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鱼o_0 发表于 2015-3-23 21:39

【援塞抗击埃博拉日记一】做好感染防控,实现“零感染”

2014年12月30日,习总书记向全国发表慰问信:西非部分国家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军地医务人员组成的援非医疗队,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奔赴西非抗疫前线,不畏艰险,救死扶伤,同所在国家人民一道,在病毒检测、病人留观和治疗、公共卫生防疫培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用实际行动体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中非友好情谊,赢得了受援国家政府和人民赞誉,受到了国际社会好评。 ”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习总书记更提出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打胜仗”,表明了我们誓与受援国战斗一心,共同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决心,充分展示了我国作为负责人大国在面临重大国际问题时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形象。“零感染”,也代表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习总书记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公共卫生培训队提出了“零感染”的期望和要求,领队梁晓峰队长和李中杰副队长也时常提点队员们,注重个人防护,预防感染。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着实不易。一、风险无处不在塞拉利昂是目前埃博拉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我们居住的弗里敦西区又是疫情重中之重。在确定培训的6个重点地区也是埃博拉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每天都有持续的新发病例报道,累计病例数占塞过所有报道的病例的近80%。在距离我们住的宾图玛尼酒店不到2公里的地方,就曾有过一个埃博拉感染病例。在来往培训地点的路上,时常能看到“运尸车”跑来跑去。在塞拉利昂,不仅仅有埃博拉感染的风险,还有其他不容忽视的风险,比如疟疾,艾滋病,拉萨热,黄热,伤寒等。我们第二队来的时候,刚好雨季和旱季交替完毕,这段时间正是蚊虫最多的时候,疟疾的发病率很高。这边有的“蚊子”号称隐形轰炸机,体态比较小,没有声音,叮咬也没有明显疼痛感,但带毒率高,稍不留声容易“中招”。培训队员需要深入社区,深入基层开展培训,很多地点没有市政供水,只有井水,食物的卫生状况也不明,必须要非常小心胃肠道的感染。“零感染”是我们的红线,做好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做好队员的自我管理。保护自己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才能更好的为与塞拉利昂人民一起抗击埃博拉疫情做出贡献。二、严格执行感染防控措施(一)注重团队纪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细节入手。铁的纪律铸就铁的部队。无论在首都弗里敦,还是在乡下开展培训工作,我们均有严格的纪律,驾车外出一定要至少两人,在培训场地要团队行动,回到驻地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严禁独自行动。在这边水源的卫生状况不像国内经过严格的消毒、过滤处理,尤其是在乡下,都是用的井水,当地人就是用水桶打上来使用。所以对于安全用水,我们都推荐都建议水烧开后使用,如喝水、刷牙等,避免“病从口入”。(二)做好工作人员感染防控的培训。我们国家协调员,国家教员,地区协调员,地区教员这些人是我们接触密切的,因此必须先经过严格的感染防控的培训,熟悉培训班的流程和感染防控的措施,比如手卫生,环境消毒等等。对现场配合我们工作人员(如support staff)培训如何开展体温监测、正确配置手卫生(0.05%含氯消毒液)及环境卫生消毒液(0.5%含氯消毒液),如何使用喷雾器,教室条件允许条件下进行通风。甚至在培训场地,负责餐饮的当地人员,我们也进行了培训,如何在现场开展工作,避免身体直接接触,做好体温监测,手卫生,环境消毒。在埃博拉流行区域,已经不流行握手了,取而代之的是“碰肘礼”,甚至是点头招呼,避免身体的直接接触。(三)在社区培训,尽管我们所处的对象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但他们实际的生活状况,接触的人和事,对我们都是未知的,这就带来很多未知的风险。为此,我们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由我们雇用的support staff对所有的学员、培训师资都进行了体温测量,每日至少三次。只有体温监测合格的人,才能进入我们的教室。在每日培训开始,配置好手卫生消毒产品,在培训房间,我们的休息室,都放了不少手消产品,从而保证能随时手卫生。我们在每个培训点都准备了至少两套个人防护产品,以便应对突发情况,并制定了埃博拉感染应急预案。在每天培训的结束,也用含氯消毒剂,对含氯消毒剂对我们的环境进行消毒,并用消毒湿巾对我们的投影仪、接线板等清洁消毒,保障我们的培训环境卫生、清洁。(四)注重疟疾预防,做好驱蚊避蚊。这里是恶性疟高发地区,感染后较为凶险,比如在我们的一个培训地点Port Loko,队员们就住在湖南建工的工地上,与农民工兄弟一起吃住。出门就是村子,有小沟,蚊虫很多。工地的中国工人,全部都感染过疟疾,少则一年5-6次,多则一年20多次。因此做好防蚊是非常重要的。在裸露皮肤都喷或者涂抹趋避剂,队员们也相互提醒,注意早晚涂抹防蚊产品,最好穿长袖,房间一定要挂蚊帐。必要时候可以进行预防性抗疟药服用。在Moyamba乡下培训,我也定期对队友们的房间进行驱蚊处理,在每天离开Guest house去培训前,喷上驱避剂。在我们房间门口经常能看到不少小“生物”,蜘蛛,四脚蛇,这些是我们的“卫士”,防蚊效果颇佳,当地戏称为protector。只是这个蜘蛛个头太大,在门锁旁边,开门关门考验心理素质啊。(五)做好后勤工作,保障健康。到乡下培训,生活起居是要保障的头等大事,否则大家身体很快就会跟不上,更不用谈任务完成,要保证“零感染”,首先身体是本钱。Moyamba是南部较大的城镇,却没有市政供水。只能用井水。不了解当地地下水的卫生状况,只知道水的硬度较高,所以所有的水只能烧开后使用,预防胃肠道的感染。我们也在首都带了矿泉水,并通过Moyamba的协调员,定了当地的矿泉水,可以用来饮用,做饭等等。说到用电,这里与Bambali地区不同,据说那里因是总统Koroma的故乡,所以市政供电设施较好。这里用电只能依靠自备发电机,通过自购柴油发电。旅馆的免费供电时间只有晚上7-12点。其他时间用电我们只能付费买电,一加仑24500里昂(不到5美金),能用三个小时。吃饭是个大问题,当地的伙食卫生我们并不清楚,比较健康和卫生的就是自己做饭。可是Guest House并没有厨房。经过与住宿点的管理人员协调后,他们才同意给我们一张桌子,放在门厅外面的走廊,就用这个做起了我们的厨房。我们从弗里敦带来了很多蔬菜,番茄,青椒,鸡蛋等等,可以自己做点简单的饭菜。这里的蔬菜很不便宜,比如番茄,一个鸡蛋大小的番茄就要3个美金,相当于龙虾价格,吃番茄炒蛋就当吃龙虾了。没有荤菜,我们就只能吃素,好在带了罐头,徐杰主任也带了“老干妈”,有点牛肉渣滓和荤油,可以炒菜和拌饭。炒菜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住宿地点没有强电。我们的电磁炉,水壶,电饭煲等功率又比较大,电磁炉炒了一会,就闻到一阵焦糊味,原来插座烧掉了,换了一个又烧了。估计酒店的人也很郁闷了,第二天就改造了线路。我们也将电器分配在不同的房间,这样避免用电负荷过大,烧毁电路。“零感染”是个目标,也是我们的底线。事实证明,通过严格执行感染防控措施,良好的卫生习惯,从细节入手,这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在西非塞拉利昂近三月的工作,第一批和第二批队员均无一人感染,队员们健康状况良好,精神面貌俱佳,为援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深化中塞友谊贡献一份力量,也为祖国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图为总统夫人带头做好手卫生)

蓝鱼o_0 发表于 2015-3-23 21:46

微博同步推出,欢迎转载支持!http://weibo.com/p/1001603823673436972361?from=page_100606_profile&wvr=6&mod=wenzhangmod

鬼才 发表于 2015-3-23 21:47

非常好的来自一线的日记。
只有亲临现场,才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超赞!

热带雨林2010 发表于 2015-3-24 08:24

援非的战友们太不容易了,不仅高度警惕做好防控埃博拉,而且生活条件艰苦,但你们却出色地完成了援非任务,向您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努力前行 发表于 2015-3-24 08:48

这样的洗手设备,我以为只有在遥远的过去看见,没想到在现实中还真有

198607 发表于 2015-3-24 08:58

“零感染”是个目标,也是底线。您们做到啦,敬佩!!

虎啸 发表于 2015-3-24 09:06

向蓝鱼管理员致以崇高的敬礼,道一声辛苦了!

阿一 发表于 2015-3-24 10:18

向蓝鱼管理员及队员们致以崇高的敬礼,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家渠医院 发表于 2015-3-24 10:43

向战斗一线的老师道一声辛苦了!真心向你们致敬!

liu1724 发表于 2015-3-24 11:49

向援非的同行们致敬,“零感染”太不容易了!

宝安6 发表于 2015-3-24 13:55

非常好的来自一线的日记。

liudonghua30 发表于 2015-3-24 20:53

支援疫区的战友们辛苦了,“零感染”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桂花香 发表于 2015-3-24 22:04

蓝鱼辛苦了,能有这样的计划锻炼自己真的很难得,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更加考虑我们的防控措施是否恰当和有效,向援非的战友们学习!

雨后天空1018 发表于 2015-3-25 10:29

零感染,太不容易了,向在援非一线的勇士们致敬!从细节入手,克服各种困难,实属不易,注重个人防护,预防感染。这也是平时我要求我院的医务人员这样做的。

蓝鱼o_0 发表于 2015-3-26 10:34

桂花香 发表于 2015-3-24 22:04
蓝鱼辛苦了,能有这样的计划锻炼自己真的很难得,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更加考虑我们的防控措施是否恰当 ...

{:1_17:}是啊,非常难得的经历!近距离感受贫穷,饥饿。了解到很多欲哭无泪的无奈。更懂得感恩!

新翼感控 发表于 2015-3-26 14:22

非常好的援塞抗击埃博拉现场各种场景的描写,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才会主动发现一些替代方式,总之“0感染”很难得,蓝鱼管理员辛苦了!向援非的战友们致敬!

院感2008 发表于 2015-3-26 15:16

看到这些,真真的感受到生活在中国是很幸福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援塞抗击埃博拉日记一】做好感染防控,实现“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