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监测不合格该怎样处理?
请问各位老师以下问题:1.内镜消毒剂浓度监测不合格处理方法?
2.内镜监测不合格的处理方法?
请老师指教,谢谢! 消毒剂浓度不合格立即更换。内镜监测不合格可能的因素就多了。人为的因素可能会占主要原因。 1、消毒剂浓度不合格,内镜消毒效果肯定达不到要求;
2、查找消毒剂是否为合格的消毒剂,相关证件有无?
3、如消毒剂是合格的消毒剂,就是消毒剂使用时间过长,导致浓度降低,更换消毒剂,监测浓度,消毒后内镜再次监测是否合格? 消毒剂监测浓度不合格,分析原因,如是使用几天的消毒剂(不能超过最长更换期限),前面监测都合格,应立即更换,说明清洗后内镜没有干燥等导致。如是刚刚更换的消毒剂浓度不合格,应立即监测原液,如还是不合格,说明产品质量问题,应更换批号,同时报告购入部门。
内镜监测不合格,分析原因,内镜清洗消毒不到位,这是主要原因,其次还要排除试管、人员操作等环节污染。 以上老师分享的内容很好,对我们工作很有帮助!从多方面查找原因并做好整改! 同意4楼楼主建议,个人认为内镜清洗不到位,是主要原因,其次还要排除试管、人员操作等环节污染。 1.内镜消毒剂浓度监测不合格处理方法,分析原因,更换消毒液;
2.内镜监测不合格的处理方法,分析原因,老师们已经分析了,整改,再监测整改效果。
首先需要进行跟因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措施,整改后重新进行采样监测,不合格继续寻找原因,如果合格需要继续跟踪。 路过学习了,谢谢各位老师的分享! 明玥 发表于 2016-12-10 10:09
消毒剂监测浓度不合格,分析原因,如是使用几天的消毒剂(不能超过最长更换期限),前面监测都合格,应立即 ...
同意明玥老师观点,分析原因,消毒剂不合格是使用中的,还是原液,其原因不同,处置方式也不同。
操作环节也很重要,也排除,总之从多方面调查不合格原因。
加强清洗力度同时,更换新且合格消毒剂。谢谢{:1_17:}! 谢谢各位老师的热心指导!非常感谢! 复制了专家意见:
★(1)人员因素:清洗、消毒过程中各环节消毒人员操作不规范,特别是初洗未按规范进行充分刷洗;
★(2)物料原因:清洗消毒产品、用物不合格;
★(3)设备原因:清洗消毒设备(包括干燥设备)的自身污染和程序设置不正确;
★(4)水质量不达标:末洗水质量不达标、过滤芯未定期更换;
★(5)内镜本身结构的特殊性与破损:消化内镜管道狭长和破损等多种因素容易形成生物膜, 加大了清洗、消毒难度,导致消毒失败而导致监测不合格;
★(6)中和剂使用不规范:采样时未规范使用消毒液适用的中和剂,例如:用生理盐水采样会造成假阴性情况发生,影响监测结果;
★(7)送检不及时:采样后到监测时间>4小时;
★(8)采样过程或检验过程不规范:采样或检验过程中未严格无菌操作造成采样液、试管、注射器等被污染;
感谢分享,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