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cf730 发表于 2015-8-30 03:37

传染病演变及防范

染病演变及防范
1973年以来新确认的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
年份病原体名称   病原体类型   所致疾病
1973轮状病毒 A组   病毒   婴幼儿腹泻
1975微小病毒 B19   病毒   慢性溶血性贫血
1976小隐孢子虫   寄生虫   隐孢子虫病、急性小肠结肠炎
1977埃博拉病毒   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
1977嗜肺军团菌   细菌   军团菌病
1977汉滩(城)病毒   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
1977空肠弯曲杆菌   细菌   空肠弯曲菌肠炎
1977丁型肝炎病毒   病毒   丁型肝炎
1980嗜人 T淋巴细胞病 病毒   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1981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株 细菌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1982大肠杆菌 0157:H7   细菌   出血性肠炎
1982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0型病毒   毛细胞白血病
1982伯氏疏螺旋体   细菌   莱姆病
1982朊病毒   病毒?   疯牛病、克雅氏病等
1983人免疫缺陷病毒   病毒   艾滋病
1983比氏肠孢虫   寄生虫   顽固性腹泻
1983幽门螺杆菌   细菌   消化性溃疡
1983肺炎衣原体   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病
1983轮状病毒 B组   病毒   ****腹泻
1984***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   东方斑点热
1986查菲埃利克体   立克次体   人单核细胞埃利克体病
1986环孢子球虫   寄生虫   环孢子虫病
1988戊型肝炎病毒   病毒   戊型肝炎
1988人疱疹病毒 -6型   病毒   婴幼儿急疹
1989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   丙型肝炎
1991Guanarito病毒   病毒   委内瑞拉出血热
1991巴贝西虫新种   寄生虫   非典型巴贝西虫病
1992霍乱弧菌 O139   细菌   霍乱
1992汉赛氏罗沙利马体   细菌   杆菌性血管瘤病
1993汉坦病毒   病毒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1994人粒细胞埃立克体   立克次体 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
1996庚型肝炎病毒   病毒   庚型肝炎
1997禽流感病毒 A(H5N1)病毒   流行性感冒
1997第七型肝炎病毒   病毒   未定
正在出现的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EID)
人类已经与传染病斗争了数千年,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甚至消灭。1997年 10月,非洲索马里麦卡(Merka)发生了世界上最后一例天花。两年以后的 1979年和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大会公布:“人类在全球范围内已根除天花”。这是医学史上的伟大成就,是人类利用人工免疫方法在世界上消灭一个疾病的典范。基于天花的消灭,人类看到了与传染病斗争的曙光。在此之后的 20年内,人们利用消灭天花的手段和经验,把把免疫规划进一步扩大,以疫苗为主要预防手段的结核病、白喉、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脊髓灰质炎、麻疹等 6种传染病也很快得到根除或消灭。这时,人们普遍认为与传染病的斗争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控制大多数传染病的手段是现成的,不必费很大力气就可以找到。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庆祝第一次卫生革命已经完成,迎接第二次卫生革命到来的时候,许多新出现或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在欢乐情绪掩盖之下,正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传播。
新出现的传染病是指近 20年来已经造成公共卫生问题(包括地域性的或国际性的)的新近识别而以往未知的传染病。按照流行病学家的观点,新疾病的产生,可能是由以前未知的病原体,先前与此病无关的病原体,或者发生了重要变异的致病微生物所引起。一种已为人知的病原体感染产生不同的症状,或者感染不同的宿主(感染宿主的改变)引起的疾病,这种疾病也被视为新疾病。有时是一种动物病原体(尤其是病毒)由于变异或宿主改变而感染人类后,直接发生新的传染病;有时是人类病原体(尤其是病毒)与野生或家养动物病原体之间发生基因交换,致使病原体披上新的外衣,从而躲过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新的传染病。
一、导致新出现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的原因
(一)地球气候持续变暖
自然因素影响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理、土壤、动植物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气候、地理因素。气候变暖不像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急剧而短暂地影响到传染病的流行过程,而是进展又持续的长期危害。它会突出地影响到传染病病原体的存活时间、变异程度;影响到动物活动区域的变迁,媒介昆虫分布与孳生速度,以及传染病疾病谱和流行病学特征的改变。这些改变将导致新传染病的出现和曾一度降到极低水平传染病的重新崛起。
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任凭全球变暖趋势的发展,导致可预见的灾难之一就是疾病蔓延,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1986年 WHO报告,如果气候持续变暖,到下个世纪,原来只在南半球落后地区流行的多种热带病将蔓延至北半球,每年将有 5000万 ~8000万人染上热带疾病。
(二)环境生态学的变化
气候变暖,导致地球的环境、生态发生变化。如热带范围扩大,温带或寒带的范围缩小,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在建立新的生态平衡过程中,特别是微生态平衡,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更为强烈。而微生物正是构成宿主健康与疾病转化的重要因素。在世界上,热带非洲是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的高发地区,尤其是病毒性疾病最大的发源地。而随着温带地区的变暖,将使感染或携带致病病原体(尤其是病毒)的昆虫和啮齿类动物的分布区域扩大;每年的危害期限延长,使这些疾病的扩散成为可能的事实。温度的变化将带来新的降雨格局,强烈地影响着宏观生物群落的分布,进而影响着微观生态学变化,导致失衡。这些都有利于传染病的扩散与流行。
(三)地球上人口增多、流动加大
旅游是使疾病在全世界传播的媒质。威尼斯城邦国家政府在 14世纪发布的中央预防立法,经过几个世纪的时间,已进化成为目前的《国际卫生条例》。近几年旅游人数急剧增加,目前每年有 5000万人使用国际航线。旅游速度增加,以前人们坐船旅行,霍乱、登革热、天花慢慢地通过轮船由一个洲运往另一个洲,且在航行过程中病人会发病从而被识别。而现在一个感染了病原体的旅游者有可能在到达目的地几天后才表现出此疾病的症状。大城市增多,城市人口密度增高,卫生设施差,缺乏安全的饮用水都可导致传染病传播。如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往往发生在流动人口中。结核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在增长,部分原因是它与 HIN感染的密切关系,以及耐药株的出现,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增加,流动加大。霍乱又传播到以前霍乱已消失的国家和大陆,在水体恶化和卫生设施差的地方蔓延。在蚊子密度大的城市和地区,登革热又重新出现,如我国海南省在 30多年无登革热病例后,近年出现登革热较大流行,发病人数猛增。流行的地理区域向北扩大到广东和广西。
(四)贸易的全球化,食品生产处理和加工方法的改变
当今商品全球交易,货物运送快而频繁,原本是一个地区特有的疾病通过货物夹带染疫动物或媒介昆虫而被带到另一个地方。食品处理和加工方法的改变,也都增大了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如疯牛病的传播媒介是病牛内脏等加工制成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德国正是使用了来自比利时和荷兰的动物饲料而将疯牛病引入国内。欧盟国家之间自从有了**根协定》之后,边界拆除,物流运输畅通无阻;此禁彼不禁,带有疯牛病原蛋白质的饲料因**难以被封堵,造成了疯牛病在欧盟国家的广泛传播。
(五)环境恶化导政人类接触到前所未知的疾病
人类无止尽地砍伐森林,使动物赖以生存并使人类免于感染的屏障破坏,森林动物接近人类寻找食物或人类移居到以前人迹罕至的动物和昆虫栖居地,通过媒介将动物病传播给人类。
(六)滥用抗生素病原体出现耐药性
导致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患者并不了解细菌对抗生素可以产生耐药性,盲目地要求使用更高级、更昂贵的抗生素,有的甚至自作主张,直接从药店购买使用,使细菌得到“锻炼学习”的机会;二是部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受利益驱动,违反医疗原则,放宽抗生素使用指征,甚至明知不必用药也给开出大量昂贵的抗生素处方。这些都造成了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程度越来越高,耐药的细菌种类越来越多。
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给人类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耐药性的增加,使我们曾一度赖以预防和治疗许多传染病的抗生素药物效果越来越差。由于开发和申请费用昂贵,使生产和投放市场的抗生素越来越少。同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也降低了抗生素的有效年限。一旦借以治疗传染病的药物失去威力,新开发的抗生素得不到及时补充,将来甚至一般的感染患者其治疗前景也是十分渺茫的。
细菌特别遵循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在抗生素广泛滥用压力的选择下,细菌能够靠酶类的作用,利用抗生素药物作为营养,作为生存繁殖的物质来源。世界上已经发现了利用万古霉素生存的肠球菌类,这是一个警钟,人类不能掉以轻心。
(七)人类对传染病控制的关注在减小
20世纪前半叶,由于卫生和营养状况的加强,传染病的死亡人数稳步下降。40年代,针对传染病的大量疫苗问世和抗生素的出现使这一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70年代天花消灭以后,传染病控制达到高峰。人们认为传染病已不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疾病防治战略要从传染病向非传染病转移。所以用于传染病控制的资金转用于其他方面;传染病方面的专家离开这一领域转入其他研究;学生们读的教科书讲的更多的是非传染病而不是传染病,控制传染病的机制开始衰退。
二、新出现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控制策略
当前,全球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现状与 21世纪人类对其的要求存在着巨大差距,缩小这一差距的办法就是在 WHO和联合国有关机构的支持下,紧密建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新型的防病网络,把人类对传染病的警报和快速反应变成现实。
1 新出现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及快速反应
在发展中国家,一种不常见的疾病直到它已经对人群产生巨大威胁,国家财力无法遏制时,才会被人们发现。也就是说,新出现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并非易事,早期发现取决于国家、地方对常见病的常规监测的敏感性。所以,改善常规疾病的监测设施,建立全国性监测网络,加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方面的技术培训,造就高素质的疾病监测工作人员,这样才能从大量的监测数据中分析与识别不常见的疾病事件。早期发现的目的是快速反应,也就是疾病在蔓延之前就得到有效控制,这就要求 WHO在短时间内提供专家咨询、诊断试剂、疫苗和药物,必要时选派国际应答小组在暴发流行的管理、诊断等方面与当地流行病学家一起工作;暴发控制以后,WHO帮助有关国家探讨发生暴发流行的原因及评价控制暴发的效果,以便改进今后的工作。目前,我国应继续加强和完善已建立的疾病监测系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提出相应措施,尽可能做到对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快速反应。
2 高效率的国家级监测系统和卫生信息
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疾病监测系统仅能监控一种疾病,或虽然能监测不同疾病但显得非常不协调,各自为阵。不统一的监测系统,无法满足疾病警报和全球传染病监控的要求,也不能帮助国家卫生部门制定完美的卫生政策。我国的疾病监测尽管有一定的广度,不仅包括了 35种传染病,而且还包括了疾病死因、出生、死亡等方面,但深度欠佳。疫情描述多而病因探讨少,还缺乏对传染病的早发现,特别是快速反应能力。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级疾病监测系统,投入一定量的经费,培训地区或国家级主要人员,从人员设备、技术能力等方面予以保障。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防御传染病能力的大小,都取决于它的疾病监测体系的完善与否。如能在一个疾病监测系统中及时发现人群中新出现不明原因的疾病是极有意义的。建立起高效率的、低成本的国家级监测系统,应根据国际上承认的病例定义制定监测指南,与国际传染病监测接轨。
反映传染病暴发的及时的卫生信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新闻媒介,二是官方信息。新闻媒介快,但不精确,不精确的报道会引起社会的惊慌失措或不适当的干预。官方信息可减缓被夸大的或不精确的报道,但官方有时候因一时不能澄清事实而无法发布信息。提倡开放而负责的信息交流,促进关于疾病暴发的国家报告,向世界范围提供有关疾病和暴发流行可靠的有关信息;同时,以适当的方式向住在病区的居民和正在进入病区的人们提出忠告,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积极意义。
3 减少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引起的强烈的国际反应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霍乱、埃博拉出血热和鼠疫的暴发流行表现出惊慌失措,采取了一些不寻常和不适当的措施,对旅行和贸易往来设置障碍,包括机场检疫。这些措施对防止把可能潜在的传染病引入国家没有提供真正的保护,却对旅游和贸易造成严重损失。检疫在防止疾病从国外传入国内方面提供不了多少保护,由于旅行时间短,一个被感染者在未出现症状之前,可以“健康”地登上飞机并抵达一个新的目的地呆几天。因此,根据当今国际上传染病流行状况和经济现实,修订已有的《国际卫生条例》,制定一个国际上认同的关于控制有潜在危险的传染病在国际上蔓延的实施法规非常必要。这样,可以把旅游和贸易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免除许多国家因发出警报而影响贸易和旅游的顾虑。
4 加强传染病防治机构的建设
由于 20世纪 70年代和 80年代公共卫生重点领域的转移,用于传染病防治经费的明显不足,传染病防治机构趋于崩溃。就国际社会来说,WHO应将各国有杰出人才和成就的实验室联合起来形成网络,提供高质量的用于诊断、培训、干预疾病暴发的参照服务。就国内来说,应增加对防疫工作的投入,改善设备,培训人才,加强与国际组织交流,密切注视疫情动态。
5 恰当使用抗生素,延缓微生物的耐药性
抗生素使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得以制服大部分致病微生物。但是,随着七八十年代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微生物适应抗生素的能力越来越强,导致抗生素的疗效越来越低。连一些用于拯救危重病人、被医学界称为“最后武器”的抗生素,在各种微生物面前也越来越显得无能为力。如万古霉素,80年代初在美国的使用量增加了 100倍,但微生物对其抗药性增加了 20倍。各国医学界认为,如果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诸如肺炎、肠炎等疾等疾病也会无药可医而致人于死地。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的呢?学术界认为这是微生物进化的结果。在适应各种抗生素的过程中,微生物形成了种种对付抗生素的本领。例如,有的微生物细胞能够分解抗生素分子,把它们排除出病灶区,扩散到机体其他部分;有的微生物细胞能够释放特殊物质,破坏抗生素分子或使其变形而失去作用。鉴于抗生素都有攻击微生物特定目标的本领,微生物细胞就停止分泌可能成为抗生素攻击目标的物质,使抗生素失去攻击目标而失效;或者大量制造这种物质以假乱真,也使抗生素失去效用。微生物这种“反击”抗生素的本领,可以录入它的基因而代代相传,还可以传授给临近的其他种类微生物。
学术界认为,导致微生物反击抗生素能力不断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首先,滥用各种抗生素,使微生物有了“锻炼”自己抵抗抗生素能力的机会;其次,在农业中使用类似的杀虫剂,使微生物有机会在农作物上进行“训练”后去危害人类和其他动物。例如,荷兰的农场主使用了与万古霉素相似的杀虫剂后,他们以及他们饲养的火鸡如果得了肠炎,万古霉素的疗效就大大降低了。
这种情况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欧盟社会经济委员会在一份题为《微生物抗抗生素能力增强是对社会健康的威胁》的报告中呼吁欧盟各国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采取行政措施限制使用各种抗生素。英国政府率先推出了限制使用抗生素的措施。美国卫生部门计划建立特别机构,跟踪全球各种微生物进化、演变情况。俄罗斯学者认为,除了控制使用抗生素以外,各国必须不断研究、开发一代代新的抗生素,以对付日益“狡猾”的各种致病微生物。
各国应执行 WHO制定的关于监测微生物耐药性的频率及地理分布的规划,并将监测结果纳入国际监测网,用收集的数据设计如仅在人类及动物中恰当使用抗生素的国家和全球的战略指南,并激励和支持市场上可用药品的研究。
6 警惕动物引起的传染病
饲养动物及食品生产增加了通过食物链把动物病传给人类的风险。英国用动物骨头和肉加工成饲料喂牛而导致疯牛病的传播,而人食入疯牛病患畜制成的罐头或食品引起的克—雅氏病就是明显的例子。另一方面,人类冒险接触携带疾病的动物,如森林被砍伐或破坏,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不得不寻求别的离人群较近的生存环境,或者当人们穿入森林深处休闲或工作时接触到动物而致病。加强对动物病监测,特别是人兽共患病的监测,制定利用和管理饲养动物以满足人类消费的指南,寻求预防和控制动物病向人类传播的国际合作都显得十分必要。
7 加强新传染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防治能力
内容包括新传染病病原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室快速诊断研究、临床治疗研究和疫苗开发研究。建立并加强各国新传染病鉴定识别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既有鉴别常见病病原体的能力,又具有识别真正的新传染病的能力。要特别培养临床医师对异常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的公共卫生意识;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协同开展主动监测。
8 制定预防和控制新传染病的策略并确保实施
采取措施促进有关新传染病公共卫生信息的交流,改善公共卫生设施,提供安全用水,改善污水、污物的处理设施,支持监测和防治规划的实施,建立保障预防战略实施必要的机制与协作等。如 WHO曾发出呼吁,寻求国际社会捐款 84 .8万美元支持乌干达政府控制该国古鲁区的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WHO计划将捐款用于:(1)监测和控制埃博拉出血热流行;(2)对已发现的埃博拉出血热病人加强管理;(3)促进认识埃博拉出血热危害性的健康教育;(4)向在疫区野外工作的专业人员提供通讯、交通和后勤保障的支持,以及通过互联网向国际社会发出疫情警报。经验证明,迅速采取基础的预防和有准备的措施,对于控制埃博拉出血热流行非常关键。
9 加紧预防疫苗的开发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发出安全有效预防新传染病的疫苗,在此基础上开展疫苗效果评价以及预防费用的效益分析等。
三、防范新传染病的全球合作
新出现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传染病的这种新趋势促使人们重新考虑我们的疾病控制战略。美国在 1993年正式制定了针对正在出现的传染病威胁的疾病预防战略。各国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也得以恢复和加强。1995年,在世界卫生大会上,WHO成员国形成一个决议,敦促所有成员国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重新出现的疾病和识别新的传染病。1995年,在世界卫生大会上,WHO成员国形成一个决议,敦促所有成员国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重新出现的疾病和识别新的传染病。WHO是这项全球性行动的伙伴之一,他组织、加强全球性监测系统并使其成为总监视系统的一部分。目前有三套独立的系统覆盖全球,把所有国家的专业实验室和疾病监测系统连成一体,并且通过电子手段为全球万维网(worldwideweb,WWW)和其他国际电子和印刷媒体提供情报。
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是全球第一套监测系统。它是由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方面的专业实验室及研究所组成。但实际上,有的实验室和研究所在技术上已跟不上时代发展,提供不了确定的疾病暴发,中心也无法对全球性的需求作出充分应答。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及淋球菌抗生素敏感性规划,可认为是第二套监测系统。微生物耐药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这是由于医生处方不当或患者未按处方的剂量用药以及对药店药物数量发放的失控所造成。耐药性的产生,不得不联合使用抗生素,过去在门诊容易治疗的传染病现在住院率提高,这些都造成费用的升高。有些传染病,流行病学专业中心已无法对其控制提出专业性意见;在发展中国家,合作中心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本地区需求。WHO正请求各国政府提供使中心现代化所需的资源,建立快速反应的合作中心,以获得一定质量的有关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目前状况的标准化情报,帮助各国制定合理的药物政策,以及鼓励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
国际卫生条例(IHR),这是目前惟一的国际公共卫生立法,它要求各国必须报告传染病疫情(第三套监测系统)。国际卫生条例涉及 3种传染病,即霍乱、鼠疫和黄热病。然而报告这些疾病疫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贸易和旅游受到限制。所以,有些国家并不报告,WHO也无权强制各国报告。为了使国际卫生条例成为全球警报系统,疫情报告将受到鼓励,要求对全球有重要性的疾病均须报告。WHO正在修改国际卫生条例,以保证国际上作出及时和适当的反应。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传染病是一个共同的威胁,需要紧急关注,尤其是在全世界的人们由于国际旅行和贸易而变得日益接近的时代更是如此。在进入 21世纪后,人类正在迎接今后新的、正在出现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的挑战或迎接人们熟知疾病的挑战

文文才 发表于 2015-8-30 09:16

基层单位、医院传染病防控的人力物力投入不足。

jcyyhlb 发表于 2015-8-30 10:36

谢谢老师的资料分享,学习了,做好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liuyurong69 发表于 2015-9-1 10:30

路过学习了,上论坛就有收获。感谢老师的资料。

尽如人意 发表于 2016-1-14 09:23

比较详细,谢谢老师的分享!

勤劳的小蜜蜂 发表于 2016-6-17 17:27

谢谢老师的分享,我们又学习到传染病的演变和预防,已下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染病演变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