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绕 发表于 2007-8-24 13:33

科研设计选题的原则讲座之二:关于创新性的一则小故事

       在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中,朊毒是最低的:朊毒颗粒耐高温,即使加热到360℃仍有感染力,植物油的沸点(160℃一170℃)也不足以灭活,耐甲醛、强碱;它对一些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之强,大大高于已知的各类微生物和寄生虫,其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特性极不利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它侵犯牛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一种亚急性海绵状脑病,还引起人的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Syndrome , CJD)(又称早老痴呆症)。朊毒通过血液进入人的大脑,只要体内进入了朊毒,朊毒蛋白就会一个接一个地被征服同化,这个过程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第一个多米诺骨牌倒了,一系列骨牌都会随之一个接一个地倾倒,所有正常朊毒蛋白很快就会被同化成朊毒,于是人的脑组织变成海绵状,如同糨糊,完全失去功能,这就是人的克-雅氏病,是一种罕见的主要发生在50-70岁的可传播的脑病。
      朊毒(Prion)是一种感染性蛋白质,那么,阮毒又是怎样被发现和确认的呢,这里有一位年轻而执着的科学家的故事——
          早在300年前,朊毒(Prion)就引起了“羊瘙痒症”,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20世纪60年代,也有科学家提出“羊瘙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由于这种推断不符合当时的一般认识,也缺乏有力的实验支持,因而没有得到认同,甚至被视为异端邪说。
         S.B. Prusiner(普鲁西纳 )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的一位年轻的科学家,他于1982年最早提出了Prion是人克雅病的病原因子假说,指出这是一种不同于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新的致病蛋白质因子,并构建了prion一词,但他的这种创新的说法并不能被科学界认可,反而遭到嘲笑,但他坚持认为存在这种致病的蛋白质,既不同于细菌也不是病毒,并孜孜不倦地深入研究,直到 1996年春天,“疯牛病”在英国以至于全世界引起的一场空前的恐慌,甚至引发了政治与经济的动荡,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3月20日,英国政府宣布,英国20余名克-雅氏病患者与疯牛病传染有关,引起世界的震惊。为此,英国将疯牛病疫区的1100多万头牛屠宰处理,造成了约300亿美元的损失,并引起了全球对英国牛肉的恐慌。
         执着的 S.B. Prusiner(普鲁西纳 )在Prion研究方面的开拓性贡献 ——独揽199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一碗汤 发表于 2007-8-24 15:23

SXF

好东西!对人的克-雅氏病有了新的认识!
一直以为朊毒(Prion)是一种病毒,原来是一种感染性蛋白质,耐高压高热耐各种消毒剂,我国医务工作者也应该了解认识,因为中国是一个国际化城市,越来越开放了!顶一下!

ttmm 发表于 2007-9-11 13:08

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被要求要听话,听话的孩子恐怕难有自己的思想。
连自己的思想都没有的人,何以谈创新?
没有创新,又要发文章,所以只好在作弊上进行“创新”了,于是学术腐败、学术造假就开始盛行了。

缭绕 发表于 2007-9-11 13:21

回复 #3 ttmm 的帖子

是啊,所以虽然现在文章很多,但真正有利用价值的不多。为什么要循证医学,就是要拿得出足够的证据。但是造假,终究是要东窗事发的,韩国的黄禹锡事件不就是个反面教材吗?:P

ttmm 发表于 2007-9-12 19:39

学术造假就像产品造假一样,一颗耗子屎坏了一锅汤,为什么我们发到国外的文章要被严格审查?就和这些耗子屎有关。

缭绕 发表于 2007-9-12 21:20

回复 #5 ttmm 的帖子

有一回,我在病案室听同事说,有人来翻病历,找了半天后说:还是回去处理一下算了!天啊,你怎能相信,有的文章就是这样炮制出来的?!但我想我们做院感的,不能这样处理,因为我们如果依据这种结论提供的方法去操作的话,是在践踏自己的青春!

胡杨 发表于 2007-9-26 19:31

造假,学术的肿瘤:

学术造假,无非是名利驱使。反思造假,绝大多数是奈于“创新”的艰难,职称还得升,日子还得过。不得已而为之。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成因明确,纠正困难。有专家反映,我国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献,可利用率不到5%,抄袭。造假成风,称谓“学术腐败”。学术刊物的“垃圾现象”,已经引起高层的重视,正在发起“整风运动”。期望能够有所改观。我们小老百姓只能从我做起,不随波逐流,号召大家“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学习一些科研方法,经常解读一些本专业优秀论文,培养观察周围专业上的事件和多问“为什么”的习惯,相信就会有想法;动手去查文献,理思路,就会有发现;整理现有资料,补充必要试验,请教高人,就会有“创新”,自己的东西进行总结归纳,纪录整理,高人修改一下,就会有文章。那时侯,你会很满足的。有了一次经历,相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发表文章,不要忘了期刊的合理选择啊!在本专业领域选择期刊,按文章的“含金量”选择期刊,依靠“高人”选择期刊,---,但千万不要盲目投“非法刊物”啊!!
      上传一个文本,了解一些“非法刊物鉴别知识和非法刊物300种目录”

xiangboshu 发表于 2007-9-27 14:05

其实学术腐败问题,不光中国才有,全世界都很多,这源于当今社会人的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有数据显示,就是Nature,Science杂志上能对人类的科学发展有贡献的文章也仅占1%,就更不用说其他的了。不过,反过来没有这些垃圾文章,怎能产生那1%呢?至于我们能做的,就是像楼上老师所说,“从我做起,不随波逐流号召大家‘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D

ttmm 发表于 2007-10-21 23:49

造假是需要温床的,中国连搞教育都是大跃进,造假当然也可以大跃进,只是无论怎么跃进,都跃不出诺贝尔奖来。
真正的科学需要那一份淡定。我是做不到,身边也没有人做到,现在所谓的院士、教授,表里不一的太多。还是以前的老教授、老院士更名副其实。

水木清华 发表于 2009-5-26 19:49

成功和失败就在一念之间,学术腐败,都是金钱作的怪,现代社会,有好车,有好房,还要有好名,更要有好钱,钱多了社会地位就高,社会声誉就高,好多人为了实现一己目的,造假,再造假,所以造假成风。不过我们身边还没有这样人。幸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研设计选题的原则讲座之二:关于创新性的一则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