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该如何下手】修改分级诊疗配套技术的待审核文件,难!难!难!
今天收到医务处发来的邮件,要求3天后(2月2日)12:00前反馈修改意见。说是用客观数据来衡量二、三级综合医院各方面的真实水平。仔细阅读感染科,还是傻眼了:评价的内容基本还是肝炎和肝病。与当前国际、国内感染科疾病谱的显著变化现状,极其不相适应,差距太大!在三级医院,甚至连结核、耐药细菌等,都不涉及。以此标尺,指挥中国感染病科的建设,会严重偏航!如何修改,我犯难了。要动的内容,太多了。您有好主意吗?。。。。。。。。。。。。。《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综合医院)》 3.10感染科3.10.1疑难重症诊治(1)应当具备诊治以下疑难重症的医疗服务能力:
疾病名称诊断手段治疗手段
不明原因发热细菌培养、各种病原体检查、影像学检查、骨髓检查、血液病、肿瘤、风湿病的相关检查对症治疗、抗感染、抗病毒、特殊病因治疗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脏生化学、腹水检查、血细菌培养、肝脏影像学支持对症、清洁洗肠、抗生素
黄疸原因待查生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病源体检查、代谢因素、肝活检、肿瘤相关检查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内镜治疗、血浆置换
脓毒症败血症生化常规、血细菌培养、骨髓常规及培养、影像学抗感染、生命支持
流行性出血热重型危重型生化常规、肾脏B超、尿液检查、IgM抗休克、利尿、脱水、平衡盐液支持、肾透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常规、实验室检查抗感染治疗、降颅压、支持疗法
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症状、化验检查、内镜检查一般治疗、补充血容量、止血措施
重症手足口病生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对症治疗、抗感染、丙种球蛋白、降颅内压
肝脓肿血常规、血生化学、肝脏影像学检查抗感染、局部穿刺
乙肝合并肾病血尿常规、血生化学、肾功能、肝脏和肾脏影像学检查抗病毒、免疫抑制剂
丙肝肝硬化伴血小板减少肝脏生化学、肝炎病毒基因及血清学、肝脏影像学、骨髓检查支持对症、抗病毒、营养支持、脾栓塞或脾切除
丙肝肝硬化合并肾病或甲状腺疾病肝脏生化学、肝炎病毒基因及血清学、甲功、肝脏甲状腺影像学支持对症、抗病毒、治疗甲状腺疾病、免疫抑制剂
艾滋病合并感染血常规、血生化学、免疫功能、HIV病毒、CD4细胞检测、肺CT、神经系统检查抗HIV、抗感染、抗真菌
(2)在应当诊治疑难重症疾病的基础上,可以具有诊治以下疾病的服务能力,如:
疾病名称诊断手段治疗手段
重症肝炎、肝衰竭肝脏生化学、肝炎病毒基因及血清学、肝脏影像学支持对症、抗病毒、营养支持、人工肝治疗
妊娠合并肝炎生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肝炎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查对症治疗、支持、抗病毒治疗
小儿重症传染病生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对症治疗、抗感染、丙种球蛋白
隐球菌脑膜炎生化检查、脑脊液常规、抗原抗体监测抗真菌治疗、降颅压、纠正电解质紊乱、支持疗法
脑型疟疾血常规、血生化、血图片查疟原虫抗疟疾治疗、对症治疗
布氏杆菌病血常规、血生化、血清布氏杆菌抗体、血培养或关节液培养抗菌治疗、对症治疗
3.10.2关键医疗技术(1)应当具备开展以下关键技术的服务能力:
关键技术主要应用范围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发热待查及细菌感染性疾病
抗病毒治疗数据库系统慢乙肝治疗后的随访
慢丙肝治疗后的随访
血液净化技术-人工肝/血液滤过、灌流、透析/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慢性肝病
出血热
无创肝纤维化评价肝脏弹性测定各种原因的慢性肝病
终末期肝病评价数字系统的建立肝衰竭综合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门脉高压导致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在应当开展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具有开展以下关键技术的服务能力,如:
关键技术主要应用范围
肝脏活检病理诊断及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慢性乙型肝炎
原因不明慢性肝病、丙型肝炎、重症肝炎
血液净化技术-人工肝/血液滤过、灌流、透析/连续性肾替代疗法肝衰竭、重症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疟疾脑囊虫病等寄生虫的病原学诊断疟疾、各种原因的寄生虫病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肝衰竭
疟疾脑囊虫病等寄生虫的病原学诊断各种原因的寄生虫病
《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综合医院)》3.5感染科3.5.1疾病诊治所有法定传染病及一般感染性疾病的诊治。3.5.2关键医疗技术(1)应当具备开展以下关键技术的服务能力:法定传染病的初筛、隔离和转诊,感染性疾病的监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病毒治疗策略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治疗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检查,结核病规范化治疗等。(2)在应当开展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具有开展以下关键技术的服务能力,如:艾滋病初筛,肠道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检测,淋病奈瑟菌、布氏杆菌、梅毒螺旋体、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的检测等。血液透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好像太多,又好像太少,所以只能等待楼主和有主意专家的解疑 期待专家解读~
{:1_1:} 本帖最后由 蓝雪0816 于 2016-1-30 11:07 编辑
胡教授都犯难了,那是真的很难!
之所以犯难,是因为顶层设计时出现了偏差。
要想根本解决这个难题,要从设计层进行修正。解铃还需系铃人!
急治标,缓治本。这次治本似乎是来不及了,先治标交差;再治本,事后逐渐影响方案设计者,从根本上解决。
给胡教授出注意,这是关公门前耍大刀啊!{:1_12:}{:1_12:}{:1_1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