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建设与一些有关课题回帖的整理
每到4月季,硕士毕业论文,课题开题,4月7月正高初评材料,都给各位带来了或多或少的麻烦,太多太多的人为了抓耳挠腮,呵呵。论坛建设马上走到10个年头了,在行业内全国感控方面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尤其是能号召每年年会全感控人的聚会,是一个颇具号召力的工作。
我们每年都期待新的东西,新的方案,新的理念的诞生,同时也能去年会的地方参观到美丽的风景和全国的同行一同相聚。
目前,我觉得在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已经发展到一个不容忽视的科室,但是许多二级医院,偏远地区的三级医院,太多太多的感控人是半路出家,有搞医疗的,有搞护理的,有搞管理的,甚至有搞档案病案出身的。有的并不是一开始就接触了感控,一开始就进行了正规的院校学习,一开始就能够跟随临床进行规范化的临床了解。我们能从论坛交流经验,对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操作水平也有间接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的领土太大了,太多的医院感控人员基本都是通过自学来完成整个医院的管理工作。目前各地区都建立起感染控制中心,但是中心的作用是啥?不是一年培训开一两次会就能把我们的水平提高上来。应该建立起规范化的培训机制,比如太多的实际操作技能及管理技能需要我们学习。目前临床已经在开始做规范化培训的内容,我们面对新出台的内容不能更好的理解,规范化培训我想能帮大家一些忙。以地域为单位,开展规范化培训,内容涵盖全感控的内容,不仅是理论,是踏踏实实的融入好的医院区看去做。就比我在论坛里面看到甘肃的国自然,团队力量很大,但是也要承担起我们这个学科的发展和推动地方发展的能力。用习大大两会的一句名言,要勇于担当,要敢于担当。要无私无保留的去告诉大家怎么做,要领到监测的第一线,甚至去采样,去看细菌培养,去计算医院感染率,去供应室看生物化学物理监测,去学习消毒技术,去了解等级医院评审,去弄懂PDCA,CBA条款等等。
在谈课题和学术,感控课题范围很广,但是我国的发展比较慢,有些地区的感控工作甚至是在一系列的检查中建立起来的,更不要谈实验研究,干预研究,大范围的调查和分析,以下是课题的几点思路。
课题是什么,就是为了提高和指导我们工作,就是为了更好的去分享我们发现的问题。甚至在论坛久了,搞一个论坛的知识,人员,地区,调查,让我们怎么样的用好论坛也是不错一个议题。还有随着医院改扩建的推进,做一个小范围内的改扩建的研究,感染控制在改扩建后有了啥新的变化,我们地区的感控工作能力发生了啥样的变化,当然,有能力的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实验研究和分析,比如细菌耐药的实验,更大范围调查,省和省区的夸省区管理,目前新药的研发和上市都需要1.2.3等临床实验,我们论坛也号召一下各类消毒技术用品也进行一下医院观察,就比如,我在北京的一所肿瘤医院做院感管理的时候,院长搞一个课题PICC的研究,临床PICC病例都达到了2万多,美国clinicaltrials上注册一下,查找到外国的2000.3000例的报道都能成为一个临床实验的标准,我们2.3W例案例分析,居然没有总结,没有报道过,老师们的操作能力可想而知,在临床感染控制过程中的经验那得有多丰富。每个药厂都在高薪聘请编辑,临床观察CA,但是不知道咱们用的感控产品,感控新科技是否在医院更长期的观察过,可以做一些这样的课题。在有能力呢,可以联合国家监测机构做一些国自然监测的项目,交流,通过先进带动落后的管理,扩大整个学科的影响力和影像范围。先说这多,有空再聊!
谢谢老师分享,希望通过培训和自学相结合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现在主要是我们国家普遍对院感不重视,所以院感科的人员都比较少,都要忙于应付日常工作。省院感质控中心或市院感质控中心都是挂靠在省、市的某一家医院,精力非常有限,大家只能尽力而为,不可能面面俱到。 规范化培训是顶层设计的问题,我想咱们的老大一定也在为之努力。感谢您谏言献策。 楼主提到的两三万例案例居然没有总结的情况说明了大陆医疗机构对医疗技术缺乏质量控制并持续改进的思想,说明大陆医疗机构的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 非常同意老师十分接地气的想法,真的,为了病人的安全,尽快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专职人员的能力水平是重要的! 感谢老师的谏言献策,以后多指导指导我们的工作 赞同3楼老师的说法,主要是我们国家普遍对院感不重视。 国家不重视,已经不错了,我记得非典的时候一般医院还没成立啥医院感染管理科,大部分是预防保健部,才10几年时间,这门功课能发展成这样,不错了。剩下的就需要我们去努力了,平台国家搭建了,成立了感染控制科,一门管理学科的发展估计在经过30-50年能成熟就不错了!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提供的资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