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诊断
请教各位老师:一患者,入院后两次痰培养都为大肠埃希氏菌,第三次培养就为ESBLS(+)也是大肠。入院一直使用抗菌药物,第三次培养为入院后第7天。请问这个算多重耐药菌感染吗? 是多重耐药菌感染,但不是院内感染。 请教各位老师,这个算院内感染吗? 一入院就有感染属于社区感染 这个不算医院感染,但是是多重耐药菌感染。 从ECO非产酶到产酶,与应用抗菌药物应该有一定的关系。从细菌变异的角度,确定为MDRO感染也未毕不妥。不知对否? ESBLS(+)与头孢的使用有关。 属于社区感染,不属于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措施依据是《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附录G“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的隔离措施”。如果无法判断是感染者还是定值者,那就一律按感染者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一入院就存在的感染应属于社区感染。 算多耐药菌感染。 1.患者入院就有感染,所以是属于社区感染,不属于院内感染。2.患者入院就一直使用抗生素,所以有可能由大肠埃希氏菌变为ESBLS(+)大肠。如果发生病情的变化,结合也有细菌的改变就有可能存在新的感染发生,这个感染就应该是医院感染。
3.当为ESBLS(+)大肠的时候不论是感染,还是定植,作为院感措施:接触隔离措施也是一样的。
4.看发生多耐有无院感工作人员干预的空间:抗生素的应用?手卫生等等。
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 ESBLS(+)也不一定就是多重耐药菌吧,多耐菌定义: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耐药。{:1_1:} 院内感染:为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住院前获得的感染、住院时正值潜伏期或于住院后发病者不能作为医院内感染;反之,住院期内获得的感染,出院后才发病者,应作医院内感染计。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发生的感染,如B组链球菌感染,为医院内感染;经胎盘传播的胎儿感染,如先天性梅毒,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弓形体病等皆属院外感染。住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在住院期间有所扩展或发生并发症者皆不能视为医院内感染,除非其病原菌有所改变,住院时已有的感染,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说明此感染与以前的住院有关,此种情况应作医院内感染计,潜伏期不明的感染和发生于住院后48~72h内者,应视为院内感染,除非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能说明此感染系在院外获得者。
个人认为不属于院内感染。大量抗生素的应用可以使病原体产生耐药。 本帖最后由 许颖芳 于 2015-10-19 15:29 编辑
多重耐药菌感染:指有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P-resisitence成为泛耐菌株,对几乎所有类抗菌素耐药。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 、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的病原菌感染。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氢酶系、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这一类的细菌感染。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超级细菌感染。 是多重耐药菌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不是院内感染,但是多重耐药菌感染。 个人认为不属于院内感染,但是多重耐药菌感染。 个人意见:是多重耐药菌感染,但不是院内感染。 要把药敏结果给大家看一下,才能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