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多久需要更换?
本帖最后由 斜风细雨 于 2015-4-2 22:38 编辑证据来源 本文证据来源于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4期的1篇基于7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是2010年发表的相同主题的系统评价的更新版。该系统评价全文可从Cochrane 系统评价数据库中获取(www.cochrane.org/reviews/clibaccess.htm)
临床问题 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多久需要更换?
证据描述 留置针穿刺是一种有创操作,不必要的定时更换,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不适和医疗费用,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目前,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 INS)的静脉输液指南建议:为了减少感染和静脉炎的风险,****外周静脉留置针(下面简称留置针)的更换频率每次不宜少于72-96h。目前大部分医院都遵循这个建议定时更换留置针。而 2013年最新的Cochrane系统评价认为72-96h更换留置针与出现临床指征时更换留置针,两组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静脉炎的发生率方面没有统计 学差异,而出现临床指征时更换留置针的费用则明显低于72-96h更换组。出现拔管的临床指征,是指留置针穿刺部位发生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种:①滴速减慢 或不滴,②局部有渗出,③穿刺点周围发红、有压痛,④患者主诉穿刺部位出现明显不适。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共5项研究(N=4806)评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其中3项研究报道没有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2项研究报道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合并这2项研究结果后,常规更换组与出现临床指征更换组的发生率各为2/2441和1/2365,没有统计学差异(P=0.64)。(证据等级:高)
[*]静脉炎:所有5项研究(N=4895)均报道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出现临床指征更换组和3天更换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各为186/2365和166/2441,没有统计学意义(P=0.20)。这个结果不受连续输液或间断输液的影响。(证据等级:高)
[*]任何原因导致的血流感染:1项研究(N=3283)评估了任何原因导致的血流感染,出现临床指征更换组为4/1593 (0.02%);常规更换组为9/1690 (0.05%);没有统计学差异(P=0.21)。(证据等级:中)
[*]渗出:4项研究(N=4606)评估了渗出的发生率。常规更换组的发生率(452/2346,19.3%)明显低于出现临床指征更换组(518/2260,2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证据等级:高)
[*]局部感染:4项研究(N=4606)评估了局部感染的发生率。出现临床指征更换组的发生率(2/2260,0.09%)与常规更换组的发生率(0/2346,0.0%)没有统计学差异(P=0.30)。(证据等级:高)
[*]导管堵塞:所有5项研究(N=4806)均评估了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出现临床指征更换组为398/2395 (16.6%),常规更换组为377/2441 (15.40%),两组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16)。(证据等级:高)
[*]死亡率:1项研究报道了死亡率,每组各有4例患者死亡,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93)。(证据等级:中)
[*]费用:3项研究(N=4244)测算了费用。出现临床指征更换组的费用显著低于常规更换组(P<0.00001)。(证据等级:中)
证据特征 该系统评价纳入了7项比较常规更换(72-96h)留置针和出现临床指征时更换留置针的RCT。其中,5个在澳大利亚开展研究,在英国和印度开展的研究各 1个。5个RCT是单中心试验,1个是在澳大利亚3家医院进行的多中心试验,另1个是试验在社区医院开展。 所有的研究均报道使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3
实践推荐 建议医疗机构采用出现临床指征时(如滴速减慢或不滴,渗出,穿刺点周围发红、压痛,患者主诉穿刺部位出现明显不适等情况)更换留置针的政策,而非每72-96h更换一次。(A级)
为了减少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每个班次观察留置针穿刺部位的情况。(B级)
当出现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如炎症、渗出和堵管时,应及时拔除和/或留置针。(A级)
注:本文采用WHO的GRADE等级系统进行证据等级划分。
参考文献 Webster J, Osborne S, Rickard CM et al.Clinically-indicated replacement versus routine replacement of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4:CD007798. doi: 10.1002/14651858.CD007798.pub3.
Webster J, Osborne S, Rickard CM et al. Clinically-indicated replacement versus routine replacement of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0,3:CD007798. doi: 10.1002/14651858.CD007798.pub2.
O’Grady NP, Alexander M, Burns LA, Dellinger EP, Garland J, Heard SO, et al.2011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http://www.cdc.gov/hicpac/bsi/bsi-guidelines-2011.html.
来源: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
卫生部WS/T 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前提是穿刺部位没有发生并发症等)。2、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3、并发症:静脉炎、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导管堵塞、输液反应等等。 又涨知识了,谢谢老师分享 我也赞同没有临床指征的时候没必要死板执行72-96h更换,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增加病人费用。 我也赞同没有临床指征的时候没必要死板执行72-96h更换,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增加病人费用。 对啊,没有临床指征的时候没必要死板执行72-96h更换,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增加病人费用。 这个实践推荐很有意义,而且证据描述很充分,谢谢分享! 又学到新知识了,谢谢老师分享 赞同没有临床指征的时候没必要死板执行72-96h更换,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增加病人费用。 涨知识了,谢谢老师们的分享 赞同斜风细雨老师的观点,让证据说话最有力,学习到了新知识,谢谢老师们分享。 吴塘晓凤 发表于 2015-4-3 08:31
涨知识了,谢谢老师们的分享
那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72--96小时,还是临床证状呢 赞同没有临床指征的时候没必要死板执行72-96h更换,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增加病人费用。 一般可保留3-5天,如果没有不适也有保留到一周的。 我们国家的规范似乎定的比较严格,但临床实施起来并不顺畅,就像隔离技术规范中的"标准预防"定义,高度的概括,却不及美国标准预防定义来的更好理解;手卫生规范中的手卫生指征有6条,却远没有WHO二前三后容易被记住! 又学习了,我们还是要按照我们国家规定的要求办了 我感觉我们国家有些是很教条的,规范规定了,护理人员谁敢不执行,护理部会查你,医院的各种检查也会查你,你该怎样承担责任?所以我认为管理部门规范应符合我国的国情。 我院护理部要求每3天更换,大部分患者3天留置针仍通畅无血栓,局部无炎症反应,拔出很可惜,尤其是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增加患者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 又学到了新的知识,便于指导临床 工作。 赞成没有临床指征的时候没必要死板执行72-96h更换,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增加病人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