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为贵(转载)
中国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训,因此万事早作打算,是不会有错的。所以,传统上的中国人一般都保持着警惕的心态,时刻准备应付危机。出门时要抬头看天,哪怕天上阳光灿烂,也不忘带把雨伞预备着,毕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嘛,还是未雨绸缪保险。而传统的中国人在生活中一贯有俭省、储蓄的倾向,就是为了防备将来的不时之需,因为传统的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总是倾向于“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中国人在享福的时候不忘过去困苦的时候,常常“饮水思源”、“忆苦思甜”;在和平的时候也时刻警惕战争的威胁,所以中国人的生命力格外顽强。
俗话说,“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这便是中国人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态度。中国人这种居安思危的心态在管理上也带来了诸多的好处。有道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危机没有到来的时候就要时刻强调危机意识,提前建立妥善的危机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这样才能保证随时应付突发情况,确保一切都能井然有序、万无一失。
以和为贵,和气生财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面,和谐是非常强调的一个层面。君子以和为贵,和气方能生财。可以说,“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它的立足点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并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与处世观念。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以和睦、和平、和谐,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平衡为价值目标。因此,中国人把“和为贵”作为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极力追求人际之间的和睦、和平与和谐。“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以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也是为了“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谋求对立面的和睦共处同样也是一种“和”。
和谐,还有着另外一个层面的意思,那就是要求人们能够倾力合作、精诚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只要上下戮力同心,事业自然就会兴旺发达。所谓“人心齐,泰山移”,便是此理。总的来看,“贵和”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重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 中国人喜欢和谐,用“和谐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才能够“圆满”,和谐而非讨好,是中国人的重要特性,体现在管理上就成了一种“能耐”。 学习了,谢谢分享!:handshake 但愿我们的院感染事业能够倾力合作、上下戮力同心,自然就会兴旺发达! “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只要院感人同心协力,院感工作一定会越做越好!
“人心齐,泰山移”,
“人心齐,泰山移”就要记住 要做事,先做人!这些其实都是为人之道,谢谢指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