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666666
发表于 2016-5-11 10:05
哦,原来是因为试验材料不正确,检测不到细菌!
覃小源
发表于 2016-5-11 10:08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huxiaoling1180
发表于 2016-5-11 10:32
采样点的位置也无法理解:是只在供水回路的末端或混合室(这个又在哪里?),水处理机房的出水口不用采样吗?万一出水口的处理水细菌超标,只在末端采样就无法判断是水处理机器还是供水管路、透析机器受到污染。此外新修订的该标准2017年执行,对于采样点的规定又与现在的不一致,请老师们指教到底该在哪几个点采样?谢谢大家!
我心飞翔
发表于 2016-5-11 10:46
学习了,谢谢诸位老师的分享!{:1_1:}
1ec56051134376b
发表于 2016-5-11 11:01
谢谢老师分享。
也想请教老师一个问题:普通饮用水你们检测吗?要求是否同透析用水?用什么培养皿?
马车
发表于 2016-5-11 11:18
水边小竹11 发表于 2016-5-11 11:01
谢谢老师分享。
也想请教老师一个问题:普通饮用水你们检测吗?要求是否同透析用水?用什么培养皿?
普通自来水我曾经检测过,用普通琼脂都是阴性结果,后来召集几所兄弟医院都去做,都是这样子。
jysheny
发表于 2016-5-11 11:21
路过,学习了,谢谢分享。
xiaoni
发表于 2016-5-11 12:32
路过学习了,谢谢分享。
CJM8812816
发表于 2016-5-11 14:49
路过学习了,感谢老师的分享
salar
发表于 2016-5-11 15:10
路过学习,逛论坛涨知识!
salar
发表于 2016-5-11 15:11
下载学习啦,谢谢老师分享!
wangsj
发表于 2016-5-11 15:40
路过学习了,感谢老师的分享。
樵夫
发表于 2016-5-11 22:08
米克 发表于 2016-5-10 23:06
我不是院感的专业人员,我试着回答您的问题。
因为水生菌是属于贫养(或称乏养)菌,繁殖过程不需要营养 ...
另一个群的微生物大神说:
那不叫乏养菌,而是自养菌,无法利用有机物的自养菌,不导致感染,即便有菌又怎么样呢?
wyfywlj
发表于 2016-5-11 22:59
又长知识了,天天上论坛,不长知识都不行{:1_12:}
米克
发表于 2016-5-12 22:23
樵夫 发表于 2016-5-11 22:08
另一个群的微生物大神说:
那不叫乏养菌,而是自养菌,无法利用有机物的自养菌,不导致感染,即便有菌又 ...
确实是个“神”。细菌原本就是不会透过膜的,也不会伤害到患者的。但是细菌死亡以后的产物是可以过膜的,是会影响患者的。所以我们控制细菌的目的不是考虑它是不是能够导致感染,而是要通过控制细菌来控制内毒素以及细菌死亡后产生的其它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xiaopang
发表于 2016-5-13 15:50
wyfywlj 发表于 2016-5-10 21:42
谢谢您提供的链接,下载学习了
甜儿妈咪
发表于 2016-5-13 15:57
米克 发表于 2016-5-12 22:23
确实是个“神”。细菌原本就是不会透过膜的,也不会伤害到患者的。但是细菌死亡以后的产物是可以过膜的, ...
谢谢老师!我终于明白了。
lyiran01
发表于 2016-5-13 16:40
按我简单的理解,是因为在水处理装置后面的管路,里面本身就是寡营养低温的环境,能在这里存活的细菌都是适应这种环境的。然后模拟这种环境培养出来的结果才是最真实的。
石桥wshh1975
发表于 2016-5-16 17:32
论坛已有类似发帖,供参考。
正确的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细菌培养技术您知晓吗?
http://bbs.sific.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6338&fromuid=38
(出处: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纤手素琴
发表于 2016-5-17 10:04
真的没有注意
17-23℃培养7天
赶紧改正
我们现在还是48h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