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虾 发表于 2016-7-6 23:49

感染病例漏报统计

我院感染病例漏报的核查方法是去档案室按各个科室总病例的百分之一抽查病例,核查是否漏报,且计算漏报率是以漏报份数除以抽查份数乘以百分之百计算的,请问老师,这样的抽查方式科学吗?漏报率计算是否准确?谢谢

感控雏鹰 发表于 2016-7-7 07:48

在没有上信息系统的情况下貌似只能这么做了,如果病案不多的情况下,核查样本越多越好,不知道贵院的规模?个人感觉百分之一有点少了哦,另外建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比如说根据病案号等等,避免随意抽取,保障结果的有效性

小猴子波波 发表于 2016-7-7 07:55

没有信息系统,此项工作确实很难,建议,病案室有管理系统,可以每月从病案室要全院数据,把院内感染诊断的数据调出来,在结合实际报卡,没有重合的就是漏报的,这种平方法虽然也有漏的,但相对靠近医院实际情况。

人言者 发表于 2016-7-7 08:04

我院暂时也没有信息系统,但我们坚持每份病历都看,得出的数据才真实可靠,就是辛苦一点。

窗边的小豆豆 发表于 2016-7-7 08:18

别的先不说,老师这个漏报率的计算方法不对吧,应该是漏报例数除以实际上报数+漏报数

路在院感 发表于 2016-7-7 08:21

老师那你抽查完是如何登记的吗?

HASYGGK 发表于 2016-7-7 08:26

没有系统只能这样,按照监测规范计算公式计算就行了。

利箭 发表于 2016-7-7 08:33

没有院感软件的支持,漏报率要达到准确很难。

baihehua 发表于 2016-7-7 08:42

本帖最后由 baihehua 于 2016-7-7 08:44 编辑

卫计委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
6.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 年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5年3月31日

附件6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2015 年版).
一、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
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 (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00%
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二、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
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 █(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00%
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
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00%
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
定义: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与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 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100%
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和某种特定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定义: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数占同期调查中应实施手卫生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数/同期调查中应实施手卫生次数×100%
意义:描述医务人员手卫生实际执行依从程度,反映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七、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定义: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全身给药)患者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全身给药)患者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00%
意义:反映医院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管理情况。
八、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定义: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
计算公式:(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100%
意义:反映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
九、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定义: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发生在Ⅰ类(清洁)切口,即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的手术切口的感染,包括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是指发生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占同期接受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发生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同期接受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100%
意义:描述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频率,反映医院对接受I类切口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管理和防控情况。
十、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定义: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占同期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同期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100%
意义:反映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及管理情况。
十一、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定义:使用血管内导管住院患者中新发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频率。单位:例/千导管日。
计算公式:(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例次数)/█(同期患者使用@血管内导管留置总天数)×1000‰
意义:反映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十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定义:使用呼吸机住院患者中新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频率。单位:例/千机械通气日。
计算公式: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呼吸机相关肺炎例次数/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机总天数×1000‰
意义:反映呼吸机相关肺炎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十三、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定义:使用导尿管住院患者中新发导尿管相关泌尿系
感染的发病频率。单位:例/千导尿管日。
计算公式:(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导尿管
相关泌尿系感染例次数/同期患者使用导尿管总天数×1000‰
意义:反映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yanghongmei 发表于 2016-7-7 08:45

院感监测无信息化,每年抽查某个月的全部出院病历来做漏报率。

良龙马 发表于 2016-7-7 08:53

      我院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核查方法是:去档案室按各个科室总病历的百分之十抽取病例,核查是否有医院感染漏报,且计算医院感染漏报率的方法是:医院感染漏报率=漏报病例数/(上报病例数+漏报病例数)*100%计算的。

guozhihua 发表于 2016-7-7 09:21

老师这个漏报率的计算方法肯定不对啦,抽查完后登记感染病例,可能存在于不同的月份,然后逐一在相关的月份内查询是否上报。医院感染漏报率=漏报病例数(指没有上报的)/(登记的感染病例数)*100%计算的。

斌子 发表于 2016-7-7 09:49

窗边的小豆豆 发表于 2016-7-7 08:18
别的先不说,老师这个漏报率的计算方法不对吧,应该是漏报例数除以实际上报数+漏报数

同意老师的说法,非常正确!

自然风光 发表于 2016-7-7 14:24

无院感信息系统工作起来尤为费力,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去病案室翻阅病例,也只能是个大概的数字。期盼医院尽快安装信息系统!!!

规则从实路来 发表于 2016-7-7 15:02

每个月抽10%归档病例查漏报{:1_1:}

焚膏继晷 发表于 2016-7-7 15:20

计算公式上面有老师点出了。、
只抽查1%的病历是不是少了点,代表性不强吧!
我们医院也是抽查10%的。

恬美 发表于 2016-7-7 16:27

我们要求是一般临床科室抽查率≥10%,手术科室要≥20%,重点科室100%调查,如像ICU、新生儿监护室

疯狂的吗啡 发表于 2016-7-7 16:35

抽查的方式一般来说比例不少于5%

红番茄 发表于 2016-7-7 16:49

我院暂时也没有信息系统,原来我们坚持每份病历都看,得出的数据才真实可靠,就是辛苦一点。现在工作量太大,看不过来,只能抽查加科室上报啦

laq 发表于 2016-7-7 16:52

应该是漏报例数除以实际上报数+漏报数,但是我觉得抽查的份数有点少,不知道贵院的规模?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感染病例漏报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