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毒后内镜采样的疑问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 A.5.3.3 消毒后内镜: 取清洗消毒后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可使用蠕动泵)送检。将洗脱液充分混匀,取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cfu/件)。将剩余洗脱液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滤膜(0.45μm)过滤浓缩,将滤膜接种于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置 36℃±1℃温箱培养 48h,计数菌落数。当滤膜法不可计数时: 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50……(A.4) 式中:m 为两平行平板的平均菌落数。当滤膜法可计数时: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mf(cfu/滤膜). (A.5)式中:m 为两平行平板的平均菌落数;mf 为滤膜上菌落数。 问题:1、各位同仁,你们所在医院的检验科是否采用“滤膜过滤浓缩"的方法?2、如果不采样“滤膜过滤浓缩",那也就是只能依靠(A.4)的方法,也就是说只要培养到1个菌落就是超标的,因为现行标准是小于20cfu/镜。目前我们医院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结果很难判断 这个要和细菌是沟通,看到底他们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路过学习啦,谢谢老师。 我和老师有同样的疑问,求知! 最简单的方法是每次规范来了,和相关科室一条条对,看能否做到,做到就完美,做不到就找领导反应,血透的微生物检测也有变化的,结果检验科全省问了一遍,最后做不到院长说按大医院的来,有时也只能这样了 路过学习,感谢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也需要得到老师们的指导 以前未关注,学习了。。。 路过学习,谢谢老师。 没使用滤膜过滤浓缩,真的期待有更科学的计算方法。我们取10ml混合后的洗脱液细菌培养,20cfu/件评价标准。希望得到老师指导。 关于“滤膜过滤浓缩"的问题我曾问过胡国庆老师,他说滤膜主要是疾控中心等专业部门使用。 我们一般医院不会使用滤膜法,一般疾控采样使用。 我们采取的是: 消毒后内镜: 取清洗消毒后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可使用蠕动泵)送检。将洗脱液充分混匀,取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cfu/件)。 路过学习了,我们医院胃镜还未开展。谢谢老师们。 血透室诊疗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还是要每月采样吗? 良龙马 发表于 2016-3-22 14:52
我们采取的是: 消毒后内镜: 取清洗消毒后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 ...
我们用的同样的方法
传说中的过滤啥子的,还有50ml的无菌洗脱液
在医院压根就不可能普及啊 路过学习,感谢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也需要得到老师们的指导 谢谢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取10ml混合后的洗脱液细菌培养,20cfu/件评价标准。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 不用膜过滤浓缩,结果就是0或超标!之前上海微生物感控培训班上这个问题就被提出来了,杭州疾控的倪主任的回答是,那么你就应该采用滤膜过滤法来培养 我们取10ml混合后的洗脱液细菌培养,20cfu/件评价标准。 我们采取的是: 消毒后内镜: 取清洗消毒后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可使用蠕动泵)送检。将洗脱液充分混匀,取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cfu/件)。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