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改变基因是是阻止传染病遗传的关键
基因突变导致免疫系统对传染病没有抵抗能力,改变基因是阻止传染病遗传的关键。 法国 Necker 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劳伦特·亚伯(Laurent Abel)在1985年首次造访加勒比海东部的拉代西拉德岛。这座美丽的小岛专门用来隔离麻风病人。到1985年,欧美的麻风患者已极为罕见,就连拉代西拉德岛上的麻风诊所也已关闭了25年。岛上有1600名原住民,大部分是原麻风患者的健康后代,但仍有50人罹患麻风病。在麻风病治疗与预防大幅进步的情况下,这里冠绝全球的发病率让亚伯怀疑是否有遗传的因素从中作祟。在此前越南麻风病高发群体的研究基础之上,亚伯利用流行病调查并辅以分子生物学手段,历经近20年的研究,终于克隆得到导致人体对麻风杆菌易感的两个基因。
与此同时,亚伯的同事、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卡萨诺娃的研究兴趣也被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机制所吸引。这是一种常见的病毒,见于世界各地,没有季节性流行倾向,没有性别差异。成年人大多有过疱疹感染史,大多数充其量也就是身上起一些疱疹,但也有儿童被病毒感染后患上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这将导致较严重后果,如癫痫、智力障碍甚至死亡。在法国,大约每年有300起这样的新发病例。
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这种疾病的神秘面纱终于一点点被揭开:在一些家族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研究者发现TLR3和 UNC-93B 两种基因的突变均会导致患者免疫系统遭遇单纯疱疹病毒侵袭,无法产生I型干扰素(一种重要的免疫分子,发挥抗病毒作用)。
盲人摸象般,亚伯和卡萨诺娃逐渐认识到,他们关注的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前者在群体水平上进行研究,后者则是在个体水平上展开探索。二人的研究都表明一些传染病或许掺杂着遗传缺陷的因素,这些缺陷如同阿里基斯之踵一般,让本应固若金汤的免疫系统出现了些许漏洞——能防备大多数疾病的侵袭,但对某些病原体却非常易感。两人随即于2000年在法国Necker医学院组建了一个联合实验室,并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设置了分支研究机构,打算联起手来向这一领域发起冲击。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越来越多传染病都有遗传因素牵涉其中,如结核病、血吸虫病、疟疾和流感。感染人体的血吸虫会导致严重的肝损伤。法国马赛大学的免疫学家德桑就发现有一两个负责肝脏损伤修复的基因与70%的血吸虫感染相关。另外,亚伯和卡萨诺娃在结核病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个与结核杆菌易感相关的基因。
疾病的肇因在逐渐探明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也在研发当中。就像糖尿病患者补充胰岛素一样,如果利用特定的药物,堵上免疫系统的漏洞,或许是一条可行之道。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格罗斯博士与其同事对比了疟原虫(导致感染者罹患疟疾)易感性不同的小鼠,从中发现一个编码泛酰巯基乙胺酶的基因赋予了小鼠对繁殖期疟原虫的抗性。该酶是机体合成半胱胺通路中的关键酶。格罗斯通过人工手段让一些摘除了泛酰巯基乙胺酶基因的小鼠患上疟疾,并以半胱胺为药物对其进行治疗,结果发现小鼠血液中疟原虫的繁殖被有效抑制,小鼠生存率高达100%。
同样的治疗策略还被卡萨诺娃应用到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患者身上。她让一些体内缺乏I型干扰素的年轻病人服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并注射相应的干扰素,目前疗效良好。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麦克法登(Grant McFadden)教授主要研究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他说这种尝试很有价值,但干扰素的给药部位对疗效影响很大。单纯疱疹病毒是种嗜神经性病毒,如果已经侵袭至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如何让干扰素穿越血脑屏障,将是这种疗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http://health.sohu.com/20090209/n262136226.shtml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改变基因,改成什么样的好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