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为难! 根据疫情进行及时科学的调整防控策略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很好的实际检验。 我倒是觉得严防死守未必有错!原因有二:
1、某种疾病流行的初期(比如SARS),致病力、致死率,甚至病原体不明的情况下,严加防范是对所有人负责。
2、现在的防控措施只是在疾病流行暴发时正常启动了应急预案,并不为过。我们平时很少真正启动所谓应急预案,很多时候应急预案做出来只是用来摆样子应付检查,一旦启动,大家还真不习惯。现在这样虽然耗费了人力财力,但我认为值得!绝不能再像SARS时期,付出那么多生命的代价! 12# zjhu
赞同版主的看法。我国之所以要进行强有力的防控,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口众多、密集;农村生活习惯问题(人、禽、畜共居共享生活空间);治疗药物储备量少;研制疫苗的能力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否应注意避免把强有力的防控变成错误的防控? 防范甲流怎样严格都不过分
出处:慧眼识天下精彩视频论坛 作者:上等流 时间:2009-05-21 11:34:43 作者:黄莹
不论从科学角度,还是从法律角度,或是从中国的特殊国情,从目前的防控效果看,中国政府的措施都是合理而必需的。
自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蔓延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及时而严格的防范措施。然而,这些措施遭到部分国家的非议。疫情发源地墨西哥就是“不满意”的国家之一。据报道,墨西哥近日拒绝出席在上海举行的食品展览会,“以此抗议中国不当对待(指隔离医学观察)墨西哥旅客”;加拿大政府也“凑热闹”,扬言将向世贸组织投诉中国,因为中国禁止从北美一些国家进口猪肉;不少西方媒体和学者批评中国政府过高估计了疫情的严重性,美国塞顿霍尔大学卫生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黄延中说:“中国正在给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制造麻烦,危害到本已伤痕累累的经济。”世卫组织最近表态则全面反驳了这些说法,表示支持中国采取的迅速行动。该组织驻中国代表韩卓升说,中国的反应是“正确”且“透明”的。
一些国家官员在疫情正盛的时候拿防范措施到位的中国说事,其奇怪表态耐人寻味。从科学角度说,对于这次疫情的流行病理及严重程度,各方信息至今仍具有大量不确定性。世卫组织专家预言“疫情可能超过SARS”,而美国专家提醒说“目前没有任何疫苗可以防治”。由此,防患于未然,总胜于事后弥补,何况中国已经出现了确诊病例。
从法律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做更是无可厚非。中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要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选择怎样的防控措施是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以内的事情。在疫情极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中国依法做出的行为,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对包括甲型流感在内的任何传染性疾病必须从严防控。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医疗设施及资源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同时,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及密度也使得病毒的大规模扩散存在更高的风险。一两个潜在患者如果引发传染,极易造成“甲流”大规模流行,甚至带来更多死亡。世卫组织曾警告说,流感在医疗系统健全的国家可能只会造成“中度”影响,但在那些医疗系统不健全且缺少必要药品的国家,却可能是“灾难性的”。
可以认为,世卫组织是以客观的态度,以全人类的安全为出发点说的这番话。在此情况下,部分西方人士随意批评别国的防范措施,显然缺少对别国政府和民众的应有尊重。而SARS的惨痛教训不容遗忘,痛定思痛使中国政府建立起一套抵御疫情风险的防控体系。中国政府、医疗机构、媒体及专家学者等,正以专业精神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即便相关措施真如某些人所言的“过于敏感”,那也是对被隔离者本人的一种负责,对13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负责——日本之所以在东亚引起公愤,即因其疏于对潜在患者进行隔离,而导致流感扩散他国。
从目前防控效果看,中国政府的措施也是合理而必需的。习惯对别人指手画脚的美国,一跃成为全球受“甲流”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6年前中国抗击SARS被指行动迟缓,如今处理“甲流”行动迅速又被批“反应过度”,总之“中国的鸡蛋就是有骨头”。缘此,我们没必要对西方的一些非议过于在意。 最近有许多人讲,按照美国的状况,和普通流感差不多啊。但是我有个疑问,为什么墨西哥在初期死亡率那么高?是否当时当地的医疗条件或药品供应不够充分导致?这也与我国广大偏远地区情况类似,如果没有达菲,这次的流感会是什么状态?
我觉得,目前我国对内防扩散,对外堵输入的路子还是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的。
那么,下一步该如何走呢?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