后应该丢弃。在应用于其他患者之前,治疗用品必须被严格消毒。
6. 其他仪器例如用于查看医疗图像的电脑,也应该专用于某个患者,如果需要用于其他患者,之前也应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7. 在上一个患者离去后、下一个患者来之前,也应遵循相关标准对治疗室环境进行消毒。
8. 以上预警措施在患者可疑症状开始后7天或症状消失后24小时都应维持。(宣宣 译)
http://www.cmt.com.cn/article/090528/a090528a0602.htm 学习北京儿童医院预检分诊的做法,对来院就诊的任何一名患儿均进行就诊前的筛查。在患儿家属来到分诊前台时,护士就会询问其病史,让发热患儿到单独区域测量体温。测体温的专区护士要询问每一例患儿的流行病学史,根据情况再次分诊,若有可疑病例就去隔离区接受进一步检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