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 发表于 2015-8-18 11:00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补充资料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因其为标准,描述相对简单。近期在学习相关资料中,有关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介绍,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中的补充,与大家分享。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由于其发病主要与使用各种抗菌素,特别是广谱抗菌素有关,主要症状为腹泻,故此命名。   因炎症的病变主要在结肠,故又称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   不少病例粪便中排出片状粘膜样假膜,故又称假膜性肠炎。   分析大便菌群,绝大部分可检出艰难梭菌,有的金葡菌占优势,故亦称为该菌所致的结肠炎。   大部病例发生于正在使用抗生素中,多在用药1周以后或更长期的服用、滴注,偶可发生于用药早期甚至未用过抗生素的病人,亦可见于停药以后。   腹泻、腹痛是主要表现,大便呈水样、糊状、脓性或血性,蛋花状、粘膜状具有特异性,每日排便数次、十数次或更频。   腹痛多为绞痛性质,有时剧痛。   大部病例发热38°-39°C,可伴有其他毒血症症状。   血白细胞大部分病例呈不同程度增高。   便厌氧菌培养找到艰难梭菌有诊断价值。   由于左半结肠多受累,纤维结肠镜检查可以作为诊断手段。粘膜充血、水肿、斑片状粘膜状物符合假膜性肠炎诊断,病理检查符合肠粘膜组织结构。   艰难梭菌可产生A\B两种肠毒素为致病因子,因此用PCR扩增肠毒素B结构基因检测病人粪便可用于诊断。   停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基础条件,保留灌注健康人粪便,培植肠道正常菌群确实有效,甲基万古霉素、甲硝唑也有较好效果。(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相关章节,供对照学习。  临床诊断  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发热≥38℃。  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  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2.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mm-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  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  说明:  1.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  2.应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腹泻。

手榴弹 发表于 2015-8-18 11:38

诊断标准的有效补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补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