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和物表采样经常出现0cfu/cm2 ,难道真是0?
本帖最后由 乔-乔 于 2015-5-21 21:08 编辑各位同仁,在您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时,手和物表监测结果是否经常出现0cfu/cm2,是真的无细菌生长吗?
不知道您医院是什么拭子采样,棉拭子还是人造纤维拭子、涤纶拭子?您是否注意过?
临床常用的棉拭子是棉花纤维加竹条或木条而成,植物会分泌出脂肪酸、树脂、福尔马林等,这些物质会抑制细菌的生长。另外,传统拭子释放出的氯气、重金属离子和胶水会对微生物有毒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传统的拭子(例如棉拭子,人造纤维拭子,涤纶拭子),都是以传统的“耳塞”技术生产的,即将数千米的纤维缠绕在塑料棒的顶端,将影响微生物的释放。常规拭子的释放率只有20-30%,收集率也差强人意;另外还有培养基的营养是否达到质量要求以及是否正确使用含有中和剂的洗脱液等等,您看过以上内容后,难道还真的相信手和物表监测结果0cfu/cm2,是真的无菌生长吗?通常的卫生手、外科手、环境清洁消毒真的可以达到无菌生长的情形?
所以,更重要的是认真执行规范,而不是所谓监测数据。
分析得太透彻了,最头痛是医生认真洗手还涂抹手消那样采样还能不合格,这样的采样有意义吗? 是的,经常有采样结果为0的现象,我们采样用的就是普通棉拭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 我院物表采样也是普通棉拭子,监测结果常常让人苦笑不得,没办法,不相信也得检测,因为有些专家很看重这些数据的。。。。。。真不知有何意义? 现在有很好的采样系统,意大利 科潘恩公司(COPAN ITALIA)出品! 无声的雨 发表于 2015-5-21 21:57
我院物表采样也是普通棉拭子,监测结果常常让人苦笑不得,没办法,不相信也得检测,因为有些专家很看重这些 ...
说得很对,真的没有多少意义!
重要的是遵循规范做好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 最近我们做了一个循证实验,用平皿印迹法在ICU采物表,120份标本,只有4份平皿上未生长细菌,均为卫生员使用的抹布,共采抹布5份,只有1份长2个菌落,远远低于其它标本。说明卫生员使用抹布后用消毒剂消毒后达到了效果,真还有0cfu/cm2的结果。污染最重的是门把手。 老师说的在理啊,分析的很到位、专业,佩服,这种监测确实没多大意义! 老师分析得很透彻,我院平时采样也是用棉拭子,很少检测到有细菌生长的,这种常规监测确实没多大意义,可是有不得不做,无奈 我们也有同感啊,有时感到无奈。 我们曾经的院感主任就把监测结果0cfu/cm2,视为不合格,让我们反复做,现在我来做院感工作了,而且手的采样是我自己亲自做的,结果也是0cfu/cm2,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我们采样用的就是普通棉拭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 路过学习了,我院也存在这样的的问题,于细菌室的工作人员交流后一直也没有结果。 乔-乔 发表于 2015-5-21 22:19
现在有很好的采样系统,意大利 科潘恩公司(COPAN ITALIA)出品!
介绍一下你们的产品啊。 我也有同感,我院经常出现合格的全是无菌,不合格的极度超标,我不明白什么原因,没办法检查要这些东西,就反复做,直到合格。再者我认为这种监测实在没有意义,只是一个消毒效果的监测,并不能说明你平时的状态,我认为平时(未消毒)的监测更重要。没办法,有规定就必须做,要不然检查过不了。无奈啊! 又是个矛盾,怎样解决呢?? 我们也是普通的棉拭子,早就知道这样的结果是有误的,可是想要买的拭子有点贵,所以还在沟通中啊! 本帖最后由 baihehua 于 2015-5-22 13:08 编辑
目前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结果不可靠,本来是达到消毒水平的,结果却”0菌落生长“,都达到”灭菌“水平了?这中现象和普遍,邻人哭笑不得。
一是:临床医务人员对采样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是:采样技术和实验室监测技术不规范
三是:临床人员担心监测到细菌,就过渡消毒,。采样前用消毒液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消毒液还未干了 ,就采样了,这样能采到菌吗?
没有办法,只能是应付完成该项工作,没有什么意义?也是一种浪费。
有时微生物室人员怀疑临床工作人员根本就没采,直接就把平皿或棉拭子就送微生物室了。 楼主所说即是,采样和培养有很多细节会影响结果,同时也是一个以点带面的事情。我们更应该去关注过程,关注SOP的落实。现在血透我们关注的是事件,三管相关感染也逐渐转向每一细节的落实,最终结果只是一个统计数据而已。这样也许更能体现感控是实质 庚优 发表于 2015-5-22 10:22
介绍一下你们的产品啊。
哈哈,不是我的产品{:1_12:}
意大利 科潘恩公司(COPAN ITALIA)的产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