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没那么简单!
戊型肝炎:没那么简单!作者:陈婕 整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4-11-24
提及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临床医生大多联想到“粪口传播”、“自限性”等特点,但这一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的病毒无论从传播途径还是临床表现和诊断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被广泛认知的一面。为此本报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陈晓蓉教授结合文献复习和临床经验来谈谈“没那么简单”的戊型肝炎(戊肝)。
传播途径:从单一到多元
既往认为HEV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由饮用被HEV污染的水源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所致。近年来,对HEV传播途径的研究不断深入(图),经血液传播的直接和间接证据不断积累。
图潜在和明确的HEV 传播途径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是输血传播相关传染病的高危人群,日本一项调查显示,此类患者的抗HEV阳性率达19%,而普通健康人群仅为5.4%,间接提示HEV可能经血液传播。2006年,英国国家血液中心报道了1例输血传播戊肝事件,成为世界上首次直接证实的HEV经输血传播事件,输血安全因此备受关注。一项针对献血者的调查显示HEVRNA阳性率为1.5%,虽然这一人群是否具有传染性尚不确定,但上述现象值得重视。
临床表现与诊断:不断完善中的不完美
戊肝的临床表现并不特异,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没有症状,这无疑对及时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同时,戊肝被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一项英国研究显示,13%符合标准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实为急性基因3型HEV感染者。此外,近年来不断有报道涉及戊肝的肝外表现,包括吉兰-巴雷综合征、膜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胰腺炎等,也需引起警惕。
诊断急性戊肝主要通过酶联免疫法来检测特异性IgM抗体,但诊断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不尽如人意。与抗体相比,检测HEVRNA更准确,是诊断戊肝的金标准。遗憾的是,HEVRNA只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的一段时间内在患者血液和粪便中存在,故检测窗口期较短,HEVRNA阴性也无法完全排除近期感染的可能。
易感人群:提升关注度,减少感染和慢性化
慢性肝病患者是感染HEV的高危人群之一,在乙型肝炎病毒基础上重叠感染HEV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事实上,丙型肝炎、血吸虫肝病合并戊肝的情况也不少见,且患者多病情较重,易发生重症肝炎。另有文献指出,酒精性肝病是HEV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感染后易造成肝细胞变性和纤维化,加重肝脏损伤。此外,脂肪肝患者尤其是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也易感染HEV,并导致预后不良。
在传统观念中,戊肝被认为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自2008年法国首次报道了慢性HEV感染病例后,戊肝的慢性化问题“浮出水面”。除接受实体***者可能出现HEV慢性感染外,血液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的患者也有慢性感染的报道。目前,在健康人群中尚无HEV持续感染的发生,且关于慢性戊肝的报道均提示为基因3型所致,不涉及基因1型和基因2型。
对于上述易感人群,建议加强防护,在肝功能异常时应及时进行HEV相关检测,从而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字: 戊型肝炎
学到了新东西,谢谢老师
谢老师的知识分享,谢谢了,同时也注意向周围的人做介绍。
过学习,谢谢分享。。。。,。。。。。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多谢老师分享;又学到了关于戊肝的预防知识。 路过,学习了新东西。谢谢老师分享! 收藏了,谢谢老师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