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葛主任读文献“系列讲评之——马里兰州门诊血透中心HCV暴发调查
本帖最后由 gemao 于 2016-6-29 01:20 编辑文献来源:Rao, A.K., Luckman, E., Wise, M.E.,MacCannell, T., Blythe, D., Lin, Y… Wilson, L.E.(2013). Outbreak of hepatitis Cvirus infections at an outpatient hemodialysis facility: The importance ofinfection control competencies. Nephrology Nursing Journal,40(2), 101-110, 164.
2009年3月, 马里兰州一家血透中心在进行内部审查HCV筛查结果时发现,至少5例患者HCV抗体从阴性转为阳性。这些发现立即报告给马里兰州卫生部门,随后该州卫生部门和CDC、巴尔的摩市卫生部门对该中心进行调查。
该中心是医院附属的门诊血透中心,有37个血透单元分布在3个治疗区域,有170个病人。工作人员包括20个技术人员和7名护士。典型的工作日中每班病人与技术人员之比3:1,病人/护士比 12:1。血透班次为 周一、三、五三班,周二、四、六两班。病人在每周固定时间进行血透,通常血透单元也固定。护士和技术人员每月在不同区域轮转,但不会整个团队轮换。每个工作人员每个月都会与不同的工作人员和病人工作。根据马里兰州护理学会的认定,技术人员负责进行病人护理,包括血透时给病人抽取使用肝素和生理盐水,进行动静脉造瘘和人造血管的通管,并连接血透导管。
采取的调查措施:1.流行病学调查: 病例发现 在2007-2009年在该中心进行血透的病人,根据该诊所提供医疗记录和州病毒性肝炎监测网中HCV监测数据作为这些病人感染状况的基线。对2009年4月现有的和正在进行治疗的病人进行HCV检测。该中心从2009年7月-11月加强每月HCV抗体筛查。
2.病例定义:
[*]易感人群 包括调查期间的所有可用的检查结果中HCV抗体阴性;
[*]感染病例 在基线时HCV抗体阴性,但以后出现HCV阳性,或HCV-RNA阳性;
[*]既往感染病例: 在进入该血透中心之前或当时检查HCV 抗体阳性;
[*]中间状态病例: 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一条:在调查期间没有进行HCV抗体检查;缺少基线数据,但后来的HCV抗体阳性;没有任何HCV抗体的记录;HCV抗体阳性结果后出现HCV抗体阴性。
[*]可能感染源头病例:既往感染病例或者记录HCV抗体阳性缺少基线检查的中间状态病例。
3.暴露评估,检查可能的感染风险因素 4.实验室检查:CDC肝炎参考实验室进行HCV病毒检测和分型 5.排班、时间表、血透床位安排6.感控措施检查
本帖最后由 gemao 于 2016-6-29 01:34 编辑
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7年9月-2009年8月,共有248名患者在该中心接受血透。HCV检查149人,其中85人属于易感人群,8名感染病例,56名既往感染病例。其余99人属于中间状态病例。其中66人在我们开始调查前的血清学结果阴性,但我们调查期间没有进行HCV检测。4例在我们调查前的HCV结果没有确认,但也没有参加我们的检测。其余的中间状态病例中,19人在该中心血透一年后HCV抗体结果阳性,1例HCV抗体阳性,但随后的检测HCV抗体阴性,9例在整个血透过程中没有任何HCV记录。该中心在调查期间向没有进行检测的患者发信,建议他们进行检测。
所有8例患者均无症状,既没有黄疸也没有其他急性肝炎的症状。6例病人在血清抗体阳性之前出现转氨酶升高。8例病人最早阳性时间范围在2008年8月到2009年7月15日。6例病人可以随访,其余1例死亡,1例拒绝。随访中这些病人没有其他的HCV风险因素,在该中心外也没有共同的暴露因素。见图1
调查期间,该中心的HCV感染率为 8.6%,第一治疗班的感染率是2.4%,最后一个治疗班的感染率是14%,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导管的病人感染率是12%,造瘘病人的感染率是7.7%。见表2
2.实验室检查结果
8名感染病例中7人采血,75名可能感染源病人中54人采血。感染的7个标本中6个HCV-RNA阳性(4例基因型1a,2例基因型1b),54个可能感染源病人中47例HCV-RNA阳性(29例基因型1a,16例基因型1b,2例基因型3a)。见图2
3.排班,时间表和血透单元分配的调查: 病毒株1.2.3,每一个感染源病人在每周固定时间进行血透,在可能的爆发时间内与感染病例存在关联。感染病例使用同一个血透单元。根据工作人员记录,每一株的病人共用同一个技术人员和护士。病毒株4,感染病人和源头病人在每周同一时间段同一班次进行血透,但治疗区域不同,接触的医务人员不同。见图3
4:感控措施评价
[*]多剂量包装肝素使用时分装;
[*]直到2009年4月,工作人员在处理使用后管路时会把病人的血溅到机器上。医疗废物桶是在每天结束后进行消毒而不是在不同病人之间消毒。
[*]3天对所有3班,每班6小时的工作进行观察,发现126次手卫生机会,实施92次手卫生(73%),86次戴手套的机会,技术人员戴手套62次(72%)。
[*]机构内有多处存放和使用肝素和生理盐水,而不是在指定地方,这样存在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混淆的机会。另外,静脉接口和药瓶在接触前没有消毒。
[*]环境感控存在缺陷:用皮肤消毒剂清洁地面血迹,在病人离开血透单元前消毒物品表面,工作人员培训材料中没有安全注射的内容。
[*]技术人员每年在计算机上进行能力测试,但对特殊药品准备和管理能力没有进行测评。见表3
本帖最后由 gemao 于 2016-6-29 01:52 编辑
点评:
[*]美国血透病人中HCV的流行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2008-2011年有13起医疗机构相关HCV感染暴发,其中5起发生在门诊血透中心。1998-2008年美国发生7起血透中心HCV感染暴发,主要原因是感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相比较而言,我国血透管理还是不错的,虽然国内也有血透感染HCV暴发事件,主要是复用的原因。但我们缺少血透病人HCV流行状况的数据)
[*]调查的结果来看,日常监测流于形式。血透病人HCV至少半年监测一次(美国CDC规定),但该中心长时间为未注日常监测结果,直到内部审核才发现。同样,院感人在检查血透室时会关注HCV记录的阳性变化吗?还是只查查卫生问题?
[*]丙肝病人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监测ALT可以及早发现肝炎感染病例,这点值得国内借鉴。
[*]美国没有阳性间。这点我国的政策上比他们好。本次暴发分析来看,阴性病人与阳性病人前后共用一个血透单元,或者是与阳性病例紧邻,在感控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终于发生问题。血的教训提示:阳性间不能取消,也不能挪作他用。
[*]除了常规的感控措施外,一定要强调安全注射。大瓶盐水合用,多剂量药物合用成为不安全注射的主要问题,这远比注射时皮肤不消毒要严重。但在工作中还是习以为常。包括放射科的造影剂,麻醉科的麻醉剂、共用血糖仪,合用胰岛素,都是高风险的不安全注射行为。
[*]血透工作人员每年要进行能力测试。要真正做到位。
[*]国内的血透感染只能见到官方报告,很难见到学术分析,国际文献中查不到中国的调查报告,是在遗憾。只能借鉴其他国家报告吸取教训。
感谢葛主任,一大早就享受知识大餐,确实感控措施执行不到位是关键 感谢葛主任的分享,为我们对血透中心的监控指明方向!{:1_14:} 哇塞,一大早就能看到如此有学习价值的内容,给葛主任点赞!!! 附上原文供大家细读!!!!!!!!!!
谢谢老师的文献,辛苦了。正想今天到透析室看看日常监测呢,不谋而合啊{:1_12:} 谢谢葛主任分享的病例,对血透室加强培训,尤其安全注射的培训,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gemao 发表于 2016-6-29 01:49
点评:
[*]美国血透病人中HCV的流行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2008-2011年有13起医疗机构相关HCV感染暴发,其中5 ...
感谢葛主任的分享,尤其是点评,很有感触!还没有见过血透感染的分析报告,非常棒! 谢谢葛老师为我们提供的文献,同时也提供了调查医院感染暴发的思路。 非常棒,珍贵材料! gemao 发表于 2016-6-29 01:49
点评:
[*]美国血透病人中HCV的流行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2008-2011年有13起医疗机构相关HCV感染暴发,其中5 ...
阳性间是否必需?个人以为值得商榷。从调查结果来看,如果感控措施落实到位,似乎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即便有阳性间,如果有多重病毒感染的透析患者,还是存在感染传播的风险,故而归根结底还是应该落实感控措施,而不是说阳性间是必须的。
个人观点,不妥之处敬请指点。 感谢葛主任的分享,每次看后都有收获~ 理论上完美的感控措施是可以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但是实际工作中做不到完美。
阳性间也就是感控措施中的一环。如同我们说要实现共产主义,但还是要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血液透析室发生HCV医院感染暴发的事件的案例告诉我们:院感细节管理必须做到实处,否则不知道什么时间就会冒个泡,没有谁能摆平它{:1_1:} 调查做得很全面啊,每次葛老师的分享都受益良多。 实际上美国的透析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很烂的,甚至很多方面还不如我们国家,所以大家不要总是迷信美国。
日本的透析水平是目前世界领先的,感染控制也是做的最好的。但是日本的透析室不分阳性间和阴性间,甚至不分机。也就是说感染跟分区分机没有绝对关系。
感谢老师提供如此高水平的资料 我不认同我国的丙肝交叉感染是复用造成的。另外,丙肝分区为我国独有,其他国家都不分区为什么?是我国先进还是管理粗犷?任何规范都要有理论基础和科学的论证,而不能想当然。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