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室报告影响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实施1例经验分享
近日,在与微生物室交流过程中得知,对于长期住院多重耐药菌患者即使检验出多重耐药菌,只要患者没有感染症状,微生物室的报告均发布为正常菌群。联想到近期发现ICU一位长期住院的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患者相邻的2位患者陆续分离出泛耐药菌铜绿。于是,我们再次重申,对于定值的多重耐药菌,即使没有感染症状,微生物室也需要发布多重耐药菌信息。由于临床没有接收到该定值多重耐药菌患者需 要隔离的信息,导致了医务人员对该患者的放松警惕,结果相邻的2位患者陆续感染该多重耐药菌。防控多重耐药菌我们往往更多的是关注临床医务人员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与否,感染管理科是费力九牛二虎之力,收效却甚微,这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防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是否有来自源头的错误?关注微生物室报告,经常与微生物室进行沟通交流,或许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
是的,我们只有深入进去才会“对症下药”来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环节,否则,真的事倍功半了。谢谢四叶草版主提醒,这个情况还真是没想到呢。 四叶草版主从源头上找症结所在的方式,其实就是麦肯锡的MESEE原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原则”。
最近在读麦肯锡丛书,对于我们解决问题,用好管理这个工具很有启发。 只要患者没有感染症状,微生物室的报告均发布为正常菌群?
患者没有感染症状,这点他们是如何来确定的,你们的申请单有关于患者感染的详细描述吗? 草原星空 发表于 2014-4-13 22:37
是的,我们只有深入进去才会“对症下药”来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环节,否则,真的事倍功半了。谢谢四叶草版主 ...
非常赞同星空版主的观点。防控耐药菌我们很多时候是找不到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为此苦恼不已,找到症结所在,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1_17:} 婉若秋水 发表于 2014-4-13 22:46
四叶草版主从源头上找症结所在的方式,其实就是麦肯锡的MESEE原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原则”。
最近在 ...
秋水版主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希望能够分享您的新的先进的管理经验!{:1_17:} safihu 发表于 2014-4-13 22:52
只要患者没有感染症状,微生物室的报告均发布为正常菌群?
患者没有感染症状,这点他们是如何来确定的, ...
呵呵,这要得益于我们医院创三甲,微生物室需要和临床建立密切联系。对于长期住院患者,微生物室已经很有经验了,只要他们和床位医生联系,就知道患者的情况了。 微生物实验室怎能这样出报告哪!你查的是什么如实报告就可以啊。
四叶草 发表于 2014-4-13 23:07
呵呵,这要得益于我们医院创三甲,微生物室需要和临床建立密切联系。对于长期住院患者,微生物室已经很有 ...
这样的得益相当于自以为是啊。 一叶兰123456 发表于 2014-4-13 23:09
微生物实验室怎能这样出报告哪!你查的是什么如实报告就可以啊。
赞同!报告理应按事实发布。只不过他们做过了。所谓过犹不及啊! safihu 发表于 2014-4-13 23:14
这样的得益相当于自以为是啊。
正所谓事物有其两面性哈!一方面微生物室主动与临床沟通,发布的报告更合理了。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专业限制,对于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不够全面,以为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是定期常规检查,为防止临床滥用抗菌药物,才发布正常菌群的报告的。所谓事与愿违啊! 四叶草老师您好,我院关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报告问题,经历了一破三折,现在总算是上报了。因为检验科主任说,在上级医院进修时,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不是多重耐药菌,都不报 。通过和检验科主任沟通,现在上报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验科没登记,只在院感科登记。 四叶草 发表于 2014-4-13 23:25
正所谓事物有其两面性哈!一方面微生物室主动与临床沟通,发布的报告更合理了。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专业限 ...
“以为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是定期常规检查”这个说的过去吗? l楼上老师的讨论及观点学习了,谢谢老师。 微生物实验室查的是什么如实报告就可以,至于隔离措施等应该由临床和感控科根据病情决定采取相应措施。我们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同时报告临床、感控和自己留档,感控科根据病情提醒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微生物室的做法太差劲了,超出他们的职责权限! 楼上老师们的讨论都学习了,向老师们学习一丝不苟,不求甚解的工作态度。工作中还要多交流、多沟通。 我们医院只要是检出多重耐药菌,细菌室都当危急值报告。 不管定植与否,出现症状与否,只要是检出多重耐药菌都应该报告,执行隔离措施。 我们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没有这么自以为是,他们如果报告有什么更改会和我们沟通的。不过今年他们来了一个硕士研究生,不知道以后工作能不能协调上。