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y 发表于 2015-11-17 12:53

95岁张金哲院士:招呼不打就去掀病人被子,我看不惯!

    “接诊时的第一印象能让患者判断出医生的好坏,接诊同样是医患矛盾引爆的扳机。”11月14日,儿科泰斗张金哲院士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为礼堂里数百名医护人员做了一场关于人文医学的讲座。这一天是北京市属医院人文医学巡讲启动的日子。一个多月以前,张金哲刚刚过完自己95岁的生日。

    尽管已是将近百岁的老人,但张金哲耳聪目明、步态稳健,至今仍然坚持出诊的他,在接诊时始终保持着从年轻时延续至今的习惯:面带笑容地起身请患儿和家属就坐并简单介绍自己。张金哲分享了接诊时“四亲”经验:礼貌亲切、听诉亲切、检查亲切、医嘱亲切。做到了“四亲”,医患冲突就会相应减少。张金哲在现场同样对个别年轻医生的行为直言不讳。“有的年轻医生为了方便主治医生给病人查体,在病房里连招呼都不打就去掀病人的被子,这让我看不惯。”张金哲说。
    张金哲的接诊“四诀”

    医乃仁术,人文医学服务理念就是医务人员要懂得病人的心理和需要,从实际出发为病人服务,换位思考多为病人着想,也就是“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医生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病人,在医生观察病人的同时,病人也在观察医生,病人对医生的信心将十分有利于医疗的实施和效果的提高。张金哲认为,医生要首先认清自己工作的性质。医疗行业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不等价的服务行业,职业特点决定了医生要具有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人文科学的世界观和精益求精的服务观。

    在张金哲看来,接诊时的状态是患者获得医生好坏的第一印象,接诊同样也是医患矛盾引爆的“扳机”.张金哲在会议现场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接诊四诀:

    一、接待四亲:礼貌亲切、听诉亲切、检查亲切、医嘱亲切;

    二、诊断四查:查病情、查病位、查病因、查病理;

    三、治疗四定:定目标、定路线、定疗法、定实施;

    四、效果四良:医者称良、病家称良、社会称良、经济称良。

    至今仍然定期在北京儿童医院出特需门诊的张金哲在为每名患儿查体前,都要认真洗手而不是检查之后再洗,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患儿和家属认为“医生觉得我脏”.洗过手之后,张金哲会把双手搓热再为孩子检查。
    人文医学是以人为本 以病为纲

    对于人文医学观点了来源,张金哲谈到,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从经验到实验中得来的。几百年来,西方实验医学飞速发展,由于医学依据多来自于动物实验,由此产生了生物医学模式,但人们发现,基于动物实验的医学总是与人产生矛盾,比如药物的有效量和致死量,人和实验动物得到的结果总是产生偏差,业内随之提出了人文医学的概念。

    “现代医学成绩辉煌,生物医学观点也深入人心,但这些往往忽视了人性的特点。”张金哲说,生物医学是治病为本,旨在抗病,以技为纲;人文医学则是以人为本,扶正祛邪,以病为纲。也就是说,人文医学是帮助患者抵抗疾病的,这是两者间的不同。
    人文医学要在生物医学中融入“人”的特性

    谈到人文医学的要求,张金哲认为,医学要在生物医学观点中融入“人”的特性,这其中包括个人意志与社会公德。比如让患者吃饭的目的首先是解饱和解馋,而不是凑出一堆营养素,否则吃饭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变成了喂饲料。

    提到目前正在被逐渐边缘化的顺势疗法,张金哲说,顺势疗法之所以几乎被废除,源于这种方法是依靠患者自身抗病能力,医生难以控制,缺乏依据。而目前被认可的对抗疗法则是靠外力消除病变,便于医生掌控。不过,顺势疗法正是人文医学以人为本的表现。“现代医学只研究疫苗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如何能让患者自己痊愈。”张金哲说。

    多年来,张金哲是如何践行人文医学的理念呢?在“未病”时研究自保健康天年;在“已病”时研究无痛无恐彻底无病;“病深”期研究给予患者希望和速决;已到“临终”时则研究“安乐回生”.“以临终为例,我们常常听到的是‘三拖’:病人身体拖垮、家庭拖垮、主治医生也被旷日持久的治疗拖垮,这是不对的,当患者主要生命器官都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变,医学要做的就不是让患者活命,而是让患者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活得不痛苦。”张金哲说。

    “垄断资本主义讹诈是最坏的”

    “看病贵”被患者广泛诟病,张金哲直言,这源于“垄断资本主义的讹诈”.“医疗界的资本家赚钱就靠药品设备更新换代和一次性消耗品庞大的使用量。”张金哲说,资本家保持垄断,投资又必须得到回报,因此药品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甚至一些设备让人还没来得及学就变成旧款,而一些药品更是藉“生命无价”大肆讹诈,利用微小的改进成倍地提高价格。

    “比如一种儿科用药治愈率是95%,如果通过动物实验改良之后得到了治愈率98%的新药,价格翻了一倍,家长会作何选择呢?”张金哲说,在临床过程中,即使有些父母愿意给孩子使用“旧药”,祖辈也会坚持让医生使用“最贵最好”的那种药。
    “人文医学是个很大的题目,希望每名医生都能从细节做起,理解患者,帮助患者。”张金哲说。

草莓宁儿 发表于 2015-11-17 14:04

如此高龄的专家,对手卫生执行的如此到位,我们临床的科主任应该汗颜!工作忙,您比院士还忙?

吴晓梅 发表于 2015-11-17 14:10

“为每名患儿查体前,都要认真洗手而不是检查之后再洗,把双手搓热再为孩子检查”。光这一点就足够让年轻医生汗颜。向张老致敬!

slyyygk2642 发表于 2015-11-17 14:39

一、接待四亲:礼貌亲切、听诉亲切、检查亲切、医嘱亲切;

    二、诊断四查:查病情、查病位、查病因、查病理;

    三、治疗四定:定目标、定路线、定疗法、定实施;

    四、效果四良:医者称良、病家称良、社会称良、经济称良。值得每一位年轻医生学习。

暗暗123 发表于 2015-11-17 14:42

请问老师,如何在微信上转发此贴

雨后天空1018 发表于 2015-11-17 14:53

一代院士的风貌,让人佩服!尤其是每次接诊患者前都要认认真真的洗手,好多医生做不到!理由是我很忙。没时间,你有人家院士忙吗?院士的接诊四诀,值得我们所有的医生学习,敬佩!

春语 发表于 2015-11-17 15:22

张金哲院士接诊四诀:

    一、接待四亲:礼貌亲切、听诉亲切、检查亲切、医嘱亲切;

    二、诊断四查:查病情、查病位、查病因、查病理;

    三、治疗四定:定目标、定路线、定疗法、定实施;

    四、效果四良:医者称良、病家称良、社会称良、经济称良。

fly31381122 发表于 2015-11-17 15:24

致敬前辈                           

蔡采菜 发表于 2015-11-17 15:46

谢谢老师的分享!把内容转到医师群,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医师们总说忙,不学习不总结,我觉得是瞎忙{:1_2:}

恬美 发表于 2015-11-17 17:02

让我想起我院已退休多年的儿科主任李萍。虽然退休了,曾经的工作态度依然历历在目:那是九十年代,花白头发的老主任用上海腔的维语和患儿家长交流,用双手搓热听诊器的听筒,还有洗的干燥起皮的双手......向前辈致敬!

狼头 发表于 2015-11-17 19:28

至今仍然定期在北京儿童医院出特需门诊的张金哲在为每名患儿查体前,都要认真洗手而不是检查之后再洗,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患儿和家属认为“医生觉得我脏”.洗过手之后,张金哲会把双手搓热再为孩子检查---于细微之处见真心!

klzx开心 发表于 2015-11-18 05:57

"为每名患儿查体前,都要认真洗手而不是检查之后再洗,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患儿和家属认为“医生觉得我脏”.洗过手之后,张金哲会把双手搓热再为孩子检查。"向张老致敬。

暖雨 发表于 2015-11-18 08:58

细节决定成败,向张老学习

ygk5366 发表于 2015-11-18 09:03

“一、接待四亲:礼貌亲切、听诉亲切、检查亲切、医嘱亲切; 二、诊断四查:查病情、查病位、查病因、查病理; 三、治疗四定:定目标、定路线、定疗法、定实施;四、效果四良:医者称良、病家称良、社会称良、经济称良”。接诊四诀应在医疗机构全面开花。向张老师致敬!

磁湖之春 发表于 2015-11-18 09:15

klzx开心 发表于 2015-11-18 05:57
"为每名患儿查体前,都要认真洗手而不是检查之后再洗,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患儿和家属认为“医生觉得我脏”. ...

是呀,我看到这里也很感动,我们的医生总是说太忙没时间洗手,人家泰斗都能做到,凭什么年轻的医生做不到?我把这篇文章转到我们医院群里了,让医生们都好好学学

fanping0330 发表于 2015-11-18 09:47

值得所有医护人员深思与自省!

我工作,我快乐 发表于 2015-11-18 11:36

人文医学是个很大的题目,希望每名医生都能从细节做起,理解患者,帮助患者。”张老说的真好!

旺姆啦 发表于 2015-11-18 11:43

张金哲院士 真让人佩服,向老师致敬,向老师学习。

999欣欣向荣 发表于 2015-11-18 11:47

你有人家院士忙吗?对待手卫生执行差的医生应该起到警示作用。

蓝方 发表于 2015-11-18 14:45

“为每名患儿查体前,都要认真洗手而不是检查之后再洗,把双手搓热再为孩子检查”。光这一点就足够让年轻医生汗颜。向张老致敬!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95岁张金哲院士:招呼不打就去掀病人被子,我看不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