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何时能真正体现互相的尊重和理解呢
这个帖子是自己今天值班处理一个普通的医患纠纷而感悟吧,今天上午在医院值班的时候,接到一个门诊患者投诉,一接电话就说要投诉到我们省卫生厅怎么怎么样,要让我们医院怎么怎么样,搞得我云里雾里,等到我耐心听他说完整件事情,其实真的是非常小的一个事情而已,我能做的只能是耐心倾听,然后给他最快时间解决问题,至于后续的投诉我是没法控制的啦!但是自己的心情也是随之有点低沉,如果人与人之间连最基本的理解和宽容都没有了,谈何后续的尊重呢?现在人自我维权意识增强应该是件好事,但是如果说一味的强调自我,而不去顾全别人,这应该只是更加自私的一种表现吧!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真心希望能多一点理解,尊重和包容!参与总值班我也接到过不少投诉,感触是每次投诉多多少少我们的医务人员都有错。态度不好、没有耐心、临床医技沟通不足……真正过来操事的,很少!除了国人整体素质下滑外(包括医务人员和病人),还有就是医务人员工作量大,太过疲劳就会很难有耐心。 老师问“医患关系何时能真正体现互相的尊重和理解”?这个问题目前来说难以改善,而且越来越让人纠结!
个人观点,可能是基于国情,发展背景(医患关系在倒退)、趋向于政策导向、社会环境、医疗质量、职业安全和医疗保障等.....。 医患关系何时能真正体现互相的尊重和理解呢?当彼此之间信任感完善之时。谢谢! 本帖最后由 热带雨林2010 于 2015-8-9 19:04 编辑
其实医患关系发展到今天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看病难、看病贵这些是医院和医生造成的吗?可是这些矛盾都会转嫁到医院、医生头上。 医患关系在免费基本医疗时即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规范诊疗程序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能真正体现互相的尊重和理解。 医患矛盾估计只有在公费医疗时才可以解决,现在好多病人来医院看病认为我花了钱问题就得解决,但事情往往不是如愿的,因为医学诊断好多情况是排除法,每次看到病人发火、吵闹时,一方面同情他们的感受,一方面感叹我们医生的处境,记得一次在出租车上,司机讲下次看病就得带把刀子,不行就杀了他(医生),很是感慨! 医生最想让患者知道的那些事2015-06-18 10:04 作者:张大桃
最近伤医事件频发,令我们心寒的同时,也在思考——
是什么,让患者和医生之间有这么多的不理解?
是什么,让本该同一战壕的战友变成了敌人?
头条君汇集了医生最想让患者知道的那些事儿,期望借此增加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合理的预期,增进医生和患者间理解和沟通的效率,减少误解和矛盾。
关于疾病和医生
1.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类无法抵挡;因此,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治愈。
2. 医生和现今的医疗手段所能做最多的是帮助患者恢复,减轻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3. 医学仍在发展中,即便是现代医学,对生命的认知仍有许多局限。
4. 从事医疗活动的人会犯错,因为医生是人不是神。
关于检查和用药
1. 牙痛、胃痛、肩膀痛,拍心电图都是合理的。心梗疼痛会放射到左上肢,胃脘部,牙床,所以当你牙疼时,医生让去拍心电图绝不是为了多挣钱。
2. 仪器的检查费跟检查时间不成正比,与仪器成本成正比,机器很贵,机器不是国家买的。
3. 有些化验和手术,需要空腹后 ** 小时,是为了检验结果的准确和手术的要求,不是故意让人饿着等着;同理,憋尿 B 超必须尿量足够才能看得清楚,做不了也不是医生找茬。
4. 检查出来没毛病真的是一件好事不是坏事,no news is good news。
5. 妇科千金片也可以治牙疼,这不是玩笑。药品说明书上没写到的范围,也可能是千万临床医生总结出来的安全范围。
关于信任和尊重
1. 医生是一个群体,有医术不高者,有无医德者,但小部分不能代表整体,精英和败类都只是两头,大部分还是普通人。
2. 缺乏信任比缺乏常识更可怕。可以不懂医,但要尊重医生和信任医生。治疗需要面对面问诊,互联网上碎片化的医学知识不能代替面诊医生的建议。
3. 同理,别人家的治疗经验不适于每个人,不要试图指点医生的治疗和开药,信医生,遵医嘱。
4. 理解与尊重总是相互的。医生提高职业道德的同时,也期望遇到通情达理的患者。
其他……请补充
1. 我跟护士是清白的。
2. 打人是违法的。
3. 承诺包治百病、一针见效的基本都是骗子。
4. 看病交钱买的是治疗这个过程不是治愈这个结果。
5. 不要因为我是医生,中西医、内外、妇儿、皮肤、眼科、美容、整形、针灸、推拿、营养、兽医方面的都要问我。
6. 花园洋房、香车美女,很潇洒的医生都是电视剧里的,现实里的医生工作负荷都是很大的,出门诊、做手术、搞科研,生活也是很苦的。
7.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平衡心态等,这些很重要,不是医生说的废话。
8. 医生每天的门诊量很大,分到每个个体的时间不会太多。见到医生前,请简要的组织语言,尽量精确的描述不适、持续时间、用药、过敏史、既往检查结果;特殊人群,比如婴幼儿的麻麻还需记录宝宝的排便次数、排便状态;糖尿病患者记录血糖测试时间和结果等等。
大家若能相互理解,世界该有多么美好! 制度的风险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