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尿培养
请教各位老师,自6月至7月7日,我院泌尿科有七位患者尿培养检出极小棒杆菌,而且耐药性大致相同,其中有两位是近两月内有两次住院的患者,有5位均为第一次入院立即采样。入院诊断:有一位是前列腺增生患者,而且尿常规正常,其他患者均是尿路结石或肾结石的患者,有两例患者由手术历史,其他患者有感染史或四个月前治疗史。有两例是有尿管采样,其他五例均是中段尿。分析原因:采样污染?科室暴发?送标本容器有问题? 个人愚见问题可能出在“标本容器或者实验室”。 微生物室或采样污染可能性大 非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但应立即开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找出细菌来源,排查标本容器、检验操作环节。 本帖最后由 动如雷霆 于 2015-7-10 09:20 编辑都有可能,调查这7位患者若无亲密接触(可能性很小),还应调查细菌传播途径。要排除是否同一医生、同次分别采样,培养基及送检容器、器械是否无菌。观察菌量是否超过10万,患者是否出现症状等,以便排除医院感染爆发。 应该立即开始流行病学调查,找出病菌来源,知道原因才能控制。 这个短小棒状杆菌属于厌氧培养,对营养要求还蛮高的,而且可能要培养一个星期及以上。尿标本取材,应该不可能严格厌氧环境下取材啊!要看实验室怎么培养出来的。 没有同源分析,不能认为爆发。
至多是聚集发生。
与微生物老师探讨,查找原因。
比如可以结合临床表现及尿常规,一般尿常规异常,才送培养。
有时,可以做尿定量分析,判断是否感染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是否都进行了手术,与医院性相关的尿路感染?
2.集尿的容器是否被污染?
3.细菌室是否存在标本污染可能?
逐项排查,排除医源性可能,更换容器,可以重新进行培养。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指点,我做了同源性分析,根据细菌的耐药性,相似率非常高;到科室和护士长分析,同时自己在科室观察,发现尿标本送检不及时;有几例患者再次培养后,无菌生长,尿常规无异常,从空间、时间、人群分布上看,时间集中在6月份,没有共同手术史;空间分布上没有集中几个房间,人群分布上,主要以入院后立即常规送检培养,未进行任何操作。如果是送检容器,全院送检尿培养使用的容器一样,其他科室没有发生此类现象;检出时间有明显的日期集中性。和医生、护士长沟通,怀疑是否和某个护士操作有关。因时间紧迫,未来得及召集护士或每位采标本的护士单独沟通。已请护士长对每位护士细谈,以便查找某个环节。分析客观原因:天气潮湿,病区患者多,工作忙乱,手卫生不到位,标本留取无菌观念不强,送检不及时都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对科室提出要求:重视手卫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留取标本送检,提高即刻送检意识,同时重视病房环境清洁消毒,做好终末消毒和每日消毒,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医疗服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