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报卡
本帖最后由 青鸟 于 2014-4-23 11:22 编辑我院有一患者,22日凌晨2时许出现腹泻,截止上午10时,腹泻5-6次,腹泻前自觉腹痛,便后缓解,为黄色稀便,伴发热,日内体温波动于38.0-38.2,急查便常规:白细胞36-38/ul,镜检红细胞3-4/ul,这样的患者用报卡不(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吗?谢谢!还有便常规需要登记吗? 细菌性痢疾必须是实验室诊断,可以报其他感染性腹泻,不能报细菌性痢疾。 大便常规中找到红白细胞,不是诊断细菌性痢疾的依据。必须病原体检测找到痢疾杆菌。 老师们议论的好像是传染病的报告制度?不是医院感染的报告问题。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标准是:有临床症状、便常规白细胞≥15个/HP,可见红细胞——即可临床诊断。
便培养志贺氏阳性——即可实验室确诊。
所以,您说的这种情况已经是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需要填卡报告并网络直报了。 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可确定为临床诊断病例,我们医院是按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报告的,如需要实验室诊断应该做细菌培养 禅静思语 发表于 2014-4-23 13:55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标准是:有临床症状、便常规白细胞≥15个/HP,可见红细胞——即可临床诊断。
便培养志贺 ...
若干年以前,我们也是根据大便常规的红白细胞的数据,作出疑似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经过实践检验,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大便中出现红白细胞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真正的细菌性痢疾只是其中的极少部分。近年来,根据上级指导,我们已经是根据病原体检测的结果报告细菌性痢疾。这种方法更科学、更严谨。很佩服敢于扭转传统做法的决策者! 风雨同舟 发表于 2014-4-23 15:04
若干年以前,我们也是根据大便常规的红白细胞的数据,作出疑似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
是的,我们都是根据实验室诊断的。 禅静思语 发表于 2014-4-23 13:55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标准是:有临床症状、便常规白细胞≥15个/HP,可见红细胞——即可临床诊断。
便培养志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须依靠病原学检查。 风雨同舟 发表于 2014-4-23 15:04
若干年以前,我们也是根据大便常规的红白细胞的数据,作出疑似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
作为 疫情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与要求下开展传染病的报告工作的。疾控每年对疫情管理人员培训与检查一次报告的准确率。
这其实是我们疾控对我们辖区医疗机构的要求。
谢谢风雨斑斑! txyy_ygk 发表于 2014-4-23 16: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须依靠病原学检查。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是分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病原学检查是确诊诊断。
谢谢! 禅静思语 发表于 2014-4-23 13:55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标准是:有临床症状、便常规白细胞≥15个/HP,可见红细胞——即可临床诊断。
便培养志贺 ...
咨询市疾控老师,传染病报告“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1_10:} 风雨同舟 发表于 2014-4-23 15:04
若干年以前,我们也是根据大便常规的红白细胞的数据,作出疑似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
谢谢您的宝贵见解,学习了{:1_17:} 青鸟 发表于 2014-4-24 14:06
咨询市疾控老师,传染病报告“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
大便常规只是临床诊断的一种参考,明确诊断还必须结合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临床表现。 风雨同舟 发表于 2014-4-24 16:35
大便常规只是临床诊断的一种参考,明确诊断还必须结合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临床表现。
是的,传染病的病例分型是有“疑似、临床、实验室、”,有些需要实验室确诊后再报,而有些传染病临床诊断即可报告。
我们医院的情况跟禅静思语老师说的差不多,只要是有临床症状、便常规白细胞≥15个/HP,可见红细胞——即可临床诊断。上报传染病,患者转院,因为我们医院不具备收治传染病人的条件,至于有的老师说需要做粪便培养,我们医院检验科做不了,所以不作为诊断的必须要求。
看来根据各家实验能力决定报告疾病类型才是科学合理的,疾控部门应根据辖区各医疗机构条件制定不同的传染病报告类型。 我们是基层医院,跟禅静思语老师、波斯菊老师说的差不多。有临床症状、便常规白细胞≥15个/HP,有红细胞可临床诊断。报卡、转院,我们医院不具备收治条件,疾控让转到定点医院治疗。我本人干院感、预防保健工作时间短,哪位老师可以分享一下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谢谢。
清风qing 发表于 2016-6-15 08:23
我们是基层医院,跟禅静思语老师、波斯菊老师说的差不多。有临床症状、便常规白细胞≥15个/HP,有红细胞可 ...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WS 287-2008)
细菌性痢疾
1 诊断依据
1.1流行病学史
患者有不洁饮食和(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
1.2临床表现
1.2.1 潜伏期
数小时至7d,一般1d~3d。
1.2.2 临床症状和体征
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 次~20次,但量不多,呈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有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
1.2.3 临床分型
1.2.3.1 急性普通型(典型)
起病急,畏寒、发热,可伴乏力、头痛、纳差等毒血症症状,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部压痛。
1.2.3.2 急性轻型(非典型)
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1.2.3.3 急性中毒型
1.2.3.3.1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感染性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厥冷、发绀、脉细速、血压下降等,可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常伴有腹痛、腹泻。
1.2.3.3.2 脑型(呼吸衰竭型)
脑水肿甚至脑疝的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呼吸衰竭,可伴有ARD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
1.2.3.3.3 混合型
具有以上两型的临床表现。
1.2.3.4 慢性
急性细菌性痢疾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 个月以上。
1.3实验室检测
1.3.1 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 倍),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
1.3.2 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
2 诊断原则
2.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疑似诊断、临床诊断。
2.2确定诊断须依靠病原学检查。
3 诊断
3.1疑似病例
腹泻,有脓血便或黏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里急后重症状,尚未确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者。
3.2临床诊断病例
同时具备1.1、1.2 和1.3.1,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之腹泻。
3.3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并具备1.3.2。
清风qing 发表于 2016-6-15 08:23
我们是基层医院,跟禅静思语老师、波斯菊老师说的差不多。有临床症状、便常规白细胞≥15个/HP,有红细胞可 ...
感染性腹泻(WS 271-2007)
1 诊断依据
1.1流行病学史
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A 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
1.2临床表现
1.2.1 每日大便次数≥3 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1.2.2 已排除由O1 血清群和O139 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届、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
1.3实验室检查
1.3.1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
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多见于沙门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等细菌和某些病毒等所致的腹泻。
稀便、水样便,镜检可有少量或无红、白细胞,多见于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气单胞菌等所致的腹泻。
1.3.2 病原检查
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O1 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
注: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病原检测时,应遵照相关规定执行。
2 诊断原则
临床诊断应综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粪便常规检查等进行。病原确诊则应依据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
3 诊断
3.1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1.2、1.3.1,1.1 供参考。
3.2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临床诊断和1.3.2。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