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医杨育正:患癌后对医院管理的思考
台湾名医杨育正:患癌后对医院管理的思考2016-10-12 A- A+
生病让我深刻感受到,病人在接触高水平医疗前,更需要的是体贴温暖的态度、真诚的尊重和关怀。如果没有能力和信心把自己的医院变成病人就医最好的选择,我如何能代表这家医院去面对病人?
我深刻感受到,病人住进医院后,在接触高水平医疗的治疗前,更需要的是体贴温暖的态度、真诚的尊重和关怀。病后,我不断勉励同人,我们除了在医疗设备和技术提升上做努力,更要把这里变成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让病人也如我们自己人一样,在这里能够放心、安心就医,这才真正算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
QQ图片20161012115725.jpg
生病让我深刻感受到,病人在接触高水平医疗前,更需要的是体贴温暖的态度、真诚的尊重和关怀。如果没有能力和信心把自己的医院变成病人就医最好的选择,我如何能代表这家医院去面对病人?
寻求最好的医疗资源和自己最信赖的医疗团队,是每个病人就医的基本权利。但对于一所医院的管理阶层,特别是身为“院长”,任何医疗选择都无法单纯只代表个人,而必须考虑到医院最大的利益及角色。
在疾病面前,我们这等被视为“医院高层”的分子,反而可能失去一般人享有的“选择权”。
决不带着院长头衔到他院治疗
在我的副鼻窦肿瘤病理切片出炉之前,必须动大手术的扁平细胞癌可能性尚未排除。一旦真的需要动大手术,不仅必须长时间地治疗、恢复,生命也可能立即受到威胁;为了寻求最合适的医疗,我也不排除需要转至他院动手术。当时我脑海里做出的第一个决定是,如果我因此必须到他院就医,将立即辞去上任93天的马偕院长一职。
我向我的同人们表示:“我绝对不会带着院长的身份,到别的医院做治疗。”
过去,医院不是没有主管阶层因患癌而悄悄到他院寻找更为信任的治疗的前例,我个人觉得,作为一个“病人”,这是人之常情。但我身为代表马偕医院的最高主管,生病时,若对自己服务的医院都没有展现出信赖,如何面对每天那么多到马偕医院就医、把健康托付给我们的病人和家属?
这或许并非妥帖的做法,我也不认为要成为每个人比照的标准,因为事实上,各医院的发展确实各有专精。但我对自己服务的单位表达忠诚的观念,或许承继自先父,当年父亲罹患甲状腺癌住院时,仍在台北市市长任内,因并发骨转移需要动手术,当时为了选择医疗团队也是斟酌再三。
但若真是扁平细胞癌必须做的大范围颅颜手术,台湾能够处理的医疗团队确实屈指可数,其中,长庚医院在该方面表现是极为杰出的。
在我病后,与我家有三代交情,也曾在马偕医院任职的长庚医院耳鼻喉部头颈部肿瘤科主任陈一豪医生曾来探望我,也表示愿意为我动手术。某大医院甚至有人预言:“杨育正会来我们这里治疗。”
为“癌症不代表绝症”做最佳注解
我坦承,自己内心天人交战。在医疗专业上,我相信老同事陈医生的团队会为我的疾病创造最佳的治疗成果。但在另一方面,我心里有个声音提出反对:“如果没有能力和信心把自己的医院变成其他病人就医最好的选择,我如何能代表这家医院去面对病人?”
所以我只有两个选择:要不就是以“院长的身份”,在自己的医院动手术;要不就是以“一般病人的身份”,选择去他院就医。如果是后者,那即表示自己将卸下院长一职。
所幸老天垂怜,病理报告出炉,不是这种最为困难也最棘手的癌症,而是内科治疗即可处理的B细胞淋巴癌。马偕医院的医疗团队们也展现了优异的医疗水平,在医疗方向或判定上都与世界上最新的观念同步,协助我一次又一次渡过了难关,充分为“癌症不代表绝症”做了最好的注解。
全方位提升医院治癌设备
患癌倒是令我对医院的规划及重点发展有了与就医病人家属最感同身受、切合需求的感触。在病程告一段落后,我便与团队着手规划提升及弥补马偕医院在癌症照护上的缺口,投资建设当代最好的两床碘131 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兴建更温馨、高质量的癌症日间照护中心。
碘131 病房,专为甲状腺癌病人而设
碘131 病房是专为甲状腺癌病人设置的。过去马偕接收这类病人,都必须转到他院。这些病人其实为数不多,投资这个病房,几乎注定是无法回收成本的,然而,它却是一所医院在癌症照护上不应缺少的一块。
由于接受放射性碘照射治疗的病人,全身都会带着放射线,相关的排泄物、衣物,甚至病人本身,若没有办法确定放射线已消退到安全范围,一旦流出或与外界接触,会有辐射污染的风险。
但在碘131 病房里,病房完全隔离,护理人员以自动送药系统送药,不会接触到病人;病人的排泄物也会集中收集、储存,待放射性自然衰退到安全范围后再做处理。病房还设有监测系统,病人只要站在病房内的仪器前,即可扫描侦测身上的放射线量,同步传输到护理站。
该病房在2013 年年底完成后,我们医院立即有一名癌症科的医生使用了。照护病人如员工,也让员工不幸成为病人后,能以我们的医院作为治疗的第一选择,这是我督促自己努力的方向。我很庆幸,这位医生不必面临与我相同的难题。
骨髓移植病房,弥补硬件缺憾
马偕医院无论成人或儿童癌症的血液肿瘤内科治疗,成果一直极为优异。但若病人的状况需要进一步做骨髓移植,由于院内一直没有规划骨髓移植的空间,便不得不将病人转至他院。
当我对我们的血液肿瘤科医生林炯森说:“我们来把骨髓移植病房盖起来吧!”已进入中壮年的55 岁的林医生又期待又怕受伤害地回应:“院长,不要再戏弄我啦!”
林医生之所以会出此言,是因为他为了发展骨髓移植,已经准备了15 年之久,从还是满头青丝的少年郎就带领此领域的团队进修学习,可等到了已冒出白发,一身功夫都还没能派上用场。
而在这期间,医院对于年轻医生的相关技术训练也从未间断。
万事早已具备,迟迟欠缺硬件病房设施这个“东风”。但这一次,我不让医生再由黑发等到白头,更不让他们一再满脸抱歉地请病人家属转院。骨髓移植病房已开始动工,预计2015 年年初就会完成(原著完成于2014 年10 月——编者注),相信林医生领导的马偕血液肿瘤科骨髓移植团队,能成为十八般武艺皆完备的顶级团队。
癌症日间照护中心,体贴、便利又温馨除了医疗设备、技能之外,对于长年都要进出医院,化疗期间更是把医院当家的病人和家属,还需有体贴、便利与温馨的环境。于是一个环境良好、服务时间弹性的癌症日间照护中心,已成发达地区癌症医院的趋势。
现在许多化疗已发展为门诊治疗或一日住院,但病人不是仍得花一天时间来住院,就是得请半天假到门诊注射、观察,因为门诊五点后就关门,设计不够贴心。
为了腾出一个空间做癌症日间照护中心,不仅集中治疗、空间人性化,也能提供晚间注射。我们的行政团队在我所倚重的张文信副院长的带领下,绞尽脑汁,让台北、淡水空间大挪移:先把淡水呼吸照护病房区扩大,再将台北的呼吸治疗中心整并到淡水,空出来的地方就是将来的台北癌症日间照护中心。
即便牵一发动全身,工程浩大,都必须做到。让癌症病人日后甚至可以正常上班,晚上下班后再来医院化疗,更有助于让癌症成为可以兼顾生活质量及生活秩序的慢性病。
把顶尖的设备及环境建置到位,自然能吸引一流的人才投入,让马偕成为“最好的医院”汇集的聚落。癌症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最大的祸首,提供最完备照护能力及配备的医疗机构,才具有一流医院的资格。
让“自己人”也能安心治疗
患癌给了我许多生命价值的启发,也指引了我在医院经营、管理上的方向,让马偕医院不仅是病人医疗的最佳选择,更要让我们自己上上下下的员工及亲属,一旦有医疗需要时,也能毫不迟疑、安心选择自己的医院治疗。
我也不讳言,因为身份特殊,在马偕一切的治疗和照护,都是最体贴、最及时的。但生病让我深刻感受到,病人住进医院后,在接触高水平医疗的治疗前,更需要的是体贴温暖的态度、真诚的尊重和关怀。病后,我不断勉励同人,我们除了在医疗设备和技术提升上做努力,更要把这里变成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让病人也如我们自己人一样,在这里能够放心、安心就医,这才真正算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 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医院流程、服务上的缺陷,提倡换位思考其实就是站在病人角度看问题、做事情,设流程,提供更好服务。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受益了! 细度之后感触颇多,真希望有更多的医院管理者看到,规划的时候不要一味向钱看,只知道要临床体验患者,改善患者体验。其实顶层设计更重要。 这是一个院长发自肺腑的办院理念,大陆莆田系的办院理念?~~~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换位思考,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医院流程、服务上的缺陷,提倡换位思考其实就是站在病人角度看问题、做事情,设流程,提供更好服务。{:1_14:}{:1_1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