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就在你身边!—12月1日官微已推送
本帖最后由 荷儿 于 2016-12-1 17:00 编辑艾滋病就在你身边!
携手抗艾,重在预防!
What can I do ? &What can we do?作者:丁韧(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审稿:刘欢(SIFIC科普团队大众健康与传染病组)
背 景2016年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明确今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意在说明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入新的攻坚阶段,预防是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携手并肩,群策群力,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以实际行动遏制艾滋病流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导语
1981年的12月1日,世界上诊断第一例艾滋病病例。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输入性病例,1988年12月1日,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诞生。近三十年来,人类对艾滋病的研究与防控一直在进步!关于艾滋病,人们已不再陌生,但恐惧却从未消除,仍存在着许多对艾滋病的误解,同时,一些青少年和民众不清楚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防护方法,加之深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导致艾滋病病例的增长速度依然让人触目惊心。
每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中国高校已成为艾滋病的多发地带”“高中男生确诊艾滋”类似种种报道,心情真是无比的痛心和沉重。而作为一名感控人员,在医院看到我们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承担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更是觉得责任重大。
携手抗艾,重在预防今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提出:预防是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防大于控!那么作为一位公民(社会),一位普通母亲(家庭),一位医务工作者(医院),一位感控人员,我(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公民、吃瓜群众:1.多途径关注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艾滋病的发病情况、研究进展;了解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知识,不盲目恐惧。相关研究表明目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体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三种,所以,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正常的学习、工作接触是安全的。
2.洁身自好,注意个人卫生,远离毒品,杜绝不安全性行为。应该尽可能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刀和其他锋利的器具等。
3.正视艾滋病患者,不歧视不侮辱,鼓励艾滋病患者积极生活。
第二,母亲、家长:
1.如果是一名身患艾滋病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应主动寻求医疗机构的帮助,积极阻断,以下几种措施可以降低母婴传播的概率:抗病毒治疗;剖腹产。目前医学上通过母婴阻断技术,可以让艾滋病感染者生下健康的宝宝,这些宝宝又被称为“无艾一代”。“无艾宝宝”出生后,只有在替代喂养可接受、可行、可负担、可持续和安全的情况下,才应避免母乳喂养。如果替代喂养不能实现,建议在婴儿6个月后停止母乳喂养。
2.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作为家长,应做好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与教育。在孩子明确性别意识后就要开始进行生理卫生的教育;青少年时期,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健康性教育;大学时期,要教育孩子慎重交友,自尊自爱,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普及一些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关心、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因为他们是孩子,还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所以,要从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做起!
3.建议学校开展生理卫生、性教育、艾滋病等相关知识教育。有统计表明,90%以上大学生认为学校向学生讲授艾滋病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医务工作者:
1. 医者仁心,减少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侮辱,满足感染者的医疗服务需要。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的普遍可及。让艾滋患者获得应有的生活、治疗权利。
2.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在诊疗过程中做好职业防护,防止职业暴露。万一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应积极进行局部处理并及时上报。
3.医务工作者亦要不断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带头向公众普及艾滋病常识,消除公众的偏见与恐慌心理,给艾滋患者营造宽松的舆论、生活环境。有调查表明,艾滋病知识,尤其是非传播途径知识对于消除恐惧、反对歧视有重要意义。
第四,医院感染防控人员:
1.为临床医务人员的安全保驾护航,制定并指导医院职业防护措施与方法,每年开展职业暴露应急演练与培训,不断强化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水平,减少职业暴露。
2.指导临床做好艾滋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工作,协助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家属正确处理和消毒患者的血液体液及生活物品等。
3. 家属或陪护万一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喷溅到伤口,应正确指导暴露后处理程序。立即用流动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再用0.5%碘伏等消毒液消毒。再逐级上报至当地疾控中心,根据评估情况尽快在最短时间内服用预防性药物,并做好血清学的追踪检验。
结束语艾滋病不仅是一种传染病,更是一个国际公共卫生问题。恐惧往往都来自于对事物的无知,让预防艾滋病知识在学生、民众中有效传播,从我做起,从我们做起,以实际行动遏制艾滋病流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参考文献:1、申元英,李丽娟等,云南省某校南亚留学生与国内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状况调查,医学与社会,第28卷 第2期,2015年2月2、秦家碧,杨土保,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4期3、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央视网、腾讯网等等图文编辑:小小牧童审稿:高晓东 马嘉睿
加油! 路过学习乐,谢谢老师的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